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低投资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开学之前,总感觉到身边有一种异样的气氛,似乎每个人都来去匆忙,神经兮兮。拿到奖学金的抑制不住的兴奋,好消息像野火一样地传播着;拿不到的则在一副淡然的表情下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跳了槽的终于迎来了摊牌的日子;新生们睁大一双好奇的眼睛,穿戴整齐。打工的都回来了,身体结实了;换了房子的则像猎豹一样嗅着yard sale(庭院售卖)的气息,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飞驰。整个宿舍区,一幅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大生产景象。

最清闲的是那些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的,开着分期付款买来的新车,以各种罗曼蒂克的方式向新婚妻子道别——妻子们都得到这里教授们的青睐,拿到奖学金——夫妻们即将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

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一开学,所有的人都会消失在实验室里,那时,繁忙的宿舍区将会沉寂下来。

我们所在的是一座小镇,地理位置相当于中国的青海或新疆。人均收入15000美元,算得上是美国的老少边穷地区。即便如此,学费仍是不堪负担。美国的公立大学施行州外州内学费的双轨制,国际学生只能交州外学费。州外学费相当于州内的三倍,研究生要保持学生身份,一学期至少要选9个学分的课,每个学分400美元。一年7200美元的学费,当然是挣着800美元平均收入的中国人无法负担。但州法律又同时规定,若被雇为教学或研究助理,则可享受州内学费的待遇。为了得到等同于当地人待遇的机会,国际学生们竭尽所能,向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们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当地学生则气定神闲。他们的学费只相当于人均收入的15%,即使靠假期打工,也足以应付。今年,全美国的失业率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有些海滨城市,因为找不到救生员,1/4的浴场都关闭了。校内的就业机会也是层出不穷,看游泳池,刷试管,割草,甚至夜里陪女生回宿舍,每一项低级体力劳动都赚得到5美元一小时的最低州工资,稍微动一点脑子,生活水平更能提高一大截。因为这里是数一数二的低消费城市,外地的穷人也愿意到这里上学,只要住上一年,向当地政府缴满一年的税,就被视为本地居民。

教育低投资0

甚至这样区区几个小钱在美国也能上到好大学。全美国排名27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学费尚不到2300美元,加上生活费用,每年需要7500美元,这只是当地居民年均收入的25%。佐治亚理工在理工类大学里名列前茅,本年度学费仅3108美元。更有甚者,硅谷重地,寸土寸金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费是4184美元。州立大学系统学费的含金量之高,令人咋舌。政府办学的目的就是要将敛自纳税人的资金用于教育,州内州外学费的落差正显示出受教育者对社会福利的依赖程度。伯克利的州外学费比州内高出8200美元,北卡罗来纳大学高出近1万美元,美国大学生的耗费可见一斑。

如果把教育当成是最好的投资。小镇上的印度和中国学生无疑经营着一笔获利巨丰的大生意,他们用“勤工俭学”的收入投资于自己的教育,然后以五六万的年薪步入职业生涯。但绝对获利最高的还是美国人,一所顶尖大学的MBA毕业生起薪动辄10万美元。在美国商学院的排行榜上,起薪超10万美元的大学就包括哈佛、沃顿等七所学校,年薪8万美元以上的更是多如牛毛。不过,起薪超10万美元的清一色的是私立学校,学费在2.5万美元到3万美元之间,大多数美国人都望而生畏。但如果退而求其次,许多公立学校的MBA仍能给受训者优厚的回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排名第十六,学费3400美元,起薪高达8.9万美元。若论起投资收益率,比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要高出三四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更以低至2100美元的学费使毕业生获得8.5万的年薪,投资回报率更无匹敌。一项对哈佛商学院50年代的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揭示,40年后他们的个人资产平均高达800万美元。如此高的回报恐怕是国内几家著名的MBA学费再涨价也无法企及的。

偶尔在图书馆里翻到哈佛10年前的学费资料,15350。10年间哈佛的学费上涨了60%,涨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了。但随后又看到英国坎特伯雷和维多利亚大学的学生抗议学费上涨,占领了学校的建筑物,赖着不走的报道,一时惶惑,不知若把教育也单纯地看做一种投资,投资者是否应该有讨价还价——至少是充分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