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程前 丁典 林鹤 胡安东 戚长发)

读者来信(108)0

医疗纠纷的法律解释

北京 丁典

最近,在新闻里看到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适用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感到很不理解:这个“声明”涉及到该法律能否调整和规范医疗纠纷这种社会关系,而法律解释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作为行政机关的一个部门,卫生部怎么有权对一部法律作出解释?

卫生部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调整的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公立医疗机构是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非赢利性机构,与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医疗纠纷是一种特殊的民事纠纷,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关系,医疗纠纷不应纳入“3.15”活动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适用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显然,卫生部这个“声明”具有法律解释的性质,但是,这种作解释的程序显然是不合法的,法律解释应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立法解释或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为准,卫生部只能对自己颁布的规章等进行解释。至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至少要受到民事法律的规范。至于医疗是不是一种服务,患者是否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医疗纠纷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还有待讨论。但如果有的医院售卖假药,那也应该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双倍赔偿。

那么,卫生部为什么要冒着违法的风险作这种声明呢?

在以往的“3·15”活动中,筹办单位将一些医疗纠纷的案例纳入活动内容给予曝光和报道。而今年,卫生部显然是希望把医疗纠纷排除在“3·15”活动和媒体的注意之外,只不过理由有些勉强,他们认为:媒体曝光有时不可能准确、充分地把医疗纠纷的全部情况反映出来,造成了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不合理压力,甚至激化和扩大医患矛盾。

出于这种认识,卫生部作了超出自己权力范围的声明;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近年来医疗纠纷案急剧攀升的现象。

浪游者阿Q的幸福生活

北京 林鹤

贫嘴张大民似乎在这些日子里成了我们新的电视英雄。“小人物战胜”的神话从来都是大众娱乐和传媒的好卖点。必须承认,这部精心制作的连续剧很引人入胜,但是,吸引人是一回事,值得赞同则是另外一回事。

托张大民的福,这些日子的报纸也有得热闹了。大家开始感叹张大民的含泪微笑,感叹把困境化为幸福的小人物的浪漫主义,乃至于在3月1日的《北京青年报》上,一位记者这样说:“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高楼中的白领可能还不如马路上拣纸的老太太幸福。”本剧的导演也说:“可能在许多的白领眼中,张大民的生活应该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恰恰相反,张大民是幸福的。”哎呀呀呀呀。

我不知道什么是“白领”的精确定义,所以也不知道我这等在办公室里挣工资的人是否都算白领。不过,我确实不能说自己愿意去过张大民的那一种“幸福生活”,确实不能否认自己同情张大民。真正在过着那样的日子的人们也能认可那是一种幸福吗?那天在《北京青年报》的采访中,唯一带有一丁点儿反调色彩的声音来自于受访者当中唯一肯定不算白领的人,一位出租汽车司机。他说:“我觉得他的幸福也不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他爱耍贫嘴,爱插科打诨,可是他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的问题……要是我肯定不会感到幸福,也笑不出来。”我想,如果有谁觉得张大民的生活确实是幸福的,就应该请他也去幸福一把。大杂院是我们对那种生存环境的习惯叫法,实际上,张大民家的实际环境应该叫做贫民窟。称道里面的生活“幸福”的人,真不知道是何肝肠。

穷人的日子不是绝对没有苦中作乐的时候,但是,他们的生活基调仍然是困苦。处于这样的困苦处境,他们最需要的,不是衣食无忧的人们的钦羡。过去曾经有人赞叹流浪汉在夏夜露宿街边的清凉况味,却忘了秋风里正是这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最先堕入病和死。以往阔人们能使用的“话语”途径尚仅限于文字,穷人倒是可以敬而远之,自去过自己的穷日子也罢;如今电视成了无孔不入的催眠术,有人在电视上这样教育他们关于“幸福”的新概念,除了激起他们的愤懑,或许就是教会他们安贫乐道,自欺欺人,在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健康、营养、居住空间、工作收入——也不能保证的时候,指望“精神胜利”。

以那一种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描述阿Q的幸福生活:“阿Q是一位快乐的小人物。他没有家累,也不受固定职业的限制,所以他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想待的地方、自己喜欢的异性(而且是精神恋爱)、自己是否要革命。用一句时髦话来形容他,就是‘在路上’。阿Q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总是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句‘儿子打老子’来化解自己情绪上的障碍。阿Q尽最大可能真正地、充分地享受了他短短的人生。”大家不妨来读一读,这是一种什么话。

或许是我们的几千年文明里精华太多的缘故吧,有些小事情我们大家就不太容易全记得住。过去曾经有一段时期,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极少数合法读物之一。就此种经历而言,我们有些人还真是健忘。同样被人遗忘的,或许还有鲁迅先生对某一种“幽默”文人的谥法,叫做“帮闲”。

“官服”改了,“官样”更要改

银川 胡安东

有消息说,检察官的服装要换那种国际比较流行的款式,法官的行头也要有彻底的改变。今后,“两院”人员将在法庭上西装革履,尽量体现对人权和平等的尊重。这个微小的变化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但依旧让我等小民兴奋不已,因为在日趋法制化的社会,谁能保准自己一辈子不当回被告?

司法机关换装的好处暂且不表。只是又听说,“两院”这个装换下来,肯定会带来大批老制服的积压。据知情人透露,仅此一项花费,国家就要拿出二十几个亿。有人担心,如果“大盖帽”们都争着和国际接起轨来,所有开支每年还不裁掉纳税人几节袖子?

建国以来,我们的执法机关多次经历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结果,制服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执法修养和作风还是让纳税人极不满意。现在,除办案费由报案人掏不是秘密外,执法内部“红吃黑”、“黑吃红”现象也时有发生。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前几天报道,陕西一个县的公安局竟然开着赃车办案,当另一个市的公安赶来替报案人讨车时,公安局长却开出一张“天价”的账单,提出要收办案损失费多少多少。不顾纳税人的损失,却要吃纳税人损失带来的“损失”,这样的执法让谁放心?这件事,就发生在去年中央规定公安部门开始实行收支两条线后不久。可见,一边拿纳税人俸禄,一边花国家官银这个恶习还没最后改掉。

执法机关注重“形象”与国际接轨没错,但真正行之有效的,还是那些执法人员(包括某些特权部门)的行动,要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接轨。别穿戴方面接轨了,灵魂深处还是老样子。

好玩的天气预报

湖南 戚长发

3月14日,北京一天都是阴沉沉的,晚上还下了雨加雪,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当天的最高温度是9摄氏度,而实际气温只有3.2摄氏度,出现了将近6度的误差。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天有不测风云,气象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还没发生的事情谁能每次都说的那么准呢?但是气象台对新闻媒体的解释实在让人觉得好玩。

据气象台的领导讲,气温没有像预报的那样升高是因为云层不断增厚,减少了太阳辐射,而专家们对此估计不足;气象局虽然有监测云层变化的雷达,但是没有开,因为开一次太贵;另外,还有一个影响气象预报精度的原因是缺少足够的气象资料。

看来,天气预报这种事,你我千万都别当真。

上一篇: 生活圆桌(108)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