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在柿红处
作者: 杨懿
金风飒飒,秋意渐浓。若论秋日的浪漫,当数层林尽染的枫叶,或是幽香浮动的菊丛,但最令人惦念的,还是奶奶亲手晾晒的柿饼。
推开家乡小院的篱笆,秋意便扑面而来,山深处红,通红的柿子已为秋点上了绮丽清雅的妆容。风娇日暖,天朗气清,十月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向人间,润养万物。满树的柿子在天边缓慢地爬着,直到攀上秋阳,也做一盏盏小太阳。
这正是:“隔岸人家西日外,数株红柿压疏篱。”
奶奶正在打柿子,准备剥皮晾晒。奶奶拿着长长的竹竿,一伸一提,便折下一枝枝的柿子,掉落在袋中,也沉甸甸、甜蜜蜜地压在了我的心上。打下来的柿子,我总是忍不住取一个尝一尝,去皮的红果水盈盈的,果肉很饱满,一大口下去是带着清香的甘甜。
晒柿饼是一项秋日的艺术。奶奶给一个个柿果脱去外衣,留着一个小枝柄,继而用白绳把七八个柿子串成一串,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让它们乖乖待在晾衣架上接受阳光的洗礼。刚挂起来的一串串柿子,小巧玲珑,圆润可爱,小灯笼似的,而经过几日风吹日晒,果肉开始变软收皮,这就是柿饼的初始状态。在晒的同时也要用手捏一捏帮助成型,一开始要轻柔些,又过几日,则要力度要大些,直到柿子表皮已经变得暗棕,内心也变得湿软。
经过数日暴晒的柿子,还需有些秋风的助力,才能变得内里香甜。晚风微凉,能吹到人心里去。柿子成了饼状,表皮带有一层白霜,接下来要准备捂霜了。捂霜要准备一个罐子,铺一层晒干的柿皮,再铺一串柿饼在罐子里,放在阴凉处等着捂霜。奶奶一层又一层,一串又一串,穿着秋日的光阴,也穿着年少的故事。
一个繁星密布的秋夜,奶奶讲起了这棵柿子树的来历。
年轻时,爷爷家里并不富裕,奶奶执意要和爷爷过日子,爷爷便栽了棵柿子树在院子里,承诺来年摘柿子给她吃。此后每年秋天柿子树都硕果累累,奶奶也晒了不少柿饼,日子甜蜜了,生活也丰富了。在她的曼声轻语间,那挂霜的柿子仿佛成了一颗颗小星星,点缀在时间的长河中。
此时,我终于明白:是时间,将青涩揉为甜蜜,把坚硬化为软糯;是坚守,赋予柿子甜蜜的形状与味道;是亲情,让我品味到这生命的甘甜……
半个来月后,奶奶喊我吃柿饼。赭红色的柿饼,覆盖着晶莹的糖霜,像极了奶奶头上的鬓发。这深秋的使者,正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季节的故事,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抬眼望,孤零零的枝丫上,尚余几颗红中透光的柿子。
是的,秋在柿红处,甜蜜则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