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11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月光一刀 娜斯 一贯正确 苌苌)
告老还乡
文 月光一刀 图 谢峰
有个朋友正是而立之年,从业IT业。今年媒体像洗脑似的,不断向我们灌输着这个最热门行业的种种,不管人还是事,都是那么富有传奇色彩,很是让人过瘾和幻想。但他所在的是电信办的某省热线此类公司某地区分公司,因此月薪上万,拥有期权,35岁退休享受人生之类与他都无关,我们纷纷指责他不思进取,不跳槽到北京上海广州混,现在这样空有“IT业界人士”之称而无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前几天着实让我们平衡了一把。
这天他们公司里一个刚毕业还没一年的员工做他们网站一个内容,让他审核时,他不大满意,提了几点意见打回头,那小伙子嘟着嘴转头走,低声嘀咕了一句:老东西,死脑筋,还不退休!
我这朋友耳聪目明的很,听了直喘气,跟我们说起这事,情绪低落。我们一边安慰他年轻人不懂事,别计较,一边心里暗想,其他单位公司,50岁的同事大多还是顺口叫你“小王小李”什么的,至多去姓直呼名,“老王老李”这样的尊称还甭想得到,而他居然成了“还不退休死赖着的老东西”了!
一天,在新浪的IT业界论坛里逛,有个网友贴个帖子,说他今年36,看着北京IT业界轰轰烈烈干的欢,想想自个条件实在好,怎么说在电脑和网络上也干了十几年,于是平静的心也骚动起来,直奔北京的一些网站应聘,一个网站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水嫩嫩的一个漂亮美眉,翻了翻他的履历,有点为难而非常客气地说:先生,你的年龄偏大了点……
这个网友后来是死心了,牢骚满腹地抱怨,她们那是生活类综合站点,全靠二十出头的做,他(她)们知道什么是生活?真是×××!
说二十出头就不懂生活,这话有点偏激了,但依现在IT业界的普遍看法,那是三十而知天命:你要是还没混到张搜狐、王新浪那样,起码也得闹个C什么0的干
干,还干什么部门小经理?而居然还来应聘?趁早回家歇着,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不要赖着霸着,很浪费资源的嘛!
据说,随着科学发展,人类的寿命将达150岁,那三十而退剩下的120年干什么呢?回头看看,原始人的平均寿命在二十几岁,这么说来,30岁可以说是老而不死是为贼了!这发展是进步还是退回原始?又或者是由虚转实,再由实转虚,大智若愚?
想来想去,有点头疼,学韦君小宝的话说:兄弟最近左想不是,右想不是,心灰意冷的很,还是告老还乡的好。
鲁迅也曾令我莞尔一笑
娜斯
我不知道为什么王朔让这么多人生气。我是看了他的文章总要笑的。就是听一些北京人说话的那种,不管你觉得他说的是正理歪理,同意或不同意,你总是要笑的。
我还是比较喜欢王朔让我特别发笑的那些东西。比如《千万别把我当人》。那是1989年夏天,一个朋友抱着在我家沙发上看,边看边笑歪,笑完了,一起到学校去报考GRE。
我不知道谁在炒谁,王朔胡乱说几句话,搞得如此沸沸扬扬,我觉得不正常。换了我,如果你问我,我可能也会有这一类的议论,比如你要挑个当红的余秋雨问我,我会说读不下去。你问我那个批他的余杰,我也会说,读不下去。我是个没什么名气的人,所以我这么说,不会有人理我,可是换了王朔,可能就大报小报转载,会把两个余阵都得罪遍了。
鲁迅曾经被奉为旗手,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文学家的悲哀。顺带连小说也不能批评了,为何不能替他卸掉这个包袱?金庸是华人世界的第一号畅销书作家,这不能表明就没有百分之一的读者不喜欢他的书——事实上该比百分之一多吧。所以虽然我是不在那百分之一之列的,那百分之一绝对有说他们为什么不喜欢金庸的权利。
当然,有人可能是对王朔说话的式受不了,还有受不了他连作品都没几篇话就一大堆,而且说实在的有时着说着自己都乱了。可是王朔的这种西也算不得评论,杂文而已。鲁迅当年写杂文,也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啊,如果杂文写得像理论文章,那倒要叫人倒胃口了。
鲁迅骂人的文章太过尖刻失之蕴藉,但是鲁迅的文章里也总有一些让我发笑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妙趣横生的。鲁迅把梁实秋骂成资本家的乏走狗,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也太过分了吧,不过乏走狗这个词总是每每让我发笑,好像是鲁迅自己发明的吧。虽然我后来读了很多梁实秋的文章,跟乏走狗并不联系得起来。我们现在一提鲁迅好像就要特严肃的样子,我不知道有谁专门研究鲁迅的幽默?
