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的天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宇)

影视专业人士一向认为观众有一种“坏孩子”倾向: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什么电影好,什么电视剧好,但他们就是爱看《泰坦尼克号》、《天龙八部》,全不顾内行人的谆谆教诲。开始,坏孩子们还偷偷摸摸,现在,居然有了理直气壮的趋势。

影视圈内的人士可以说好莱坞是个屁,我是不屑于去看的,但不要说你看不懂侯孝贤和阿巴斯,否则你会丧失艺术对你的保护;而在平民化的电脑网络上,你可以以为岳飞是个娱乐界新秀,可以宣扬你一看见欧洲电影就睡觉,但不要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当然也是在网上死。

坏孩子的天空0

中国获奖电影《洗澡》在北京也做足了宣传(娄林伟 摄)  

现在影视圈内人面对大众有越来越多的心虚,而圈外观众看了中影引进的美国大片和无数原版影片的VCD后有了越来越壮的底气。

时间:1999年11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2:30

地点:西三环上的一个叫“绿云”的酒吧

观摩影片:《游戏规则》、《青青校树》

参与者:小美人鱼、发石车、夕颜、乔峰、浮生记、南北人……

组织人:张一谋

暗号:“反清复明”

这是笔者经常浏览的一个门户网站的影视论坛自发举行第一次正式聚会。这种由电脑网络联系起来的电影发烧友们已经不是很小的人群,这个影视论坛日访问量1000多人,70%是熟客,他们在这里讨论影片,发布艺术主张,交换盗版VCD,骂《还珠格格》……而几乎各大综合网站都有自己的影视论坛版块,每个论坛都有相对固定的成员,如《水木清华BBS》、《新浪网影视论坛》等等,这些发烧友们已经是影院观众的重要组成人群。

那个在在网上激扬文字批判中国电影积病的“张一谋”,生活中是个与电影八竿子打不着的总参某部军人;那个在网上一提起塔尔可夫斯基就热泪盈眶的怪杰“Lancerlost”是个北大研究生,现在美国读人类学博士;而那个看名字孔武有力的坚定的好莱坞支持者“乔峰”是个做网络工程的柔弱的小姑娘。他们的娱乐是电影,一切让他们快乐和感动的电影;他们可以从石家庄专门坐火车来北京找网友借一盘《女巫布莱尔》;他们看优秀影片的来源是VCD,正版的,更多的是盗版……

可也是他们,对电影出乎意料地如数家珍,相信会令许多圈内人士甘拜下风,而也是从网上他们的声音中我看到了专业影视圈中难得见到的有力量的文字:

其实《刺秦》最大的失败在于失去了陈凯歌电影以往深刻的思想基础。匹夫式的英雄主义既不合潮流,更无新意。这也是中国电影的通病。这也怨不得陈某人或其他哪个人,中国有1亿人迷傻大姐装疯;还有1亿追星族和1亿假球迷……这样一个思想环境,能指望谁拍出啥好电影么?拍出来又有谁会领情呢?

——“张一谋”帖子:《为〈刺秦〉说两句好话》

当然,追星是主题之一,但已经开始讨论谁与谁搭配的问题,相信大多数中国导演们还没开始想到这个问题:

一口京腔的王菲应该说是重庆森林中最富生命力的形象,同有丰富演技经验的梁朝伟搭档正是王家卫的匠心之举,相得益彰的表演令人赏心悦目,说实话我至今也说不出《重庆森林》到底好在哪儿,可我就是喜欢,喜欢得不得了!

坏孩子的天空1

1997年《廊桥遗梦》在上海上映,也是当年电影业的重头戏(曾璜 摄)  

只是希望,我们那么多导演,那时不会说出《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饮食男女”帖子:《港片中哪两位演员最配对?》

谈到中国电影的出路,态度也是非常明朗——

不要再高喊口号,中国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电影人;不要再有所谓的“献礼片”,你献礼给国家,谁献礼给你,搞部实实在在的电影,票房火爆,给国家多纳税,而不是白白浪费投资,那才是真正的“献礼”

——“无缺小鱼”帖子:《国产电影你应该……》

谈到电影流派:

我把他们叫“第五帮导演”……我们在电影院里即使看10遍《红高粱》也只能说:我X,原来我爷爷他们丫的是一帮没头脑和不高兴啊!中国人独有的智慧被善意丑化。——先写到这里,去趟厕所,回来咱们继续讨论……

