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加菲)

海滩1

海滩3

影片《海滩》(The Beach)公映之际,一位美国影评家这样写道:“如今在世界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免受美国文化影响的角落。在21世纪的黎明时分,我们看到即便在这个名为地球的蓝色星体的最偏远地域也被永久性地烙上了Reebok,MTV与McDonald的痕迹。”不过,这段评论中提到的McDonald不是我们熟知的麦当劳快餐店,而是指《海滩》的制片人安德鲁·麦克唐纳(Andrew Macdonald)。

其实《海滩》中更重要的人物是它的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海滩》最初是一本1996年的畅销小说。博伊尔对原作的看法是:“小说是一篇有关现代生活的绝好寓言。它说明自然决不是什么我们可以跳着舞接近并随意改造的东西。寻找极乐世界是许多人心目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梦想,但问题在于极乐世界只能为自然所独有。”

《海滩》的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顺利地买下小说的改编权后,博伊尔一行出发寻找他们心目中的“极乐世界”。他们途经澳大利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塞舌尔、马来西亚与泰国。最后在泰国所属的小岛菲—菲—乐(Phi Phi Le)岛上找到了符合他们要求的“存在每一个旅游者梦想之中,但又远离一般旅游者视线”的外景地。这个小岛虽然拥有绝好的白色海滩,但距离好莱坞式的梦想还差一点。博伊尔因此决定在岛上沙丘周围另“安排”100棵人造椰子树,此外再削低两处沙丘以方便拍摄海上镜头。

接下来是寻找合适的演员。小说《海滩》的主角理查是个英国人。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理查却被改成了美国人。据导演博伊尔称,作出这一改变是为了增加影片的“国际性”。实际上真正开始增加影片的“国际性”的是饰演一对恋人的两名法国演员:弗吉尼·雷多茵(Virginnie Ledoyen)与纪尧姆·卡内(Guilaume Canet)的到来。在此之后又有来自瑞典、芬兰、克罗地亚、德国、比利时、奥地利、南非、荷兰的演员以及在泰国当地招募的1000多名群众演员。与演员阵容的五花八门形成对比的是制作人员的相对划一:他们大多是博伊尔前几部影片的合作伙伴。其中少有的例外之一是影片的摄影师,曾拍摄过《异形复活》与《艾维塔》的戴留斯·孔基(Darius Khondji)。这是孔基第一次与博伊尔合作,博伊尔选择他的理由是:“由于影片涉及一段极乐之旅,因此我们希望画面能给观众一种深层次的感官体验;但影片的后半部会从这种感官享受中浮现出某种黑暗的东西。这需要一个从孕育成熟到腐烂的过程,戴留斯无疑能为我们实现这些。除此以外,尽管故事发生在小岛上,但我希望影片带有一种都市感。而戴留斯是目前世界上据我所知的最出色的都市摄影师之一。”

“小岛上的都市故事”,这也许是讲述《海滩》剧情的最简洁方式。更复杂一点的剧情如下:理查(迪卡普里奥)是一个20多岁的所谓愤世青年,他厌倦了都市生活,独自前往东南亚寻找“更真实”的生活。在泰国曼谷的短暂停留期间,他结识了低等旅馆中的邻居,一个名为“达菲鸭”的瘾君子。后者提供给他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明了一个据称是逃离了文明社会的探寻眼光的极乐小岛的方位。理查和新相识的另一对法国恋人艾蒂安(卡内)与弗朗索瓦(雷多茵)几乎是立刻开始了探险的旅程。三个人穿越泰国村庄,在海面上游了近两海里来到一片岛屿,躲过装备着AK一47的大麻种植农夫后发现了那个“桃花源”。生活在“桃花源”里是一个过着回归自然但又组织有序的生活的体态健美的部落。部落的首领萨尔欢迎三人到来。他们由此度过了一段包括日光浴、游戏、捕鱼乃至吸大麻在内的田园生活。这样的生活当然不可能长久,分别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威胁很快就出现了。首先是理查陷入了与弗朗索瓦和萨尔的多角恋爱中,然后是他发现这是一个迷人但专制保守的部落:为了保守这个极乐世界的秘密,萨尔不惜牺牲任何代价。简而言之,正如片中的理查很快便意识到的那样:即便人可以离开文明世界,但文明的意识很难离开入的思维。

这样的影片情节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蝇王》——虽然博伊尔从一开始就在竭力声明《海滩》与《蝇王》如何截然不同。在多数影评家看来,《海滩》的确无法与《蝇王》同日而语,理由是影片力图在近两个小时的放映时间里表现许多主题,但事实是这些主题中没有任何一个足以发展成一个紧凑而令人信服的故事。具体来说,影片的核心是对极乐世界的探寻,这原本可以发展为一个有关获得乌托邦的代价的微妙寓言;与这一核心主题相伴的其他有趣观念还包括象征了我们的社会的缩影的岛上部落,以及变革会给一个专权社会的根基带来怎样的威胁。然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海滩》却更像一部旅行社的商业广告片。

海滩4

不过,就算是旅游广告片也无所谓,因为相当一部分观众对《海滩》感兴趣只是因为影片中有迪卡普里奥。在《泰坦尼克号》火爆一年之后,理查是迪卡普里奥千挑万选下接受的第一个角色。可以预料,认为迪卡普里奥又做了一件蠢事与认为他正在谨慎拓展戏路的意见各占一半。更多的闲言碎语集中在迪卡普里奥为拍摄《海滩》而特地锻炼得更加魁悟的身体上。有人相信他的新体格会吓跑那些Baby级的崇拜者;更刻薄的人挖苦说:即便迪卡普里奥在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都没穿多少衣服,他也绝不足以说服他的崇拜者从此观看更成人化的电影。迪卡普里奥本人对这些评论不置可否。目前最让他惊讶的倒是自己会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接受《时代》记者的访问时他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时代》,伙计!这篇文章应该写些更重要的东西。它应该讨论那部电影和电影中对社会的评价。让我别太认真,天呐,这件事不可能不认真。”但《时代》好像真的不想太认真:它的记者陪迪卡普里奥在法国Ralphs超市里转了一圈,记录下了迪卡普里奥爱买哪种牌子的酸奶与牛排。《时代》对出演过了《海滩》的迪卡普里奥的最后评价是:“出道较早的演员就像是一种福利彩票,观众在他们身上投资自己的未来。”

其实迪卡普里奥的运气还算是好的,《海滩》中其他演员遭到的批评更不客气。以法国女演员雷多茵为例,她被贬为除穿上比基尼看起来不错外一无是处;而她在片中与理查的恋情也被称为电影史上最乏味的罗曼史。和演员们的遭遇相比,《海滩》其他一些制作人员的工作却获得了惊人的好评。有的影评甚至声称:假如电影拍摄的目的只是为了呈现华美的场景与拍摄技巧、令人过耳难忘而又不拘一格的音乐,《海滩》足以称得上当代电影中的经典。

海滩5

归根结底,给予《海滩》的最公允的评价似乎应当是:这是一个讲错了的《奥兹国的故事》;故事中的绿宝石城堡由于被放置在错误的场合而被剥夺了它的魔力、灵气与人性。或者,如同互联网上泛滥的有关《海滩》的争论中有人提出的:“每当好莱坞面对‘极乐世界’这一主题时,为什么最终总要把它变得如此血腥残忍?”

上一篇: 胎儿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