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雍和 周国强)

上海的舒适生活

1991年前后的上海,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不甚美妙。“到处都在建,像个大工地,道路又窄又堵,两边破破烂烂的里弄房,经常就是污水随便往街上一倒,出门一趟难受极了,根本就不像个大都市。”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书8年、最终决定留在上海生活的蔡蕾承认,现阶段的上海最好。

“我真是一点点看着这个城市发展起来的。上海是个适合女孩子生活的城市。”蔡蕾说。“尽管龙应台在《上海小男人》中用赞赏的语气写丈夫肯为老婆洗内裤并未引得上海男人欣喜,他们却也不以为耻。”复旦大学传播系博士生丁未说。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在超市里,她经常看到男人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还要采购,女人就站在一旁指手划脚,“很多男人都以在家烧得一手好菜为荣”。

到上海去0

蔡蕾和她的丈夫——一对幸福的人

也许是男人们对饮食的参与酝酿了上海人丰富的吃文化。在云南路美食一条街,菜味的可口与走进餐馆的随机性、菜价的高低毫无关系,上海人对于即使是五毛钱一碟的糟毛豆,都要去角去毛处理得干净、入味。

从南京到上海生活了8年的赵波每半月要去逛一次淮海路,“在上海,大家都很讲究穿,在家里再随便,出门都是利利索索很体面的。而且,这里很讲究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否则要被人家笑的。”想买上档次的贵衣服去淮海路,南京路是给外地人逛的,四川路上是普通老百姓,华亭路是上海的秀水街,港汇区老外最多……这些经验上海人知道得清清楚楚,而他们永远清楚商家何时打折、打到多低。 蔡蕾把家安在了陕西南路87弄。一间16平方米花去12万元只有使用权的老房子是两人骑着自行车在上海的街道里寻找近一年的结果。它紧临淮海路、茂名南路,到瑞金医院上班步行也只需一二十分钟。地处繁华路段,给蔡蕾更多身着黑色吊带晚礼裙在精致优雅的咖啡屋赴约的可能性,而窗、灯、楼梯、地板每个细部都镌刻着欧式浪漫奢华的老房子,也让两个人在密集的城市空间获得一份宁静。更让两人开心的是,住在这里还享受着优质的社区管理。在这个连木质地板都有着70年历史的住宅区里,扮演着类似物业角色的管理人员除了固定向远在瑞士的房主交房租之外,每两个月还要到住户家中清理地板、打蜡。

到上海去1

街头促销(雍和 摄)

到上海去2

上海市著名的球迷团体——蓝魔(周国强 摄)

到上海去3

尝一尝黄金粉的滋味?一场推销金子的活动(雍和 摄)

街头的年轻人(雍和 摄)

“还广场于人民”

上海的舒适生活对于观光者而言,也许只是浮光掠影,而要搞懂繁华上海之下的更多真实色彩还必须有另一个角度。

地铁人民广场站的角色一如北京地铁复兴门站,一号线和二号线都于此处交汇。走出地下,人民广场上呈三角形状对斥着三座打眼建筑:国家大剧院、城市规划展示厅、上海博物馆。与国家大剧院、城市规划厅成一线的市政府大楼夹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奇怪的结构。市政府后面,隔过人民公园,便是热闹的南京路。人声熙攘,购物者、赏艺术者、看历史未来的人将市政府的威严涤荡干净,这一安排也许正是市政府的本意。

这里曾是一个类似中国大多数省会城市中心广场的格局,用于阅兵、升旗。据知情的专家说,“还广场与人民”,是上海人民广场一系列功能转变的根本出发点。花20元钱,走进规划厅,从一层到五层,上海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和盘托于观者面前,市政府未来将要做什么,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这个誓志要在2010年成为全球经济中心的大城市里,由于上海市政府的管理正日益以一种人性化的有效方式得到它所辖的6340.5万平方公里上的民众认可。它是亚洲区内惟一未禁止燃放烟花的大都市。对于放不放烟花,上海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主张放与不放的人各

占到50%。市政府向自己问了一系列问题:这一传统习俗是否非管不可?如果管是否能管好?如果管不好、得罪另一半人会不会影响市政府的尊严?最终,加强对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措施的管理而不禁放成为这个政府的作为。以《城市季风》掀起京沪两地大争论的杨东平认为,从这个细

节上就可以反映出上海市政府在管理城市上的立场,“他们更多地考虑百姓的情感和生活习惯,而不以自己管着省事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这在中国是很少的”。

与北京学者保持的民间姿态相比,上海学者参与政府事务的积极性和机会都远在其上。据悉,上海市政府每年有二十几个重大课题以“市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招标”的名义面向专家学者。以记者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获得的一份《1999年——2000科研课题》为例,仅与市政府合

作的项目就达9项之多,涉及“上海教育发展空间规划战略研究”、“全球化过程对上海城市开发的空间布局影响及对策”等实用内容。对专家的尊重,使市政府周围凝聚了各种行业的智囊团。

市民意识

“其实骨子里上海人是非常自信的,他们很理性,只做对的或者看上去有道理的事情。如果没有上海人的认真和计较,很多事情是不会做得这么漂亮的。”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老师颜世富认为,正是上海人的这种作风,才有了一个尊重知识、讲究实际的政府,“上海地铁一号线刚刚通车时,客运量一直不高,经过调查才发现,市民认为票价过高,一个月交通上的花销比以往至少会多出五六十块,便不去坐。市政府很快就调整了票价。不精明不行啊,人家不买账,没生意。”

作为一个有着市民社会传统的都市,即使是普通的上海市民,对于自己城市管理的参与意识也随处可见。据在虹口区法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市民会为一件看上去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很认真地打官司。“他们走在大街上,看到墙刷得特别难看,也会纠合起来联名上告,他们就觉得这件事影响了美观,也不跟人吵,非要让法律给个说法。所以我们的官司特别多。”

遵守既定的规则,从一名普通的出租司机身上都可以见到。“他们非常职业,穿制服,戴白手套,客人上车一定会报一下行车路线,”经常去上海出差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尽管挣的钱也就那么一千多,可是很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有多大本事就挣多少钱,没有什么怨天尤人,还挺以做上海的司机能在世界上最复杂的城市道路上找到路而自豪。”据记者了解,上海市5万左右的出租车,大多分属于强生、大众、锦江、巴士、农工商五家出租公司。每五天换一次座套、清洗一次车辆以及无条件接受顾客举报的严格管理,使得上海人都有个常识,打车只打这五家的,否则行车安全及可靠性都保证不了。

上一篇: 上海有什么
下一篇: 打造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