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11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奥运会最好看的是什么?
文 杜比
奥运会上最好看的比赛是什么?一位电视工作者说,田径和游泳,可惜,观众看不到游泳,游泳选手的动作在水里面。我同意他的说法,田径和游泳是奥运会上最好看的比赛。但是,看不见游泳选手的水下动作并不是什么遗憾的事情,我们可以只看上面。有句诗说:“只看水面的波纹吧,管他水下是什么。”
在我看来,游泳比赛最好看的场面并不是冲刺,而是选手们脱下运动衣的那个瞬间。那些小伙子都穿着白色的T恤衫,那些恤衫就非常漂亮。待到他们脱衣,露出优美的线条,光滑的肌肉,美不堪言。古龙说过,男人一辈子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等着女人脱衣服。看游泳比赛,三分之一的乐趣是等小伙子们脱掉上衣。
要知道,脱掉T恤衫并不是人人都会的,你要是掀起下摆,做出一个伸懒腰的动作,从头顶脱衣,那你就不会脱,T恤衫脱下来是反的。游泳选手的动作一般是,揪住衣领,双臂上举,T恤衫脱下来还是正的。这两个动作虽然都是先要露出肚子,但一个是懒汉下澡堂子时候用的,
一个是美男子下游泳池用的,其中差距不可不查。
悉尼奥运会也许会抹杀这种脱衣服的乐趣,好多游泳选手会穿新式的鲨皮泳衣,连体的,从脖子到脚都裹起来,你看不见他们的肌肉了。这是科技对人性的又一次破坏。
古时候的奥运会是男人的,裸体的,如今,我们完全复古是不可能的。但上一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不少观众说,他们去看比赛是去欣赏运动员的身体,运动的身体最美丽。
在悉尼看不到游泳选手的身体,却可以看到更多田径选手的身体。澳大利亚田径队的女式队服是泳衣式的,穿同样式样的田径选手应该不少吧。她们将露出更多的大腿。有一次比赛,锐步公司给他们的签约选手一人一件极短的短裤,然后在她们的大腿上绘上锐步的标志,不知道悉尼,有没有体育用品公司敢这么做。
上届亚特兰大,中国女子体操队曾经在着装上遇到麻烦,有裁判说,我们体操队的服装过于暴露,违反了体操协会的规定,要扣分。看来,体操与风纪有关。不过,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身体不如男子游泳选手好看,她们太矮小,太玲珑,为了保持轻盈老要吃点儿泻药。女子排球的服装原来比较拘谨,国际排球协会为推动排球发展,在着装上解放思想,这与国际体操协会的保守形成了对比。
当然,思想最解放的还是澳大利亚女足,她们的裸体挂历为宏扬奥林匹克精神,为推动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被惦记的鲁迅
文 白螭 图 谢峰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鲁迅大概就是总被惦记的人。之前是王朔又想起来把鲁迅随随便便地“看”了一下,不过他对鲁迅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后却看到那些骂他的人身上去了,而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见别人黑了”。即使如此,王朔还是又惹怒了不少人,比如上海的陈村就对着那篇《我看鲁迅》满脸不高兴地回了篇《我爱鲁迅》,说“话都没说顺又根本不读书的一些人也敢谩骂鲁迅,无畏的岂止是无知者”,还说自己就不配谈鲁迅。他把这话往那儿一撂,大概也没人好意思说自己配了。
前些天碰到一个叫李克然的法国导演,又是一个惦记鲁迅的人,而且掏心掏肺地惦记了有十多年。自从李克然17岁学中文时读了《孔乙己》,就对鲁迅迷恋不已,梦想着把《孔乙己》拍成电影。多年来他把辛苦拍广告挣的银子攒下来,终于在30岁时自己出资将《孔乙己》拍成了一部十几分钟的电影短片。李克然一家每人都有很正宗的中文名字,父亲叫李康,母亲叫李蝴敏,妻子叫李德玲,儿子叫李小然。这次为了李克然鲁迅梦,一家人除了含着奶嘴的李小然躺在摇篮里心有余力不足外,全都披挂上阵担任制片、导演助理等。因为经费紧张,片中角色也都是李克然的在法国的华人朋友无偿担任的。李克然在巴黎的影棚挺像样地搭了个咸亨酒店,长袍马褂、瓜皮帽水烟袋也一应俱全。只是所有的人除了孔乙己外都衣着光鲜,面色红润,眉宇间泛着聪明机灵,一看就知道不是整天吃绍兴霉干菜的人。尽管这样,李克然的影片还是在法国的短片电影节上得了不少奖,离他的电影导演梦也更近了。
看来,鲁迅是不会被白惦记的。
有趣的碥局
文 亚非 图 谢峰
偶然读到一本书——《世界骗局奇闻录》,煞是有趣。作者不动声色的诙谐笔调让那些弥天大谎变得令人乐不可支。这才知道,对骗术的评价除了是否高明,还应该加上是否有趣。
