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世间》有感

作者: 谢稳

《人世间》讲述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近50年间的故事,主要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三情”观念。

首先,《人世间》以周家三兄妹的成长轨迹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式家庭的情感联结。作为一家之主,父亲周志刚以宽广的胸襟维系着整个家庭的凝聚力。面对子女的人生抉择,他既坚守传统价值观,又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包容:当19岁的女儿周蓉为追随诗人远赴贵州山区,不惜以决绝方式追求爱情时,这位父亲最终选择用理解化解矛盾;对于儿子周秉昆与未婚育子女性结合的婚姻选择,他顶住世俗非议,用“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的评价给予儿媳真诚的认可。剧版《人世间》主题曲中“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的歌词,恰是对周志刚这类传统父亲形象的生动诠释—他们或许不善表达,却始终用如山父爱为子女构建起遮风避雨的精神港湾。

《人世间》中还深刻描绘了兄妹之间的“亲情”。周家三兄妹让我深刻感受到的是他们之间无私的帮助与相互体谅。这种帮助并非毫无原则,而是在遵循原则与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的。他们能够彼此理解、相互包容,这实属难能可贵。哥哥愿意为弟弟妹妹多承担一些责任,而弟弟也懂得替哥哥着想,悉心照顾父母,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从而让在外打拼的哥哥姐姐能够无后顾之忧。就连在故事中看似不那么显眼的老三周秉昆,也独自承担起照顾因脑出血而不省人事的母亲的重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父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这深刻地展现了亲情中的理解与包容。

其次,《人世间》也展现了夫妻之间的深厚“爱情”。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周志刚去世之后,母亲在那一刹那间仿佛清醒了许多,偷偷一个人跑到外面的灵堂,整晚陪在逝去的爱人身旁,手拉着手。等到儿女早上醒来,发现二老已经携手离世了。这让我想到了《孔雀东南飞》里面的一句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像郑娟这样未婚先孕的女人面临着极大的生存挑战,往往会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然而,周秉昆与郑娟之间的爱情超越了这些偏见。周秉昆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勇敢地承担了一切,将郑娟的孩子视如己出,为了郑娟,他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展现出了极高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周秉义与郝冬梅之间的爱情历经重重磨难,尤为可贵。周秉义自身条件优越,但为了与郝冬梅相守,他甘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尤其是在郝冬梅的父母遭受打击,他面临着可能被牵连的风险时,他依然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为了让自己的父母更好地接纳郝冬梅,他甚至将对方不能生育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谎称是自己无法生育,这一切都彰显了他对另一半深沉的疼爱和无私的担当,树立了一个作为丈夫应有的正确价值导向。

周蓉与蔡晓光,是命运交织中两颗温暖心灵的相互依偎。周蓉,一个曾经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子,她的生命里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浪漫之旅,却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与情感的波折。而蔡晓光,则是那个始终默默守候在她身旁的光,他的存在,如同春日里温柔的阳光,既不过分耀眼,也不失温暖人心之力。他们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爱情定义,更像一种灵魂的契合。在蔡晓光的陪伴下,周蓉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梦想的追求。他们一起经历了人生的高低起伏,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紧紧相依,共同面对。蔡晓光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伴侣—不仅是在顺境中共享喜悦,更是在逆境中携手前行。

最后,《人世间》对友情的刻画也尤为出色,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剧中人物角色塑造得丰富立体,并非非黑即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变化—人并非一生都是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好人可能因诱惑而堕落,坏人亦有可能迷途知返。例如,龚局长(小龚叔叔)在担任民警期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但最终却未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人世间》传递的价值观正直而深刻,它教导我们:应秉持善良之心,珍视友情,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同时,它也警示我们,不应因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轻视或淡化了珍贵的友情。

上一篇: 乡情韶韵
下一篇: 妈妈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