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阿伊达:另一种狂欢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罗荣)
《阿伊达》现场
导演克莱索
离开这个世界99年的老威尔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这里,来自美国的制作人、指挥,克罗地亚的导演,意大利的时装设计师,世界各地的演员和中国的士兵、儿童、驯兽师以及上海动物园的动物一起演绎他的名作《阿伊达》。
在《阿伊达》宏伟演出中涌现的数据和现象,即使是最讲求实际的人也会为之动心:该剧需要3000多名演员、3300多套演出服,以及惊人的5000件道具。
在现场,5000名观众和3000名演员一起挥舞小手电,哼唱《阿伊达》著名的《凯旋进行曲》。巨大的狮身人面像藏在高达30米的金字塔内,随着光的不同变化时隐时现。激光、焰火、魔术、大象、狮子都在这里迎接3000年前的英雄拉达梅斯凯旋归来。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公证员为这一切作证。
《阿伊达》的中国版
“再见吧,大地,再见吧,忧愁的尘世,让我们迎接光明的来生”,歌声里,阿伊达倒在拉达梅斯的怀中。四块巨石向他们一步步地逼近,最终把他们封死在祭坛下的地窖中。
在公主的悲泣,女巫和祭司庄严的弥撒中,阿伊达和拉达梅斯的灵魂跳荡在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前,随后他们竟化作两只轻盈的蝴蝶。继而成百上千耀眼的蝴蝶飞舞在金字塔周围。
在威尔第的原作中,阿伊达和拉达梅斯在安魂曲中被封死在地窖,如今,两人化蝶双飞,老威尔第在世该做何想法,莫非导演受了《梁祝》的影响?
记者问导演是否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个长着和普京一样敏锐双眼的斯拉夫人一脸疑惑。他说:“我没有听过这首曲子,也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是我知道蝴蝶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美好的意象。”他希望能找到一张《梁祝》的CD和相关的英文资料。他解释说曾多次
听过谭盾的古典和现代音乐会,看过有关中国的书,也许这仅仅是文化心理上的巧合。
对于这个中国式的“光明的尾巴”,制作人梅耶斯显然颇为得意,“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并且能使上海版区别于其他的版本,显示浓郁的东方色彩。
当然也有歌剧爱好者觉得“这是一个败笔”,过于“恶俗”,因为它破坏了作品的完整,也破坏了原作一贯的凄美的韵昧,更何况在中国化蝶的东西实在太多。
景观歌剧
《阿伊达》在户外演出的最早记录是1912年在埃及金字塔下的演出。但是,金字塔仅仅是作为戏剧的背景。
1986年是标志着闻名世界的歌剧奇观诞生的一年。
在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的导演克莱索国际歌剧节上,TitoVarisco把埃及Gisa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搬到体育场。
这一连串宏伟美丽的舞蹈场面是由加拿大的舞蹈设计家Brydon Page先生设计并导演的。该剧需要2000多名演员,1500多套演出服,以及惊人的5000件道具。从此,在国际歌剧节上演《阿伊达》歌剧时所见到的埃及伟大的狮身人面像的宏伟复制品,无论到哪里都受到极大关注。
在上海演出的景观歌剧《阿伊达》,是全球第八场演出。在此以前,世界上曾经演出过该景观剧的城市有:加拿大蒙特利尔、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慕尼黑、希腊雅典、瑞士苏黎世、埃及开罗附近的金字塔、意大利维罗纳。
今天,当意大利音乐界正张罗着纪念威尔第逝世100周年的时候,上海的这场盛大演出也许是对威尔第的提前纪念。
景观歌剧是完全不同于剧场歌剧的另一种体验。“戏剧对观众来说只是一段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它只存在于‘这一’时刻,这也正是戏剧的魅力所在。”如同穹幕电影一样,它本身就是一种震撼,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
面对一个如此的宏大热闹场景,歌剧爱好者大多不以为然,认为在这里人们的目光大都离开了人物的命运,离开了感情,离开了音乐。在惊讶声中,大家把目光投注于诡谲变幻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魔术、焰火、军队和飞人以及各种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歌剧舞台的动物狮子和大象。
对此,制作人美国梅耶斯公司总裁梅耶斯先生直截了当地有言在先:“千万别把它当作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歌剧”,他要把这出大戏办成一次充满想象力的“狂欢节”。
为《阿伊达》请的服装设计师LelasCoran是意大利著名的时尚设计师,他在服装和饰物上融入大量的时尚元素,他的目标就是把《阿伊达》办成一场丰富的时尚秀,增加狂欢的气氛。
对此,导演克莱索也说:“这一次的演出比较昂贵,但也非常的浪漫,我就是希望它的每一分钟都是激动人心的,能给上海的观众一种惊喜,一种体验。”
1985年,有位老先生做过一个统计,上海只有6个人懂意大利语。今天,上海有多少人能听得懂意大利语的歌剧?面对可以容纳50000人的体育场,音乐能跨越语言的障碍吗?
这也许是上海的组织者把《阿伊达》的演出办成一次狂欢节的初衷。
制作人梅耶斯
威尔第和《阿伊达》
1832年,米兰音乐学院犯了它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它拒绝了一名来自小镇布塞托的青年的求学要求,如果今天它还能被我们提起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错误。
这名青年叫朱赛比·威尔第,他被拒绝的原因是超过音乐学院规定的入学年龄,并且——最重要的是被认为“没有任何显著的音乐才能”。
但是,如果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削减到只剩下两名,那将是朱赛比·威尔第以及和他同年降生的瓦格纳。后者支配了除意大利外的整个欧洲,前者则在意大利有着神一样的统治。
1842年,机遇终于降临到威尔第头上,罗西尼推荐他为自己任经理的剧院写一部歌剧《那布托》,该剧的成功使威尔第一夜成名。此后的60年,威尔第完成了几十部歌剧的创作,其中的《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是歌剧舞台常演不衰的节目。
1869年11月,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为庆祝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在罗马建立了一家意大利歌剧院,以4000金镑邀请威尔第为其写一部歌剧,遭到了他的拒绝。
但是不久,来自巴黎的四页纸改变了一切。
法国著名的埃及学家马里埃特依据埃及的祭坛下曾经发掘出的男女两副骨骸为中心,构想出一个凄美的故事,并把它寄给了威尔第。这就是《阿伊达》的故事提纲: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那斯罗为救被俘虏的女儿阿伊达而发兵埃及,而此时阿伊达隐姓埋名做了埃及公主安娜丽斯的女仆。阿伊达的恋人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奉命迎击入侵者,并俘获阿莫那斯罗为人质凯旋归来。阿莫那斯罗利用女儿刺探埃及军情,拉达梅斯在与阿伊达幽会时无意泄露机密,被阿伊达的情敌公主安娜丽斯听见。拉达梅斯被判死刑,后阿伊达为之殉情。威尔第迅速安排了脚本,并开始谱曲。
1871年12月24日,《阿伊达》在埃及上演,次年2月8日在米兰的斯卡拉剧院,威尔第用一根象牙和黄金制成的指挥棒指挥了《阿伊达》的演出。此后的几个月,《凯旋进行曲》几乎响遍意大利和欧洲的所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