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1958年的《泰晤士报》上,一则广告给当时英国的中产阶级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投资渠道。广告称:假如花100英镑投资买下本公司的一头母猪,它生下的小猪养大卖掉之后所得的钱,投资者可与公司五五分成。而一般一头母猪每年可以生下两窝猪仔,细算下来利润可观。投资者还可以给自己的母猪起个名字,定期得到它健康成长的图片及文字报告。
就是这样一则朴实无华的广告,在之后的18个月里,吸引了3000人大约120万英镑的投资。他们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所有权证明书、猪的写真照片及饲养进程报告。当然最终,他们无一例外地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谜底揭晓:那座“欧洲最现代的养猪场”坐落在一名出租司机的后院里,而后院里只养着一头母猪!换句话说,这头母猪被卖出了11972次,它的不同姿势的十几张照片,被前后复制了11972次,送给了它的骄傲的3000个主人。
这则骗局之所以有趣,最大的原因在于道具竟是一头猪。这头猪就其本身的智慧与勇气,当然比不得王小波笔下的那头“特立独行的猪”。事实上,猪的主人才是真正“特立独行”,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把一头猪的价值推向极致,让数千个热爱生命的人有了希望,成为足不出户的农场主。比起《蒙娜丽莎》失窃案之专业、希特勒日记伪造案之拙劣、搬动曼哈顿岛之荒谬,它更是一个简单而平民化的操作。正因为其简单易行,看起来完全可能,它才如此成功。而当真相大白时,它又显得如此喜剧。无可奈何地意识到人是多么容易被诱惑,而人对有限的资源又具备了怎样不可思议的操纵能力。
一个×××的人
文 刘晓东
“一个×××的人。”20年前,我的小学老师给我们出了这道作文题。怎么写?不会。写什么?不知道。老师帮我们分析题目,并为我们提供思路:可以写一个爱学习的人,守纪律的人,爱劳动的人,做好事的人……有比较一下自己和人家的差距,等等。性质类似于先揉别人三
揉,再打自己一嘴巴。于是思路被打开了,气氛活跃了,同学们忙着写了起来。可我却觉得浑身上下不自在。多少次了,“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做好事”这些内容一直在充当万金油的角色,肯定别人否定自己的格式是那么容易得到语重心长的赞许和鼓励。还有老师规定的作文之前先要构架的比八卦还复杂的“树形提纲”和中心思想……出于逆反心理,我不想按老师的思路写了。干脆恶作剧一下,写一个男同学上次在上课时撒尿,虽然无色无嗅,但还是弄得同桌班里最漂亮的女同学羞愤不堪。题目就叫“一个上课小便的人”。或者写上次一个女同学在上课时拉了一裤兜子,弄得除老师外所有无辜的人都受到了冤枉。题目就叫“一个上课大……”不行,中心思想这关就肯定通不过。总不能写通过描写“惊艳一尿”,被老师批评,造成了“伤心小便”,说明了屎尿应该憋到课间去拉……这不是嘬死吗!最后折衷一下,我写的是《一个爱玩小虫子的人》。中心思想是通过描写曾经“伤心小便”的那位同学,一天到晚与小虫子打交道,说明了他热爱大自然。等老师批改完,成绩下来以后,除了少数几个优秀和不及格外,我那篇另类作文和大多数正统作文都是“二类”。成绩普通,希望继续努力。遗憾的是从那以后,我写作文又回到了正道上,那种变通的思路由于被我和老师都给忽略了,以后再也没能拾回来。留在我们这些学生脑组织的沟回
里一些刀刻般的痕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一个守纪律的人”,等等。
今天,不知道孩子们是不是还写着我们20年前的那些作文题和内容,反正再没有那么个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了,但神经却不见轻松,常有无可奈何的感觉。因为,生活分明在要求每个公民交出一篇《一个×××的人》。怎么写?不拘一格。写什么?八仙过海。于是,我们的那位小学老师,在未发布提示性公告的情况下,早已将她原来的那篇《一个当老师的人》撕得稀巴烂,代之以一篇《一个搞传销的人》,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生活的高分:“一类上”。而我们这些当年只学过写“守纪律”、“做好事”、“爱学习”、“爱劳动”,充其量变通至“爱玩小虫子”的学生,新的不会写,交上去的依旧是体现基本功的东西。成绩发下来一看: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二类下”。
(本栏编辑: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