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在一个被太阳晒焦的国度》到《海洋深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爱农)
美国非虚构作品排行榜
在本期的畅销书榜上,出现了两本关于自然和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优秀作品。
我们先看看描写澳大利亚风土人情的《在一个被太阳晒焦的国度》。
比尔·布莱森的每次远游都能给旅游图书出版界带来一场不小的骚动。两年前,他的足迹遍布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崎岖小路,给我们带回了《林间漫步》,成为当年首屈一指的畅销书。这次,这位有趣而多少有些古怪的旅行家去的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一个尚不太被人了解的、尚有许多东西有待发现的国度。
《在一个被太阳晒焦的国度》为我们生动描画了那片遥远国土上的奇景妙物。那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可怕、杀伤力最强的生物。剧毒的毛虫(长达12英尺),致人瘫痪的虱蝇,咄咄逼人的海贝壳,大量的鳄鱼、鲨鱼和毒蛇,以及最最致命的食人水母。那里还发生着世界上最离奇的故事:总理大人有一天到维多利亚湾冲浪,居然一去不回,从此无影无踪;日本异教徒在澳大利亚西部大沙漠50万公顷的土地上投放了一枚原子弹,居然谁也没有注意到;……
布莱森在描写澳大利亚奇异的自然风貌的同时,还把视角转向澳大利亚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景物。他不像大多数旅行家那样,为自己的旅行设立一个固定的目标,然后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布莱森特立独行,他舍弃被无数游客踏平的旅行线路,偏走一些荒僻的陌生小路。他专门喜欢发掘希奇古怪、鲜为人知的地方。他在书中提到,有一个城镇居然直到90年代才用上了电;一位职位很高的政治家居然在大街上兜售他的自传。布莱森还特别喜欢光顾数不清的乡村小酒店,观察那里的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并追根溯源,从澳大利亚的地理和历史角度对种种现象进行分析。书中许多地方都写到了澳大利亚原住民,这个拥有不幸历史的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早在3万多年前就发明并精通了航海术,随后却把大海忘得一干二净。而内地居民的生存状态也与许多年前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在大片的牧场剪下大堆的羊毛。
澳大利亚确实是个奇异的国家。它是一座孤岛,又是一片大陆,而这片惟一的大陆同时又是一个国家。在有人类居住的所有大陆中,澳大利亚的气候最干燥,土地最贫瘠,各种自然灾害最频繁,但尽管如此,这片土地仍然充满生机。它既是空旷的,又是无比丰富的,同时它也是幸运的,因为它找到了比尔·布莱森这样一位出色的导游。2000年悉尼奥运会已经指日可待,《在一个被太阳晒焦的国度》的出版正逢其时,它向那些将把目光转向那片国土的世界各国人们提供了一本完美而生动的导游手册和风俗介绍。它告诉人们,那片国土是深邃丰富、别具魅力的,尽管有食人的水母在那里虎视眈眈。
而在《海洋深处》中,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向我们展示的是远比水母大得多的食人巨兽鲸。在书中,我们看到马萨诸塞州沿海的楠塔基特岛人驾驶着他们渺小的捕鲸船“艾塞克斯号”,在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颠簸。突然,一只狂暴的抹香鲸搅起滔天大浪,把他们的小船打成碎片,那些海上猎人顷刻间,束于待毙,成了大自然的猎物。
这则关于鲸和捕鲸者的真实故事,发生在1820年11月,它曾经激起美国后期浪漫主义小说家麦尔维尔(HermanMelville,1819~1891)的丰富想象和创作激情,使他创作出了不朽名篇《莫比·迪克;又名白鲸》(Moby Dick;or the whiteWhale,1851)。书中描述了捕鲸船“裴圭特号”船长亚伯在被一条名为“莫比·迪克”的白色抹香鲸吞掉一条腿后,发誓报仇,疯狂地指挥船员追逐白鲸,最后船被白鲸撞翻,大多数人葬身海底。全书十分真实、紧张、惊险地描写了捕鲸的全过程,其内涵则显示了作者深刻关注的严肃问题:人类面对自然时精神上的失败和胜利,以及人类嗜血残暴的一面。
麦尔维尔的小说只写到捕鲸船沉没,然而对于“艾塞克斯号”的船员们来说,鲸带给他们的灾难才刚刚开始。菲尔里克斯根据大量的真实资料,再加上他出色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把人与自然的搏斗推向了惨烈的极致。船员们挤在救生小艇上,面对有限的食物和淡水,在汪洋大海之中,无助地挣扎着。最近的岛屿在1000英里以外,但据说那里的野蛮人爱吃人肉。较为熟悉的南美海岸离他们 2000多英里。在无边无际的、单调的、有时又突然变得狂暴躁动的大海中,在无遮无拦的烈日下,游丝般悬浮着的一线生的希望,拴牢着同时又离间着这个苦难的集体。饥饿使他们把目光瞄向了自己的同类,他们采取抽签的办法,今天吃着别人,明天说不定就轮到自己。几个幸存者获救时,嘴里仍在吮吸一个小船员的尸骨。
菲尔里克斯有把故事说得引人入胜又不违真实的才能。整部作品充满恐怖、惊险、绝望的情绪,惊心动魄,富有悬念,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读者仿佛也跟那些船员一起,在苍茫的大海上经历了无数次的生生死死。
法国畅销书评
《天使的王国》已连续上榜6周。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主人公米歇尔·潘松死后发现自己的灵魂重量超过600点(人类灵魂的平均点数为333),免受轮回之苦,当了天使,必须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管理灵魂。被委派到他头上的灵魂有三个,雅克,前生是印第安人,被淘金者吊死,如今身陷永恒的焦虑,在写作中逃避;维纳斯,前生是古中国大官员,被盗匪活埋,今世成了美丽的非洲女人,自恋、肤浅,一心想当模特;伊戈尔,前生是宇航员,投胎为一个恶毒的妇人,在监狱中长大,现被俄罗斯政府选中去车臣执行种族清洗。为了实现拯救任务,米歇尔有5件秘密武器:直觉、梦、暗示、媒介和猫。他还有三套特殊技巧:胡萝卜和大棒,热和冷,大球和小球。雅克对猫敏感,维纳斯对梦敏感,伊戈尔对暗示敏感。接下来就是米歇尔在人间的经历了。《快报》书评认为,像贝尔纳·韦伯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小说内容丰富,从相对论、地球之谜到物理学和禅说,初读确实引人,可书袋掉多了难免惹人厌,仿佛百科全书一般。
另一部上榜小说《被命运选中的姑娘》因其作者而引人瞩目。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叔叔是被政变推翻的智利前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她一直以文字为武器,诉说革命如何消耗了她的祖国和拉丁美洲。1973年9月皮诺切特上台那一天,也就是她被命运选中的日子,她逃亡到委内瑞拉,最后到了加利福尼亚,但她这次写的不是自传,而是19世纪的爱丽莎·萨默斯,这个智利人的孩子从小被英国殖民者收养,在那个勇敢者乘帆船去远处淘金的年代,16岁的她疯狂爱上了路过的探险者乔甘,几天之后,乔甘就跟随他的同伴继续探险了,于是爱丽莎为爱人离家出走,美国南部的坎坷经历让她意识到以前爱的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身边的亚洲人陶志恩才是她内心真正的渴望。《快报》书评认为,小说的前半部分给人充分的阅读快感,作者把握了真实的拉美风情,几个次要人物都写得非常好,爱丽莎的嬷嬷就像是从印加神话里走出来的,她的收养人也有十足的英国特色,可惜的是最后故事越写越像《飘》和《情人》的融合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