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潮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于)

迷失的潮流0

迷失的潮流1

公共汽车站边宣传田震新专集的大幅照片已经撤掉有日子了,但是她的新歌仍然占据着各个排行榜。田震在中国流行歌坛的地位,借用韩磊的话,是“女大帅”。其实在《执著》之前的田震还没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西北风歌曲外,能让人记得的也只有电视剧插曲《未了情》了。《执著》给了田震全新的定位,她变成一个深谙世事、饱经风霜而又柔情似水的女子。田震最有力的工具是她在歌坛多年的经历和她独特的歌喉,磁性的声线恰到好处地配合着歌曲的意境。无可置疑,纯粹的北京人的身份也给她的发展带来便利。

在她之前之后分别有两位歌坛老将(和十几二十岁的歌手比)也出了专集。之前的是几年前以《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走红的陈琳。地铁里面张贴着陈琳巨大的宣传照,标明新专集售价只有18元。电视和杂志配合,介绍陈琳在西北贫困地区的创作旅行和这过程中她的种种心路历程,以及新专集新在哪里。与大规模宣传力度不太相称的是听众对专集的反应,有歌迷说没法儿听。

之后是被称为“亚洲女天皇”的那英。据说那英转到EMI后发行的《征服》和《干脆》销量非常好。《干脆》号称有100万的销量,唱片公司还特地举办了庆功会。不少歌迷等待她的新作品出世。《辛酸的浪漫》今年八九月份市场上终于露面。听过后不能不说毫无新意,甚至让人有不耐烦听下去的感觉。曲调和歌词与前两张专集相似之处太多。因为刚刚面世,不知道销售量会有多少,不过应该是不能乐观的。

三个人相比,田震是最成功的。另外两位歌手的失败之处在于定位的错误。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盲目性太大,追随成风。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说法,大陆追港台,港台追韩日,韩日追欧美。现在资讯发达,大陆可以一下子同时追港台韩日欧美。歌坛热闹非凡,但是在这下面不能掩盖的是慌乱和创作的贫乏。公司和歌手失去主张,变得既不了解别人,同时也迷失自我,只有跟风。

田震和她背后的创作人员尚能保持清醒,把她的歌曲往情感上靠的同时,依然保留田震风格上特有的糙的表面。这种糙是生活磨出来的糙,不是粗糙。这使得她在众多的女歌手中始终与众不同,不能被埋没,不被观众厌倦。那英签约台湾福茂前在大陆歌坛女歌手中数一数二,签约后,为了打开台湾市场和发掘歌手的另一面,她被彻底改造成深情的小女子,爱的伤痛吟唱不休,像随便一个港台小女人歌手。她本人的个性与此相距太远,不仅国内的听众一时不能适应,连台湾的观众亦没有争取到。改签EMI,她还是小女子的定位,但是曲调动听许多,另外她个人的感情夹杂其中,王菲友情伴唱,让《征服》、《干脆》卖得满堂彩。《辛酸的浪漫》和前两张专集像三胞胎,只是生到它,母体营养不足,又没有即时补充,明显这个孩子先天不足,带着潦草劲儿。那英必须考虑创新风格的问题了,不然以后的作品可能连它也不如了。陈琳的失败只有一句话可说,定位太模糊了。

最近一段,老歌手纷纷出新专集,巨大的时尚风潮对他们既是威胁又是诱惑,是坚持自己还是跟随风潮,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行的。看看王杰把头发染黄几缕敞胸露怀的照片只让人辛酸,何必和谢霆锋叫这个劲呢。倒是欧美歌手站得稳,不管多少年,不管流行什么样的歌曲,我还是我的模样。从来没有见芭芭拉·史翠珊因为辣妹风起云涌,而去改唱劲歌,将来她也决不可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