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开夜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余勇)
有了夜市交易,给上班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白 摄)
世界同步开先例
秋风乍起的时候,延续近10年的沪深证券市场传出要开夜市的消息。
综合各方消息,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是在下午3点交易结束后继续交易2小时,至5点收市;另一种是在目前上午前市和下午后市的基础上,增辟夜市,交易时间为晚上7点至9点。后者更为各层面的被调查者接受。
据称,该消息的可靠性来源于以下种种迹象。
今年7月底,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屠光绍在“亚太金融学会第七届年会”上讲话,他在介绍监管部门为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将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时说:“在市场交易制度方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增加交易时间的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市。”
前段时间,证券管理层曾向部分会员单位进行了“增加交易时间”的相关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报告。据了解内情的人士介绍,此次调查内容。除增加交易时间的不同方案征求各方意见外,还就不同方案实施后可能给证券公司造成的成本提高和收益增加等作了全面调查。
记者在采访中国证监会时,有关人士对此未置可否,并且许多证券从业人员也没否定的说法。有关人士同时还指出,中国大陆开设夜市正符合国际潮流。因为美国为平衡东西岸时差,将纽交所、纳斯达克两个交易所交易时间延长;东京证券交易所亦有开办夜间交易的计划;而中国台湾证券、期货管理理委员会准备明年1月1日开始,将交易时间延长1个半小时。
不过许多投资者认为,虽然开辟夜市的做法在世界各国股市中还没有真正的先例,在中国倒是有可能的事。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目前交易时间一览表
说好就有坏
关于股市开夜市的理由,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屠光绍说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市”。在中国股民中,多数散户是上班族,有了夜场交易,他们就能有时间光顾股市,从而“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投资品种的多元化”。
主张延长交易时间的人士相信,如此一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炒股,有资金支持,市场当然越走越牛。有人甚至算出,每天增加2小时的交易,意味着增加1/3的交易时间,就能增加1/3的交易量,从而印花税、证券机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但是多数券商对记者表示,延长交易时间,并不意味交易量可以同步增加。虽然夜市初期交易量可能会有所放大,但随后可能会逐渐减少,因为影响交易量的主因并不是时间问题,而是股市的活跃、资金的供应量、人们的交易习惯等,归根到底是价值规律以及供求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每天4个小时的交易时间,有时两市的成交量可放大到400多亿,而有时则100亿都不到的原因。
在国信证券北京营业部的交易大厅里,许多小股民发牢骚说,想要增加成交量,最好降低印花税和佣金,让散户挣点小钱更能促进人们入市,像现在只挣指数不挣钱,我们散户谁还敢踊跃交易,否则,一天交易24小时也于事无补。
股市夜市还未开张,已有好事者开始琢磨连带效应。比如高档饭店的生意可能会下降,但是快餐业会发达起来;歌舞厅生意少了,但是交通通讯行业生意会大大增加。又比如有了夜场交易,网上交易肯定发达起来,因为晚上炒股很多人不会到现场,一批证券网站会绝处逢生;再比如,每天多两个小时的交易,意味着证券部、银行、交易所和监管部门都要增加工作人手,由此增加就业机会。
但是反对的意见听起来也有道理。平安证券一位研究人士则表示,现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本来就存在严重不对称,夜场交易可能会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而且夜场交易可能不如白天活跃,特别是券商、基金等一些大机构不一定会参与夜间交易,那么,市场被操纵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开夜市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使理性程度将下降,投机气氛会更浓厚。因为投资者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盘中做出判断,而不是通过盘后的认真分析研究发出交易指令。
“第三时区”的战略财富
记者 文白
10年前,当有识之士高喊“让北京亮起来”时,官方、商家、市民均不以为然,原因在于没人会逛夜市,没有多少营业额,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徒增成本,赔本赚吆喝。时至今日,“夜市”已成为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追究当时的观念,北京人实属一种短视: “北京亮起来”绝非增加些许交易额,而是一个国际化现代都市的形象。
如今,我们仍有可能犯同类错误。当有识之士再次提出“股市开夜市”的建议时,相当一部分人又在以交易量来衡量,又把事情想细想窄了。其实,此举事关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战略定位。
资本市场的交易正在全球化,欧美交易所称雄全球。在亚洲,能够跻身全球交易市场的只有日本东京交易所。那么,资本意识已经觉醒的中国人如何在全球资本市场占一席之地?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目前实力,看似妄想。尽管香港已有“国际金融中心”之称,但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尚未举足轻重。如果从空间概念上,欧美交易所的中心地位已无法撼动,与日本交易所比拼也非轻而易举,那么只有在时间概念上寻找独特优势。因此,“第三时区”的概念应运而生。
资本是24小时在全球流动,当东京交易所收市与欧美交易所开市之前,中间正好有一个时差,资本交易没有一个最佳去处。因此,“第三时区”的全球性市场给人无限想象,谁占据之,谁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新聚焦点。
观察家已经注意到香港联交所的两个信号:一是与全球九大交易所合作,二是开始交易纳斯达克七大股票。据内幕人士透露,香港联交所高层人士正在谋划“第三时区老大”的战略。一旦成功,香港联交所将扮演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新门户”的角色,在“第三时区”代表亚洲市场。
假如你是一个全球性的投资人,不会只投一个交易所的股票,一定在多个交易所寻找机会。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交投美国股票,另一段时间可以交投日本股票,还有一段时间可以交投香港股票。资本不能闲置,只有在不停地滚动中才能让钱生钱。时间就是财富。
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尚未对全球开放,但“延长交易时间”或“开夜市”,是在“第三时区”上与香港联交所的战略契合。以“活跃交投”来衡量,将这一举措掂量轻了,这是对全球市场开放埋下一个战略性伏笔。
(娄林伟 摄/BizFoto)
股民忧虑四种
余勇
“这真是一个馊主意!中国人已经活得够累的了,还要让大家晚上也不能休息。”一位下岗以后整天坐在交易大厅的程姓散户忧愁地说。 记者采访发现,只有极个别人人对股市设夜场表示高兴,大部分人就像这位程股民一样忧虑。
忧虑之一:对白天有时间关心股市的人来说,夜市无异灾难。你想白天既要干活又要炒股,已经忙得半死,下班后本可轻松一下。如果有了夜市,不看怕出问题,看又心力交瘁,不折腾出毛病来才怪。况且让全国股民把业余时间都放到股市上,人生该少多少乐趣,世界将失去多少色彩。
忧虑之二:加重了证券从业人员和专业炒股人士的工作,一天4个小时已经是精神紧张了,股市收盘还要做分析,做报表,再开了夜市,那证券从业人员不成了倒班工人,到时候,您再到证券交易所里去看看,里面的服务人员个个都是无精打采的!同时,包括媒体在内的证券服务者的生活节奏全将打乱,许多业内人士将变得睡眼惺忪、蓬头垢面并木讷寡言。
忧虑之三:青海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证券市场只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增开夜市牵连面甚广,比如各证券部在收市以后要先自行结算,再与银行对账,这方面银行配合极为关键,另外还有保证金的结算问题,晚上股民转保证金怎么办?正如开辟夜市的做法在世界各国股市中少有先例一样,证券从业人员上夜班在其他证券市场也是鲜有其事。
忧虑之四:届时各种血液病、心脏病、腰肌劳损、颈椎酸痛的病人将大大增加,到了冬天,晚上9:00左右,天气已经很冷,此时许多中小城市的公交车已经停班,股民怎么从营业部顺利回家都是问题。不过医院可能是极少数将从夜市中获利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