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壳上市:灾难的价格——访新浪中国区总经理汪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文白)
记者:新浪上市时曾被炒得轰轰烈烈,但很快人们发现,中国新浪并没有包进上市公司,因此感到被愚弄了,对新浪上市的热度立刻降了八度。
汪延:中国新浪是新浪的核心专长,但未能装进上市公司,不是不想为之,而是不能为之。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不能有外资,但这个政策在两个轨道上执行。没有上市的公司是一个轨道,政策对它们基本没执行,怎么引进外资都可以,绝大部分网站都是用外资在运营。相反,上市公司是另一个轨道,强令你把中国业务剥离开来。投资人为什么买你的股票,买的是你的核心业务,而不是一个上市公司的空壳。一个“壳”能有什么价值,美国又不缺“壳”。
记:我们注意到,新浪、搜狐、网易的财务报告都用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概念——“被整合起来的业绩”,这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能读懂其中的微妙含义。
汪:中国业务装不进上市公司,但中国业绩必须“整合”进新浪的整体业务,其他两只也同样,没了中国业务的“被整合”,就更融不来钱。一个网站为什么上市融资,为了拿来更多钱发展自己,因为互联网现在还没有到成熟阶段,不可能有很高收入,必须要上市,为了钱上市。今天中国的这三个上市网站恰恰相反,上了市反而没有钱,反而国内部分没有钱。我现在拿着上市的钱在左手,就是没有办法往右手放,右手攥着的国内业务才是要发展壮大的。台湾、香港、北美是要发展壮大,但中国大陆是最重要的市场,我却没有钱发展,不能名正言顺地用别人的鸡下我的蛋。
记:中国新浪也不是不可以变通,新浪的上市公司虽不可投资中国新浪,但两者之间可以变成交易行为,比如中国新浪可以把资讯及技术出售给上市公司,以此获得收入。
汪:只要是交易性的经营行为,就要缴纳很高的税金。而且这种交易行为的财务设计也很复杂,投资人是否认可颇费周折。
记:新浪、网易、搜狐这三只股票在纳斯达克的表现有一个标尺作用,它们如此惨,对中国即将出台的二板影响甚大。
汪延
汪:这是当然。谁都知道纳斯达克一咳嗽,香港股市就打喷嚏,欧洲乃至全球都跟着纳斯达克走,从狭义说,三个中国最好网站在纳斯达克的表现尚且如此,其余网站在国内二板的市值又能高到哪去。更何况,纳斯达克是建立全球投资人信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晴雨表,中国概念股表现如此糟糕,中国二板将来会很难受。
记: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中国网络公司到美国上市,股价一路看跌;而美国公司一旦开拓中国业务,股价就一路看涨,同样是“中国概念”,效果迥异。
汪:美国公司的主打市场在美国和欧洲,他们进入中国,对于投资人来讲是一种锦上添花,是附加值的增加。进入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大家都很高兴,投资人也很高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正是这些利好消息会使这些美国公司在中国发展起来。以中国市场为主打市场的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并非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这些公司能够带给股民的不是主打市场的业务,相反只是一个空壳。
记:同是“中国慨念”,市场反差如此巨大,资本意志对中国网络公司是一种沉重打击。
汪:WTO以后,外资可以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虽然合资比例不能超过49%,但雅虎也好,AOL也好,只要能进入中国市场就行,都不用要49%的股份,他们的品牌,他们的资金,他们的模式,他们的人。中国的小网络公司早就想背靠大树好乘凉。网络公司是拼速度的,花钱就可以买到速度,中国公司如果因资本单薄很可能丧失速度。
记:会不会出现一场灾难,中国网络公司全军覆灭?
汪:欧洲互联网市场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品牌,雅虎英国,雅虎法国,还有AOL,都是合资公司。日本也一样。
记:那你们怎么办?上市之日难道成了末日?
汪:有点耸人听闻了,假如市值真跌到5美元以下,也许卖掉自己是更好的选择,变成雅虎中国或AOL中国。但我们还不服气,新浪想坚持到底,拼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