——“广播电影电视部”帖子:《第五帮导演》

一向被视为顺民的观众,开始对一切电影圈内的事情有了置喙的欲望和底气。如果说,电影院里的每个观众和整个拥有VCD的社会群体是中国电影得以发展的坚实基础的话,这个业余发烧友的群体就是他们对影视工业的代言人。因为传统媒体只会登载影视专家们的论点,所以电脑网络自然成了发言的出口。

以往有什么浪潮和争论,从来都是专业影视圈内已经沸沸扬扬,观众才在一边帮帮腔,而现在出现了许多以前没见过事情:例如,近两年最奇特的影视现象不是《还珠格格》的走红,而是周星驰的作品《大话西游》在大众心中至高无上,而在影视专业圈内默默无闻。《大话西游》在网上成了电影的“圣经”——

如果你看完了《大话西游》,你还笑得满地打滚,那么你其实什么都没看懂;如果你看完了大话,你忽然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有泪水,你总算看懂了大话的第一层了;如果你看完大话,笑也笑过了,泪也流过了,忽然怔在那里,忽然觉得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那么你看懂第二层了;如果你看完了大话,默默地坐在那里,你感到无处可去,你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和无奈,你看懂第三层了……

坏孩子的天空2

米老鼠、唐老鸭……中国儿童接受的是更多的美式卡通文化(曾璜 摄)  

——“7027飞舞”帖子:《时间的渺茫和个体的彷徨——大话西游的解读》

这是最可怕的,当观众开始自己选择他们心中的经典,而不管影视专业人士们的吐血推荐的时候。当影视专家们还把自己看了许多观众看不到的“内参片”当作资本,而把观众当影视知识的小学生的时候,许多观众家里的VCD已经摆满了两个书架,而且开始有了自己的影视主张:

如果说,我们不能把巴赫肖邦梵高毕加索带给我们的美和好处用语言用文字具体地表达出来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来,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我们曾被杨过小龙女感动得神魂颠倒曾被周润发小马哥激动得热泪盈眶曾被周星驰逗得捧腹大笑而感到羞耻?

——“俞白眉”帖子:《网络论剑之刀剖周星驰篇》

当然,中国观众也不是不悲哀的,在他们还没有看到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优秀影片的时候,电影已经成了夕阳工业。在他们还认为《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这样极普通的影片是世界电影经典的时候,幸亏有了VCD的发明,使观众们可以看到《蓝色》和《伊万的童年》这样的优秀影片。

或许,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是当年我们简单地凭《白毛女》就能深深感动的大众了,现在的观众是每天在地铁口买一张“本年度威尼斯大奖之作”的VCD的大众,更何谈像影视论坛网友们这样的,家中动辄1000张影片收藏的资深发烧友?

北京已经有许多网络影视的定期聚会,而上海有一个“101俱乐部”,据说已经开始拍摄纪录片,成都的网友们正在筹备……随着VCD、DVD和能够达到500线的家用数字摄像机的普及,随着家用电脑的硬盘越来越大,可以轻松处理数字影像的剪辑工作,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大,电影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甚至发行,——影视专业人士和影视发烧友的区别或许会模糊起来,电影作者和观众的界限或许也会模糊起来……

这真是个好现象,只是希望,我们那么多导演,那时不会说出《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后电影

通俗叫法应该是电影附载产品或电影相关主题产品。影院票房只是电影产值的一个小部分,而后电影产值却可能是票房的3至6倍。后电影主要包括电视、海外市场、录像带以及相关商品开发。其中仅电视就包括付费电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单片付费电视以及VOD(video on demand,用户点播电视)。

《狮子王》和《星球大战》这一类 电影比普通大片的后电影产品要多的多,除了各种音像制品、书籍、游戏、T恤衫等等之外,还有玩具、文具、餐饮、主题场所之类。《狮子王》的后电影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星球大战》则在50亿美元左右。去年的国产动画片《宝莲灯》上映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授权出品了一批主题文具。《还珠格格》播出后,街摊上有的袜子上都绣有赵薇的头像,这该属于后电视产品,但大多数产品肯定没有获得授权,只能说明中国后电影市场广大。

中影集团于去年成立了后电影开发部,工作刚刚开展起来。中影公司进出口公司欧洲部经理周铁东反对“后电影”这个概念,他曾在中影公司洛杉矶分公司工作,他说:“没有后电影。《星球大战前传》在开拍之前就已经开始赚钱了,它的玩具版权由世界上三家最大的玩具公司竞标,仅此一项就卖了4个亿。你能说它是后电影吗?电影还没拍呢。一个影片的开发应该在它的胚胎期。如果电影都看完了,才想起来去开发它的产品——所谓后电影,那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