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伯格曼:在死亡和鬼魂之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钟禾)
伯格曼
不赴戛纳之约
近年来,伯格曼已三次失约戛纳了。
1997年,戛纳电影节50周年,异常隆重的庆典。伯格曼被授予最杰出导演奖,但他却没有去,还是留在人迹罕至的费罗岛上,仅让他的女儿在颁奖典礼上宣读他的信,一封冷漠和礼貌的歉意并置的信。他说他已决定不再拍电影了,并谢绝一切奖项。
戛纳电影节倒没有从此生怨,第二年又在特别单元中播放了他的电视片《面对小丑》,此片当时已在瑞典电视台播出并被制成录像带。傲慢的戛纳这次打破成规,破天荒地放映了一部电视片,因为它是伯格曼导演的,而且恐怕也是他影视作品目录中的最后一个编号了。伯格曼以电视片这样一种中间色调向电影告别,从此跨出了光影世界的大门。
但是今年的戛纳有伯格曼编剧、女演员丽芙·乌曼导演的电影《不忠实的人》。“它出自我本人的生活经历,关于女主人公玛丽安娜向一位年老的作家,也就是我本人讲述她一段情感生活的故事,它充满激情,几乎是一种颤栗。”这是一个清醒的老人向男女之间无法消除的对立性投去最后的一瞥。爱情与争执的内省,婚姻和随之而来的内在悲剧,眩晕和欲望的衰退,这样的主题一直纠缠着伯格曼。在1980年拍摄《傀儡生命》时,他就说过:“它在讲两个被命运结合的人,既分不开,在一起又很痛苦,徒然是彼此的桎梏。”丽芙·乌曼应该是这种灾难的特殊见证人,她曾经是伯格曼的生活伴侣,在将近40年中她主演了《假面》、《呼喊与细语》、《秋天奏鸣曲》等不朽作品。1973年,她和艾尔兰·约瑟夫逊主演伯格曼的《婚姻情景》,如今她导演的《不忠实的人》还是讲述个人生活的惨败,还是由约瑟夫逊主演,但这次他扮演的是伯格曼本人。
伯格曼说:“我会一直写作到死。”
和死神的清楚照面
是的,死神。
伯格曼主要电影及创作
早在1956年拍摄的《第七封印》中,死神已经脸色苍白、一身黑袍地出现了。那时候伯格曼说:“经由死亡,我即化为乌有,穿过黑暗之门。等着我的,全是我无法控制、预料和安排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有如无底的恐惧深渊。”
40多年以后,他已经不再惧怕死亡了,如今他说:“我对继续活着已无动于衷,死亡不会让我担忧。”自从他最后一个妻子去世后,年老的伯格曼远离家人,在费罗岛上离群索居。这位智慧的老人并不等待死亡,相反,他要预见它,习惯它,并向它微笑。可他还是讨厌无法预料、安排的东西,“相对于外部世界和我自身,我要计划和控制一切,我讨厌即兴之作。”他要组织死亡的可能当然还是要通过舞台的。今年,伯格曼第三次排演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还是他最好的朋友和演员艾尔兰·约瑟夫逊主演。
斯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创作于1907年,主人公胡美尔——一个浮士德的翻版人物在罪恶和真理之间妥协,最终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大谎言。所有活着的人其实都是幽灵,他们等待死亡,等待死亡预言实现的一刻。胡美尔最后自杀了,因为没有更好的出路,但也没有更坏的出路了。《鬼魂奏鸣曲》是伯格曼最早导演的戏剧之一;80多岁的今天,他又重回斯特林堡的世界,重新和强大的死神打了个清楚的照面。在他看来,死亡并不是逃避的出口,只是需要作出一个平静的决定而已。死亡,疯狂,无所不在的痛苦,这是他最钟爱的戏剧世界,他不会再离开。
7月份,伯格曼将庆祝他82岁的生日。面对他非凡的才华和几十年来无数杰作,恐怕连死神也会由衷地道一声“生日快乐,伯格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