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加州去,到加州去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6月,到加州去玩。每次去加州,都是去南加州而不是北加州,所以这次是非要去旧金山湾区不可,而且戏称是到硅谷”朝拜”。硅谷的确像当今高科技业的”麦加”,所遇之人无不从事科技业,所谈话题无不是股票、创业、风险投资,在旧日同学中发掘出一些”纸上大款”(就是持有公司股票,但还不能兑换),多数仍是打工族,抱怨着房价之贵,但也都是中产阶级。
我昔日在大学的同学,一多半自然是在旧金山湾区,在美国中部念书时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学理工的毕业后自然也是多去加州求职,所以,我来到纽约时,只认识一个昔日旧友。但我很随便的就从中部跑到纽约来,因为我喜欢这里的城市感觉。这中间虽然也常到加州会朋友,经常被劝搬往加州,却从来没有认真动心。每次,都羡慕加州的好天气,夸奖那里的开阔随便,但说说又还是回来了。我早已转学人文,总觉得还是纽约的文化气氛比较浓,还没住够,虽然这里是长安居,大不易。
但是加州总有加州的诱惑。在中部念书的同学里有个家住伯克利的,父亲是伯克利的教授,常跟我说,你一定会喜欢伯克利,你肯定适合住在伯克利!伯克利是美国60年代自由大本营。还有旧金山,有支60年代的民歌,唱着花儿少年去旧金山的事,听起来真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束的浪漫,经常在我开车的时候在一盘磁带中出现,“如果你到旧金山来,戴一朵花在你的头顶……”
我到洛杉矶去玩,一对中国朋友夫妇说,他们在中部念书,在纽约读博士后,最后工作到加州,只有到了加州才决定不再走了,终于找到家了。他们的家在半山上,蓝天碧海,的确是美丽图景。
每次去加州都是作客,阳光刺眼,蓝天分明,地广人稀,总让我这北方之人有种超现实的感觉。回到纽约,拥挤的,脏兮兮的,繁忙的,回到纽约就是回到现实。
这次去加州,沿加州的海岸开车游览。记得写《22条军规》的作家约瑟夫·海勒在他另一本写大卫王的小说《上帝知道》里让大卫说“同是沙漠,上帝却给了加州壮丽的海岸线……”加州的海岸线的确是棒,纽约虽然也靠海,海岸却是平庸的沙滩,无甚可看。旧金山附近又有葡萄酒园,可以去品酒选酒,我去了一次,就大叫以后还要再来!
斯坦福大学校园也令我印象深刻——难怪如今总统的女儿都挑选这所大学了。东部的私立名牌大学都是旧旧的感觉,斯坦福却是让人知道什么是西部的暴发之后怎么赶紧办教育以使下一代真正“贵族化”。哈佛、耶鲁,都有东部老牌学校的架子,外表反而不在乎落拓些,也许那才更贵族。斯坦福则是不掩饰的一种气派,大到无边的绿草地,把校园搞得庄严静谧,显得特别清净。但是其实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硅谷就在旁边,这几年硅谷的发展使斯坦福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毕业生中成为硅谷新贵者不乏其人,斯坦福自然会更有钱了,因为美国的大学讲究校友捐款的,于是就成了越有钱的大学越容易出有钱的校友,越出有钱的校友学校就越有钱……我去那天的傍晚,正值斯坦福的黑人毕业生单独举行他们自己的毕业典礼,我都跟着瞎激动了。在这样摆阔的学校里毕业,那些少数民族家庭自然是更加有他们激动的地方了。
旧金山有30%的亚裔人口,洛杉矶也有一个越来越扩展的华人社区。相比之下,东部的亚洲移民就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气候。对移民来说,加州确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一个出国以后就定居硅谷的同学,最近想动一动,跑到波士顿附近的一个公司去面试,他说,老天,怎么说的英语都比加州复杂,我们这加州人来不了那罗嗦,说得我们都笑。美国的旧文化势力还是在东部,后来者当然要往西跑。
但是,后来者的文化却每每会成为领导大众的时髦——看看洛杉矶的好莱坞,看看硅谷高科技新潮……在洛杉矶,想发财的人都拎个电影剧本,而在硅谷,则是人人拎个商业计划。
回到纽约,正值阴天,于是又夸起加州的蓝天白云,加州的辽阔,加州的无拘无束。美国东西衔接两大洋的确是它的得天独厚。从一个海岸到另一个海岸,是终点又是开始,永远有希望的诱惑,这是中国的西部开发最难比拟的地方。美国的两岸文化永远是牵引风潮的所在,而它们之间的土地则是美国坚实的核心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