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民 李意 乔三槐 吴全力 琦琦)

读者来信(111)0

在无敌的资本面前,知本的力量显得弱小甚至可笑。但是,资本堆积起来的网络世界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游戏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赚钱的规则。当资本以疯狂的方式扑向网络的时候,这种疯狂是否能够像工业时代那样无往不胜?

上海 张民

“难兄”与“难弟”

北京 李意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在目前中国正在运行的电站中数“老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电站二滩水电站发出的电,每天有一半没人要,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王音辉面对雅砻江,话说得痛心:“这流淌的不是水,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据说,二滩电站建成后,攀枝花就瞄准了美国的“田纳西”,这个水电基地靠“高载能”工业在大洋彼岸独树一帜,希望在二滩水电站下直接搞“高载能”工业,把电能转化为商品,别人想学都学不了。

其实,攀枝花的水能比田纳西更丰富。全部建成后其发电总量大大超过三峡电站。但是,因为电网能力有限,二滩水电站年发电能力是170亿度,但实际供电仅90亿度,实际发售电量仅占可发电量的40%。假设一度电二角钱,二滩一年可以“放”掉几个亿。

不能将“西电东送”,那就想办法学“田纳西”吧,就地消化,建高耗能产业。攀枝花的钛和钒的冶炼,以及其他矿产的开发,都可以消耗大量电力。但是,攀枝花人到现在还用不上二滩电站的电。因为,按电力法规定,用便宜的电违法,所以攀枝花的电价并不比别的地方低。

另一条消息是,我国计划“十五”(2001至2005年)期间将在黄河上游兴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形成中国目前最大的梯形电站群。我不知道“最大的梯形电站群”的意思,但是知道它将面临与二滩相似的困境,而且知道王音辉如果知道了不会为自己多了一个“难弟”而高兴。因为,虽然二滩电站的建设资金是靠国家担保向世界银行借的,电卖不出,还款的压力将会由国家来承担,但开发雅砻江的美好愿望将可能因为没有资金而被搁置起来。

打耳光的危险

郑州读者 乔三槐

事先没有人会想到打耳光会这么危险。4月3日晚上,云南曲靖会泽一所乡村中学的聂朝宽老师,发现16岁的初一学生张波没完成作业并不守纪律,就打了他12个耳光,当晚,张波死亡。

4月15日,为了使家长不再以打耳光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的孩子,英国的几百名青少年游行到首相布莱尔的官邸门前,要求政府禁止这种风气和做法,并要求布莱尔从一个为人之父的角度关爱所有的孩子。

据说,英国政府早在1860年就立法允许家长掌掴自己的孩子。但是,欧洲人权法庭于1998年裁决掌掴是非法的。英国政府对此并不买账,今年1月,英国政府解释说,父母仍然有权以掌掴的方法惩罚孩子,不过,父母惩罚子女必须“基于对他们的疼爱”,并不能借助其他物品。

家长惩罚子女是“基于对他们的疼爱”,那么学校和老师能不能“基于对他们的疼爱”而惩罚学生?

调查显示,51%的英国家长希望学校恢复以藤条体罚学生。接受问卷调查的1000名家长中,近1/4认为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应付具破坏力的学生。但是,教师不愿接受任何有关恢复体罚威慑顽劣学生的建议,他们指责家长造成学生的坏行为。

家长和孩子的要求截然相反。在中国,每天都有打耳光和比打耳光更严厉的惩罚在无数的家庭和学校里发生,聂朝宽老师的麻烦在于张波死了,死因是“呕吐物进入气管窒息死亡”。张波是一个家庭唯一的孩子,他的死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悲痛,使聂老师和学校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聂朝宽老师肯定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给张波带来的危险,但是,或许比张波的死亡更危险的,可能是我们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这种表达愤怒和权力的方式。有报道说,在福建的一所私立学校里,几个中学生合伙打了他们的老师,包括我们熟悉的打耳光的方式。

据说,有人可以忍受饥饿的折磨,但是不能忍受打耳光的侮辱,这让我们对打耳光这种行为感到特别的恶心。

选择的权利

北京 吴全力

最近从媒体上得知,北京一家知名医院宣布“患者有选择医生的权利”,乍一听觉得心里的暖烘烘的,可你细一琢磨,就只想问问这家医院用心何在?

首先,患者不是医学专家和医院肚子里的蛔虫,如何作出判断?难道一进医院门就先找“光荣榜”吗?其次,这项权利恶毒一点的潜台词是:“治得不好要先怪自己,谁让你选了我?”有点推卸责任的嫌疑。

更为糟糕的是,即使病人总是作出“正确”的选择,结果也并不就好:对医学有奉献精神的病人,也许会选择医术不高的医生,以便其有提高的机会;没奉献精神的病人,会执著地选择医术高超的医生。可以预料,属于前一种类型的病人微乎其微,结果就是“差”医生永远成不了“好”医生,当然这样说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把医生的责任心看作与医术无关的事。

不过,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点较真儿,毕竟对患者来说有权利选择总比没这个权利好,真正着急的是新医生,因为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医学是名副其实的“实践”科学,要成为医术超群的“老”医生必须从失败中积累经验,现在他们却几乎丧失了这样的权利。

与人有利和与己有利

浙江 翁兰曼

昨晚看了中央电视台对专为伤残打工者打官司的周立太律师的报道,颇有感触。我感触最深的倒不是有待完善的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而是片中有人对周立太的评价。居然有人说他是打着幌子谋私利,对10%的律师费颇有非议。他们没看见周立太自掏腰包为伤残工提供食宿,也不去想假如败诉,这位律师将一无所获,他们只对10%感兴趣,还为他算账:一起案子若有5000元,那200起案子就是100万元。假如真有200起案子胜诉,那就有200个伤残打工者得到了法律保护,赚100万元又怎么样?只要周立太交纳个人所得税。

先是琼瑶的一部《还珠格格》让不少人愤愤不平,说其格调低,说其不真实,说琼瑶江郎才尽,说白了,是眼红人家的收益。搞不出阳春白雪,还不许下里巴人存在。

后又对王海摇旗呐喊,什么知假买假不是打假,买100节电池不是消费者云云,说穿了,是妒忌人家的双倍赔偿。奇怪,没有人指责造假者,工商部门也不去管(或管不了),王海管了,只因按法律拿了双倍赔偿便遭非议。

周立太也罢,琼瑶、王海也罢,他们不是神,至高无上,更不是英雄,完美无缺,但至少是些合情合理的聪明人,用自己的智慧干了些与己有利与人也未必无利的事。

安全教育

北京 琦琦

近闻某市一位初中女生在其学校附近被歹徒连砍数十刀而当场死亡,出事地点距学校不过200米,案发时间就在学校学生放学高峰。这位女生在这样一个完全可以获救的客观条件下,却只因未采取任何自救行为而无辜丧生,给她的亲人、家庭、同学等带来了极大的悲痛。试想,如果其老师、家长在出事之前曾对她做过一些关于自我保护、加强安全防范以及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如何呼救、求生等的教育、指导,她也许不会这么轻易就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更是倍加关心爱护。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求生意识缺乏,而且依赖感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不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而是等待别人的主动帮助。

因此,为了避免这类悲剧的再次发生,笔者认为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生活意志已迫在眉睫。与其让我们的孩子如羔羊般坐以待毙,不如交给他们锐利的武器,让他们成为勇敢的斗士。因为我们毕竟不可能永远在他们的身边保护他们。

上一篇: 生活圆桌(111)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