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冬至》到《完美先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爱农)
美国小说作品排行榜
这期的畅销书榜上一下子出现了好几张新面孔,显得非常热闹,令人兴奋。我们重点介绍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它们虽然内容、题材不同,但都很细腻,富有人情味。
对罗莎蒙·皮尔彻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感到一些陌生。但她并非刚出道的新手,此前她创作过好几部小说,如《寻找贝壳的人》(The Shell Seeker)、《回家》(Coming-Home)、《风暴的那天》(The Day of the storm),皆反响热烈,销路不菲。可以说,皮尔彻已成功建立
了自己稳定的读者群,而随着这部新书《冬至》的诞生,这支队伍又一下子壮大了许多。
虽然书名透着些许寒意,场景也选择了一年当中最缺乏温暖的季节,但是《冬至》最吸引读者的恰恰就是一种温馨和暖意。故事很是简单,没有环环相扣的悬念,也没有千钧一发的追捕场面,只是那样五个普普通通的人,在人生的某个站台上碰到了一起,互相聊了聊知心话,共同度过了一些和睦而温暖的日子,然后带着从彼此身上得到的感悟和温情,继续去走今后的道路。
第一个出场的是曾经稍有辉煌的女演员艾弗丽达,如今人老珠黄,明日黄花,掌声和鲜花已成为记忆中的华彩乐章,怀着一颗失落的心,离开伦敦,准备到乡村的养老院过一段平静的日子。在养老院里,她结识了退休的小学校长、风琴手奥斯卡。两个老人在漫无边际的聊天和偶尔表露的关怀中建立了友谊。与此同时,艾弗丽达的表妹嘉莉本来在奥地利成功地经营旅游业,现回伦敦小住,却发现她14岁的侄女露西的情况令人担心:自私的母亲对她不管不顾,愚昧的祖母又对她盲目溺爱。嘉莉毅然担当起家长的职责,向小姑娘同时提供温暖和管教。最后,英俊的年轻人萨姆被公司经理从纽约召回,委以重任,要他振兴苏格兰疲软的纺织市场。而他幸运地与嘉莉相遇了……这些人物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些失意和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在他们彼此的交往中,慢慢地、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安慰。
由于书中没有复杂的情节设计和悬念铺垫,皮尔彻便将大量笔墨倾注于人物塑造,她笔下的人物性格都很丰满,刻画也很精致。另外,从人物之间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到此书的魅力。都是随意的聊天,家长里短,平凡小事,但是不知怎么一来,你就被感动了。
这本书还有一个最突出的长处,就是对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描写非常细腻。五个人物因为命运的安排,都在往北迁移,从苏塞克斯经康沃尔到苏格兰,对这一路上的自然和人文景物,作者都十分细致地勾画、着色,使读者仿佛在浏览一幅幅精致的水彩画。
《冬至》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就是情节过于浅显,读者读到一半的时候,就完全能够推测出后面的故事发展。不过,畅销书架上情节离奇复杂的书已经够多了,偶尔出现一本淡淡的、散文般的温情小说,倒也令人耳目一新。
它的畅销正说明了这一点。
与《冬至》相比,《完美先生》不光有一个很吸引人的书名,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贯穿全书的大悬念:一位女郎被谋杀了。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一家公司的四位白领丽人,有一天夜里闲来无事,凑到一家她们最喜欢的饭店里,聊起了男人。理想的先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黧黑英俊,还是温柔体贴?于是,由简妮牵头,四位闺中密友开始给心目中的理想男人开列一份清单:忠诚可靠,有责任心,有幽默感……
没想到,这个半真半假的玩笑之举,竞掀起了轩然大波。过了几天,四位女士突然发现她们的“清单”像野火一样传遍了整个公司,并通过电子邮件不断扩大影响,地方小报和电视台也抓住它大做文章,在一些无聊记者的笔下,“清单”被扭曲为女士们的一夜风流……不过,这些说到底都还是茶余饭后的玩笑,无伤大雅,直到有一天,滑稽剧变成了悲剧:四女士之一突然被人杀害!
凶手是谁?最大的嫌疑人是死者的男朋友,因为他看到清单之后,觉得尊严受到了冒犯,对女友的品行产生了怀疑。但是,不在现场的有力证据排除了对他的怀疑。案情复杂了,偏巧简妮的邻居萨姆不仅人长得英俊,还是一位警察局的侦探。面对众女士惊惶失措的神情,萨姆感到重任在肩。他开展调查,与几位女士频频接触,慢慢地越来越接近谜底,而他和简妮的关系也越来越像情侣,与此同时,那个亡命之徒的罪恶的脚步也越来越向三位女友逼近……
这本书的成功缘自三个方面的因素:幽默,悬念和爱情戏。那种喜剧色彩很浓的幽默冲淡了谋杀案带来的压抑气氛,而简妮和萨姆之间那种自然地接触和了解,最后水到渠成的浪漫感情历程,读来也令人很感舒适和欣慰。萨姆这个人物塑造得很丰满,性格刚毅,甚至有些粗犷,桀骜不驯,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又表现得很体贴和敏感,颇有骑士风度。这使我们不由地怀疑,作者以“完美先生”为书名,指的恐怕不仅仅是那份可笑的“清单”,是不是同时还暗示着她在此书中提供了一个“完美先生”的范例呢?
法国畅销书评
最伟大的女小说家
《新观察家》周刊称多丽斯·莱辛是西方文坛活着的最伟大的女小说家。她1919年生于澳大利亚,1939年出版处女作,1962年以《金色记事本》赢得世界声誉,她一生在中东、非洲、俄罗斯、美国游历,最后定居在伦敦,共写了30多本书。最近法国出版了她的新作《本的世界》法译本,9月上架,销量可观。
莱辛从小就知道贫困的滋味,父亲只有一条腿,母亲憎恨这种生活却又无力摆脱。她在自传中写道:“一天傍晚,看到他们被岁月与苦难消耗的身形,那种疲倦得绝望的样子,我突然下了决心,不能让自己过同样的生活。”她开始写作,二战时与犹太流亡者、反纳粹斗士结婚,离婚,再结婚,又离婚,一直勇敢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如今年迈的莱辛女士依然坚定而活跃,深夜伦敦街头青年旺盛的精力让她羡慕,而人们不再愤怒抗争的精神状态,又让她感慨。她曾信仰共产主义,共产党是她加入的惟一的组织。现在她也认为人的一生总会有某个阶段注定是共产主义者,只不过她与很多人一样从主义及时转向了问题。这次出版的小说《本的世界》似乎就是她前几部小说的续集,是《第五个孩子》里的主人公长大了,莱辛说:“这是一个走到哪里都不合时宜的人,可谁也骗不了他。我觉得自己和他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