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爱》中的叙事视角与女性主义语言特征
作者: 石一然
在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男性长期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主流价值体系对女性权益存在系统性忽视。尤其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基于父权制传统与法律层面的性别歧视,女性在政治参与、财产继承及教育权利等领域持续遭受制度性压制。这种结构性压迫使多数女性不得不屈从于社会规训,其主体性诉求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直到19世纪末,影响全世界的工业革命由英国开始,除了促进生产力解放的历史贡献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也极为深远,西方所崇尚的“人人平等”理念就此兴起。在思潮剧烈涌动的时代里,很多女性作家应运而生,她们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创作了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形象,对封建残余思想进行了批判。其中以《简·爱》最为著名、全球影响力最大,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自立、自爱、自尊、自强的女性,为广大女性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彰显出独立女性的理想和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简·爱》内容概述
夏洛蒂·勃朗特之所以能够跻身世界文学之林,正是源于其倾尽心血的代表作《简·爱》。这部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的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展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并凭借对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成为世界文学史中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命运多舛,自幼就经历了父母相继离世的悲惨遭遇,自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最初简·爱被舅舅接到了家里,舅舅将她视为己出,慰藉了她幼小的心灵。然而,厄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舅舅的去世再次将简·爱推入了深渊,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舅妈对她极为刻薄,与自己的子女一起不停欺辱简·爱。但乐观与坚强支撑着简·爱,帮助她能够勇敢面对生活,直至她成年离开寄宿学校,遇到了她的真爱罗切斯特。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婚后,毅然选择过自己的生活,又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后,二人才克服重重阻碍终成眷属。
小说中简·爱的很多经历都源于作家自身,或许正是感情与思想的共鸣,让她在小说中展现出女性坚强、勇敢、永不屈服的意志,成为独立女性的榜样。《简·爱》的问世震惊了英国文坛,全篇语言特色鲜明,将男性主宰的社会撕开了一道大口子,令社会各界惊讶地发现女性的能量。小说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字里行间又让读者感受到现实写照,文学形象的描写细腻又有个性。简·爱虽然是社会底层的普通女性,但她历经磨难依然追求自我的乐观精神,让无数女性感动与向往,也令男性感到惭愧和敬佩。男女平等的思想迅速传播,为女权主义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简·爱》中的叙事视角分析
文学创作离不开作家阅历、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简·爱》采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与当时英国盛行的主流文学不同,因为除了一些书信体叙述外,第三人称叙述更具有代入感,能够避免第一人称叙事产生的局限性。或许,这才是著作《简·爱》的可贵之处。夏洛蒂·勃朗特将文字艺术发挥到了新的高度,摆脱了传统写作思想的束缚,站在女性主义视角,运用新颖的写作手法,在小说中以第一人称细致地表明简·爱的内心,让读者看到了外表柔弱、心理强大的新女性的成长过程,令读者倍感亲切。
(一)童年自白中的第一人称叙述
在《简·爱》中,简·爱的反抗情绪极为浓厚,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次出现在“红房子事件”中。面对表哥约翰言语和肢体上的侮辱,简·爱在倔强性格和不屈服信念的驱动下,对表哥的欺凌行为采取了强烈的反击,最终被舅妈关到了舅舅生前住过的红房子里。在黑暗与幻想带来的双重恐惧中,年幼的简·爱这样表述:“约翰……对我则非常厌恶。他欺辱我、虐待我……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这段独白让无数读者心痛不已,分明展现了一个饱受霸凌的孩童,在面对无休止的欺辱时的真情流露。在小说中,“我”是一个无助、孤独且常感到恐惧的孩子,内心多么渴望被关怀。然而,“我”孤立无援,只能依靠不屈服的内心来应对。过早地经历人间的苦难,这也为简·爱这个角色注入了不屈的灵魂。
在小说另一部分中,简·爱自强不息的精神越发明显,作家这样描述她的心理:“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小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疑问,在满是压抑的环境中,简·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她也曾尝试做些事情博取舅妈的欢心,但结果都毫无用处。舅妈对幼年的简·爱是残忍的,在第一人称叙述下增强了渲染力,小简·爱内心的波动并不是放弃,而是女性主义思想迸发的开始,符合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成年讲述中的第一人称叙述
《简·爱》具有独特的叙述视角,在很多读者眼中,夏洛蒂·勃朗特就是简·爱,简·爱即作家在小说中的化身。每次需要刻画女主人公内心动态时,小说都会出现第一人称—“我”,让读者切身体会到独立女性的情感波动。女性的内心既极为坚韧又敏感,她们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对往事的回忆,而回顾这些往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心灵蜕变的过程。
简·爱在寄宿学校遇到了海伦·彭斯和米勒小姐,这两个人的出现为她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她受到两个好友的正确引导,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家在其成年后,只是在一些特定节点或者情节需要时穿插了第一人称的叙述,为读者切换视角,使情节更富有感染力。小说前半部分有这样的描述:“我经常把玩偶随身睡在床上,人总是得爱点什么,在缺乏更值得爱的东西的时候,我便设想以珍爱一个褪了色的布偶里获得愉快……此刻回想起这件往事……我便觉得愉快多了。”这一段很明显来自简·爱成年后,在她对往事的追忆中,也许当时的感觉是痛苦的,但那时的“我”仍旧可以找到依靠,让人们看到独立女性的格局,正确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
三、《简·爱》中极具女性主义特征的语言
