

雨中随笔
作者: 翁太庆秋雨如丝如雾又如烟,如果不是屋檐下的雨点落在窗前的白兰花叶子上,我还不知道外面正在下雨呢。这雨好像是半夜时分开始下的,由于下的时间长了,花盆里的泥土都被浇透了,甚至盆底都有水滴下。吸足了水分的花草精神抖擞的,那户外农田里的植物就应该更加有精神了,我心想。
心有所想,行有所往。我撑着雨伞走进雨雾中。出门不久,便看见河边树上的红扁豆经雨水的洗涤,粉红色的花似蝴蝶振翅欲飞,紫红色的豆荚似红宝石发卡熠熠生辉。正看得入神的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一句“新雄鸭烧扁豆,打嘴巴子都不丢”的乡间俚语来。我想,何时呼朋唤友来一场土菜全席,岂不美哉,乐哉?我扑哧一笑,随手掏出手机接通友人电话,一边跑一边跟朋友畅谈“酒事”,不知不觉走到了圩堤上。
圩堤内外散落着许多正在田间忙碌的身影,放眼望去,菜地都绿了。大蒜苗早已钻出了覆盖在它上面的厚厚的麦秸,快乐地享受着雨水的滋润;嫩绿的连根菜好像有七八寸高了,白萝卜、青椒、韭菜、茼蒿都长得郁郁葱葱。迎面走来满面笑容的“收菜”人,他们摘了蔬菜,拎着篮子正往回走。我正在跟他们打招呼时,有两位以前同一个生产队里的朋友,有个人拿了把胡萝卜缨,另一个人则拿了一把连根菜递过来说:“这些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物,拿回去放心吃吧!”我连忙笑着说:“不用,我家里也有。”他们则
说:“你家是你家的,这是我们的一点儿小意思。”我
说:“我是到田里随便走走的,不是来‘薅羊毛’的。再说,我还得走一走,总不能拿着蔬菜散步嘛!”就在我再三推辞时,一个骑三轮车的大嫂来到我们身旁,她笑呵呵地说:“不要再谦恭了,放在我的车子上,我正好要送刚割的绿茶豆到先生家呢,我带去好了!”我还能再推辞吗?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次表示感谢!
我沿着堤岸折向右边的水泥大道,走到已经泛黄的水稻田边,四处观望。今年夏天气温高过往年,热天时间特长,积温比往年高了许多,很适宜水稻生长,再加上现在科学种田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肥料充足均衡,病虫害防治及时,所以水稻长势喜人。蒙蒙细雨中的稻谷,为了感谢滋润无声的细雨,正向温润的小雨低头致敬呢。站在丰收在望的田边,我似乎闻到了新米的清香。
细雨如丝,悄无声息滋润万物,大地上的所有植物正贪婪地吮吸着,一切都在发生悄然变化。这时,我便想到夏天给花草和蔬菜浇水的情景。
今年梅雨过后,气温一路攀升,气温竟高达近40摄氏度。烈日炙烤大地,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在遭受折磨,种花养草的人更是怨声载道,不管大盆小盆每天都得浇水,有时甚至一天不止浇一次,假如前一天晚上有事耽搁了,第二天早上必须补浇。为了省事,我们往往是将塑料软管接上自来水龙头直冲,你以为浇的是大水、透水,太阳一出,顶多到中午,盆面的土就又白了,晚上还得再浇一次。有时中午下雷阵雨,哗啦哗啦一阵直泻,乌云散开,红日高悬,傍晚再看花木又一副缺水的样子,难怪有人说,“急雨难解暑”“急雨难入根”。每天除了浇花水,还要给屋后的蔬菜浇水。好在菜地边就是小沟头,我便将潜水泵常年放在小河里,手按电钮便可直接浇水。潜水泵功力大出水猛,一会儿工夫便“水漫金山”,为了能使水彻底进入根部,每次我都下意识地多浇会儿,可结果与浇花水大致相似。为此,妻子曾多次提醒我,先把水抽到水桶里,然后再舀水浇,这样就能将水均匀地浇进泥土里,既不会将菜冲倒,又不会造成水肥流失。
也许是职业习惯的缘故,有时在浇水时,我会不自觉地想到“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的对联,也自然想到,真正的好雨应该是“如丝如雾”“润物细无声”的,而那“疾风暴雨”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看似气势磅礴,“力拔山兮气盖世”,其结果往往是“石头上浇水—过而不留”。那能让孩子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和风细雨式的谈心,却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与施教者同频共振,使教育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愿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及时的好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智慧、善良、正直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绵绵细雨尽情挥洒,毫无杂念滋润万物,才使得眼前一片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