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科技中遁世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在25000英尺的高空,坐在一架从波特兰飞往西雅图、内部装饰得像热带丛林一样的私人波音757飞机里,你很容易忘记与你同座的保罗·艾伦(Paul Allen)是个何等令人瞩目的人物。事实上,保罗·艾伦是当今世界上第三大富翁,家产300亿美元。过去人们知道他是与比尔·盖茨共同创建“微软”的一个羞涩、自闭的电脑呆子,如今他出名是因为他是“梦工厂”的最大股东以及新近在美国西雅图诞生的名为“音乐体验工程(Experience Music Pro-ject)”的音乐制作公司的创建人。在娱乐业与高科技行业越来越纠缠在一起的今天,保罗·艾伦有理由成为越来越备受瞩目的人物。
保罗·艾伦的“音乐体验工程”称得上是一个朝气蓬勃到近乎疯狂的项目。这一工程创建的主旨就是要引发争端、动摇关于谁是音乐领域真正值得我们崇敬的英雄的传统观念。尽管“音乐体验工程”直到今年6月底才开始正始运营,但这家公司建于西雅图的办公大楼离奇扭曲的外形已给外界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大楼的形状被有些人比拟为车祸后的废墟,在更多人眼中它更像一个巨大的耳鼓模型。据保罗·艾伦称,创建“音乐体验工程”的动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他得知他所心爱的歌手亨德里克斯(Hendrix)在自己故乡留下的惟一纪念物是当地动物园中一块刻有他姓名的石碑时。认为这种落寞景象过于荒唐的保罗·艾伦起初计划为亨德里克斯建造一个高科技的音乐“纪念堂”,在与亨德里克斯的家人多次成效甚微的协商后,保罗·艾伦心目中的计划扩展成创建一个弘扬包括科特·柯本在内的美国西北部歌手的音乐的音乐公司。如今在已建成的公司大楼里,参观者可以在虚拟现实的舞台上一边听着观众狂热的喝彩声一边用电吉它演绎自己的创作。保罗·艾伦的信念是:“我要颂扬创造力。我要创造一个人们能够体验创造力的场所:人们在这里不仅是听到音乐,而且在自己创造音乐。”
但保罗·艾伦自己的音乐远不及他的“音乐体验工程”那么张扬。保罗·艾伦的乐队“成人(Grown Men)”最近推出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担任制作人的是保罗·艾伦过去几年间一直合作的前录音师特里·戴维逊(Terry Davison)。尽管如此,专辑的主角仍是保罗·艾伦,他创作了专辑中所有歌曲的歌词与音乐。对于大多数听众而言,这张专辑的最有趣之处倒不在于它的音乐,而是其中反映出的保罗·艾伦的内心世界。举例来说,《定时炸弹(Time Bomb) 》 (“我生下来毫无魅力/我的一举一动都令人生厌”)听起来很像一个孤独的孩子的成长自述;《心跳的节奏》(Rhythm of Hearts)(“我仍记得你在身边的温暖/你的气息好像海面上的波涛”)表达了爱情的失落。除去偶尔令人振奋的吉它反复乐段外,专辑中几乎贯穿始终的是一种优郁、沉思与谦卑的氛围。单听这张CD你绝不会想到“微软”或是雄心勃勃的高科技娱乐业——这不过是一些由一个从不认为自己统领了、甚或是理解了这个世界的遁世者创作出的音乐。
内部的感伤
唐·亨利(Ton Henley)离开“老鹰”乐队(Eagles)后推出的头两张个人专辑在很大程度上颇令人失望。其中《夏日男孩(The Boys of Summer)》、《漫漫归途(Long Way Home)》等歌曲的平庸甚至使人怀疑唐·亨利是否有制作个人专辑的能力。稍后的专辑(纯真的尽头(The Endof the Innocence)》多少让听众恢复了一点信心,最新的一张专辑《内部事务(Inside Job)》则完全让人们看到了他昔日在“老鹰”乐队中的光彩。
在名副其实的开场曲《如今一切都已不同(Everything Is Different Now)》中,亨利唱道:“我不愿意这么说,但我现在的确非常、非常幸福。”作为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亨利或许的确有理由这么说。但这些“阳光灿烂”的歌曲只是构成整张专辑的各种“色块”之一。其后的《幽灵小姐(Miss Ghost)》中阴柔、富于质感的曲调便使人回想起这位往日的情歌高手的诱惑力,民谣风格的(见鬼去吧,玫瑰(Damn it, Rose))记述了一位朋友的自杀;涉及社会问题的《干吧(Workin'It》抨击了所谓的“集团政权的专制;恶作剧到近乎刻薄的《他们不存在,他们不会来(They' re Not Here,They're Not Coming)》粉碎了人们心中盼望能有一群友善的外星人把我们从这个“没有自我、没有灵魂”的世界上拯救出去的梦想。
整张专辑结束在一首情绪高昂的歌曲《我的感恩(My Thanksgiving))中。亨利唱道:“感谢每一个帮助我起步的人,感谢每一件让我心碎的事情,感谢每一次呼吸,感谢生存的每一天。”对于一个已经52岁的男人来说,唱出这些已经算不上是故作伤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