鸡为什么过马路
一贯正确
柏拉图:为了追求更高的善。
亚里斯多德:为了发挥潜能。
维特根斯坦:穿过的可能性被包含在“鸡”跟“马路”这两个对象当中,而环境使得此一潜在可能性实现。
爱因斯坦:究竟是鸡过马路,或是马路过鸡,取决于你的参考坐标。
达尔文:鸡不再栖居在树上之后,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歌德:为了遵照永恒的鸡定律。
海明威:为了死,在大雨中。
马基雅维利:为了使它的臣民对它心怀景仰,因为它是一只有勇气过马路的鸡。同时也为了使它的臣民恐惧,因为没有鸡敢去挑战这样的鸟类美德典范。
那只鸡以此维持他的统治地位。
希波克拉底:由于黑胆汁分泌过多而胆汁分泌不足。
荣格:在文化整体构架中的诸事件之汇流,使得个别的小鸡在历史转折处穿过马路,因而同时使得这类偶然事件发生了。
萨特:为了秉持信念行事并对自己诚实,鸡觉得自己有必要过马路。
伊壁鸠鲁:为了享乐。
爱默生:它并非穿过马路,而是超越了它。
海森堡:我们不确定鸡在马路的哪一边,但鸡的确是移动得很快。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阿姆斯特朗:对这只鸡来说只是一小步,对所有鸡来说确是一大步。
马丁?路德?金:我盼望有那么一天,所有的鸡都能自由地过马路,而没有人盘问他为什么?
老子:马路可以过,但不能常过。
庄子:北冥有鸡,其名为……
惠子:你不是那只鸡,怎么知道那只鸡为什么要过马路?
朱熹: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这只鸡过马路(格物),以得到天下至极之理。
康有为:其实孔子在春秋之中,早就预示了这只鸡将要过马路。
克林顿:我没有和这只鸡发生关系。
米卢:鸡可以过任何马路,但缺乏过马路的经验。
卫慧:鸡的内衣在马路那边。
任贤齐:对面的小鸡看过来,看过来……
王小波:为了沉默的大多数(鸡)。
王朔:无知的鸡无畏。
余杰:鸡,你忏侮了吗?
(本栏编辑:苗炜)
又看《大话西游》
文 苌苌 图 谢峰
一天晚上,在三里屯的酒吧。坐在对面的朋友突然说,“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喉咙上割下去,不用再犹豫了……”看着我的眼神越来越迷离,他冲我打一响指:“喂,傻瓜!你看过《大话西游》没有?”
他接着背,“如果上天给我一次再来一回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
我忙说打住打住,我一听这三个字就心跳得厉害。他说他也是。人都是这样吧?不管对方是不是在背台词。
“如果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
“一万年!”我脱口而出。我只记得这句了,于是就想再看一遍《大话西游》。
借回来,重新看了,才发现《大话西游》的台词早就渗透进我平时的生活中了。
你会听到这样的话讽刺某人罗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只苍蝇,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飞到你的耳朵里面!(这时嘴里要仿效一群苍蝇飞舞的声音,发出犹救火车般的嗡嗡声)
别人谈起不喜欢的话题,用下面的话打岔:“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吗?”但最经典的是这个——你妈贵姓?
有人欲盖弥彰地说他最近又如何如何了,就有人说:“所以说做妖就像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
上床前说,“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
开头提到的那段常被用来泡妞,要是背得够真诚,妞儿恰巧又没看过这部电影,保不齐会在1/4烛香后爱上你。
这种不着三不着四的话,却是在一个轻松氛围下宣泄不满、化解紧张情绪的良药。初听之下,你会一头雾水,看过了《大话西游》,就如遇见了隐藏在群众中的革命同志,给他一个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