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洲为何告别“万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万山)

林少洲为何告别“万科”0

林少洲  

林少洲为何告别“万科”1

王石  

不服调任后的准则

事情源于万科集团的一项人事决定,北京万科总经理林少洲将被调往上海,林少洲遂提出辞职。几年前,林少洲就是从上海万科调任北京万科,在其北京任期内,万科城市花园享誉北京,而且跨世纪工程的北京万科星园也已启动,林少洲对北京万科倾注极大心血,自然不愿离任。此外,从万科的市场布局看,深圳的发展空间日趋狭小,上海市场正在狂打价格战,北京无疑是万科的战略重点,因此调离林少洲绝非出于“委以重任”之意,反倒有点“被贬”的味道。

林少洲辞职,引起北京媒介关注。在此之前,万科总部两位董事级领导离职在深圳毫无反应。王石坦言:“同是离职,林少洲引起的反应实在令人嫉妒。”北京媒体曾把林少洲辞职归结为三大原因:1.万科星园运作有问题;2.林少洲与集团上层交恶;3.林少洲不想当职业经理,试图自己创业。

其实,此事最具意味的是,林少洲曾是《万科周刊》的主编,是万科文化的倡导者之一,是万科的职业经理人理念的积极传播者。而他此次辞职,实质上是与他曾经追随并倡导的万科文化诀别。

职业经理人的尴尬

林少洲坦言,他的辞职不是出于一时感情冲动,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他说:“很长时间存在一个念头——告别万科,恰恰是情感因素阻碍我作出决定。”

在撰写辞职书时,林少洲4次潸然泪下,“我有一种失恋的情感,毕竟用青春为代价疯狂热恋过万科,为之献身了9年。”林少洲提出辞呈后,王石来电挽留。林少洲说:“假如他动之以情,我会犹豫的,但他惯用的强人风格,反使我毅然辞别。”

9年前,林少洲在万科文化的感召下投入怀抱。当年,他认为万科文化“非常富有先锋色彩”,尤其是万科在国内企业最先倡导“职业经理人”概念,每个有才华的人似乎都能在万科找到一个位置,并营造一块施展才华的天地。林少洲说:“万科的理念吸引一批带有理想色彩的精英,然后靠一种人文纽带把大家凝为整体,正是先进理念加上优秀人才,万科在遇到大风大浪时才没垮下去,而且茁壮成长。”

尽管万科首开职业经理的概念先河,但并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制度。上层依然是强人政治,中下层依然凭借理想与感情色彩往前冲,万科的十几年业绩不是靠制度力量支撑,决定性的力量依然是领导人的魅力、权威和能力。耻于言利,是万科的主流文化之一。林少洲却认为:“没有制度保障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职业经理阶层。”他开始积极主张万科进行改革,从理念到制度都需要更新,由此林少洲与万科上层分歧渐生。

谁来保障我们的利益?

王石曾把自己定位于万科“最大的职业经理人”。1999年春天,他在48岁时辞去总经理之职,只任董事长。王石在万科所占股份微不足道,只是万科的10万个股东之一。王石此举在万科内部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一种人为王石的胸怀所敬佩,打天下而不独霸天下;另一种人认为,“最大的经理人”都利益难保,谁来保证我们的利益呢?

后一种反响不是没有道理,万科是上市公司,曾搞过员工持股计划,但因政策原因流产,员工用3元认购的股份,公司以3.5元回购,每股只赚0.5元。

北京换将让林少洲更深刻地感到没有保障。他说:“我只是一枚棋子,当上层决定摆弄你时,很少会考虑你的事业平台。”自从出任北京万科总经理后,林少洲在1999年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1998年增加40%,而且原来较小的北京万科已经迈进京城房地产业“第一方阵”,万科总部对他的业绩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