《简·爱》整部小说由女主人公简·爱在盖茨黑德府的不幸童年,在洛伍德学校的艰苦岁月,到桑菲尔德庄园后的青春觉醒和在荒原庄的最后成熟四个部分构成。女主人公简·爱饱含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悟,体现出新女性的坚强和果敢,又表达了作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小说《简·爱》具有极强的反抗精神,作家借助简·爱遭遇到的各种虐待、侮辱,经过内心的思考和蜕变后,借用她激烈的言辞和勇敢的行为,为广大处于压抑中的女性树立了榜样,鼓励她们要敢于反抗不公正的待遇,为了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而努力。
(一)具有女权主义突出的语言特点
小说中的简·爱完全符合女权主义形象,每以此文中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反思,都是心灵的成长和反抗意识的觉醒,强调并突出了女权主义思想。比如,舅舅去世后,舅妈与表哥不停地折磨简·爱,一旦简·爱反抗就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但逃避绝不是她的选择。简·爱直接怒斥刻薄的舅妈:“你以为你是什么好女人?”她也曾多次痛斥表哥的恶行:“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狠毒的坏孩子,简直像个杀人犯。”这些言语之激烈、直白,无不表现出简·爱的无畏、勇敢,这是作家向女性传递女性主义的反抗之举。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这样写道:“有些人,给我不公平的惩罚,那我就不能不反抗。”获得想要的自由和幸福,必须学会反抗,这是简·爱挑战命运的起始阶段,也是她女权主义思想的萌生时期。
简·爱成年后离开了学校,成为一名庄园的家庭教师,面对风度翩翩的贵族罗切斯特,年轻的姑娘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按照当时的法律,已婚人士不能再婚,简·爱不愿意让自己沦为男人的附庸,即使面对唾手可得的物质生活,她也毅然选择离开和放弃。女权主义自强、自立的理念,在这一刻逐渐成熟。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在命运的安排下,经历了一番波折后,当男女主人公再度见面时,罗切斯特已经一贫如洗,只剩下半条命,奄奄一息。此时的简·爱遵循自己的内心,毅然为了爱情与罗切斯特在一起,彰显出独立女性难能可贵的品质,不贪图虚荣、不畏惧强权、不厌恶贫困,这才是女权主义最崇高的核心思想。
(二)具有个性化鲜明且冲突性较强的语言特点
《简·爱》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中融入了浪漫主义元素,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塑造简·爱这一极具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人物在逆境中的成长轨迹。小说以主人公不同人生阶段的境遇变化为叙事脉络,通过层层递进的情节冲突,深刻揭示了其追求人格独立、捍卫尊严平等、突破阶级桎梏的女性意识觉醒过程。在《简·爱》的开篇,作家就设定了女主人公简·爱寄人篱下的背景,在这个压抑的家庭中,成员间的言辞异常激烈,仿佛要将瘦弱的简·爱摧毁。没有人不喜欢自由的生活,自尊心极强的简·爱更是无限渴望自由,但现实能够打碎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苦难磨炼了简·爱坚定的信念。正因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支撑,这些虐待不仅没有将她击垮,反而让她对未来更加向往。
小说中大量使用情感个性化鲜明且冲突性较强的言语,因语言情绪起伏较大,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被刻画得十分鲜明。尤其是在简·爱举行婚礼的时刻,居然有人站出来指责罗切斯特,说他还有妻子尚存,违背了当地的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得知真相后,自尊心极强的简·爱感觉受到了极大侮辱,不顾罗切斯特的苦苦挽留,用愤怒的语气告诉他:“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简·爱之所以在心爱的人面前展现负面情绪,是因为她拥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绝不愿意沦为男人的附属品。作家通过简·爱的话语—“我要牢牢守住这一立场”,展现了独立女性在面对爱情时的坚持,她们不会像传统女性那样轻易妥协,而是坚守内心的底线。这正是女性主义颠覆传统的一大特点。
(三)具有重复性的语言特点
《简·爱》是一部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著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出身不幸,但能够蔑视命运,敢于和命运作斗争的女性形象。简·爱坚定、勇敢地追求自己向往的光明和理想。作家为了凸显女性主义特点,在小说中运用了很多带有重复性的语言,渲染所处环境的气氛,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愤怒和抗争,赋予人物更多内涵。比如,简·爱幼年时期饱受舅妈的摧残,但舅妈总是以她的恩人自称,这让简·爱非常反感,原文这样表达了她的愤怒:“她们都把里德太太叫作我的恩人,要是恩人的话,那恩人就是个讨厌的东西!”短短的一句话出现了三次“恩人”,重复率之高显示出简·爱的倔强和直率,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与反抗,塑造出不惧怕权威的女性形象。
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作家既要避免常规性重复话语,影响作品的连续性,还要在恰当节点运用重复性语言,完善人物形象与性格。比如,《简·爱》展现了男女之间纯洁爱情的追求,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却充满波折。面对罗切斯特的挽留,简·爱直言不讳地说道:“我自己在乎我自己……我越是要尊重自己。”不断出现的“我”“自己”这三个字,展现出简·爱此刻内心的无奈,同时又以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摒弃这段感情的决心。夏洛蒂·勃朗特以高超的文笔,巧妙地运用重复性的语言,强化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对特定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记忆作品中的关键信息或情节,也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连贯。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流传至今,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是全世界最为经典的女性主义读本之一。作家用精湛的文笔、极具个性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个性极强又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再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相较众多文学巨著,《简·爱》或许并非以高雅著称,其女主人公简·爱亦非拥有倾城之貌,但她勇于直面压迫,于逆境中坚韧不拔,出身平凡却从不依附权贵,展现了独立女性所推崇的所有品质。这部小说激励了无数人去追求真实的自我,为女性树立了反抗压迫的光辉典范,因此深受世界各国青年的喜爱与追捧。时至今日,它依然活跃在媒体、电影、美术等多个领域。简·爱那强大的内心与纯净的力量,在未来也定将继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