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时间表》到《耻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武夫)
本期上榜的三部新作中,除去两部刑侦小说,就余下一部《时间表》了。提起这部科学幻想惊险小说的作者迈克尔·克利奇顿,我们可能并不熟悉,但若说起他的一部先前的作品《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恐怕就无人不晓了。其实,他在科幻惊险小说方面是位相当多产的作家,写过有关致命病毒的病理学的《马醉木品系》(The Andromeda Strain),有关伯努利定理及其在空气动力学中的作用的《构架》(Airframe),有关黑洞和潜水技术的《球体》(Sphere),有关高级灵长类动物及复杂嗓音识别软件的《刚果》(Congo),有关混沌理论和DNA(脱氧核糖核酸)复制的《侏罗纪公园》,以及《列车抢劫巨案》(Great Train Robbery)、《泄露》(Disclosure),《失去的世界》(Lost World)等等。既然克利奇顿对科学幻想情有独钟,又要使他的小说情节真实可信,当我们看到《时间表》书后的81本文献资料时——这在其他小说中是罕见的,也就不觉得奇怪了。这些小说的共同特色是重在叙述事物及其内在运转而对人物及其内心活动轻描淡写。
《时间表》这部新小说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有地标航行、黑洞学说及量子泡沫理论等。故事讲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中世纪学者爱德华·约翰斯顿带着他的三名研究生安德烈、克利斯和凯特,借助一位疯子量子物理学家的时间旅行器,陷入了1357年4月的中世纪法国,历经36个小时的亲身见闻后才返回现实。
《时间表》之所以成为畅销热门书,因为该书仍保有《侏罗纪公园》的吸引人之处,只不过把时间由白垩纪改成了中世纪,把科学理论热点从基因延续改成了量子远距传物,让亿万富翁从生物工程走进了物理学领域,使大胆的主人公从空间的转换变成了时间的转换,将坏蛋从外貌可憎、行为害人的爬行动物变成了同样可憎可恶的骑士。两书之间都具有相同的“引擎”和“齿轮”,或者说,这种创作手法恰恰是作家的特色,在他的其他作品,如《刚果》、《球体》和《失去的世界》等等备受欢迎的小说中,也都有这种模式,只是由于作家写作时对某一科学课题及社会现象(如性骚扰和空难事件)特别关注而将具体情节加以改头换面罢了。
诚然,仅凭故事的悬念和科学的魅力还是无法吸引读者的,《时间表》的成功之处在于时间让人想到“若是……又会如何?”就是说,读者不得不思考:如果我们能对过去修补一番的话,今天又会有多么大的变化;这样,读者也就在想作者之所想,双方达到了和谐一致。这恰恰是伟大的时间旅行小说的共同主题。据评家的看法,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或者无可厚非,但作品缺乏深刻的内涵,终使他的小说只能停留在通俗读物的水平。
我们很高兴在资料中发现了一部南非作家的作品《耻辱》(Disgrace),虽然并未在美国的畅销小说榜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其题材新颖(南非文学在我国介绍得也远远不够)和立意深刻,获得了1999年的布克文学奖。其作者是南非作家中两次获得该奖的唯一一人。他名叫柯埃特济(J.M.Coetzee),在南非的主要作家中,恐怕是独一无二地不直接描写种族歧视政策下的生活的;1990年出版的《铁的时代》(Age of Iron)是他仅有的一部可以看出民族现状的小说。但即使在该书中,他的注意力也更多地集中在患了癌症的女主人公的等死上而不在政治上。事实上,他始终在试验历史小说和后现代式笔法,他在1983年的那部《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Life&Times of Michael K)不啻是一篇寓言。而1994年的《彼得堡的主人》(The Masterof Petersburg)为他首次赢得布克奖。
文学史上往往有成对的名家出现:有时如美国19世纪浪漫诗人惠特曼和狄更生是一种互补关系,有时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一种互换关系。评家认为,当前南非的两位小说巨擘柯埃特济和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得主纳汀·高迪玛(Badine Gordimer)之间的关系正是后者。从他俩的最新作品来看,相似之极,似乎种族歧视的结束使他们更靠近了。与柯埃特济的这部《耻辱》同在1998年问世的《宅枪》(The House Gun)写的都是审判过程:高迪玛的故事是审讯谋杀案,而柯埃特济的小说则是性骚扰的指控使得主人公不得不放弃他的专业。
《耻辱》的主人公叫作大卫·卢瑞,原是开普敦的文学教授,研究浪漫派诗歌的专家,本想写一部准备已久的论述拜伦的著作。小说开篇时,他相信“在他看来,以他52岁的年龄,又离了婚,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性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一天晚上,他邀一位女生到他家中饮酒,然后又吃饭,随后又要她“做些大胆无忌的事”。他还自以为“一位女性的美不仅属于她自己”,那女生没有反抗,“像兔子被狐狸咬住脖子似的”听凭他摆布。事后她没有保持沉默,卢瑞就此丢了脸,在教师委员会上遭到痛斥,只好躲到开普敦东部乡下的女儿家。
他女儿露茜开着一家养殖场,每周一次到集市上卖花和其他产品。露茜孤身一人,原先雇有一名黑人彼特鲁斯,但在新的南非,如今已成了她的邻居和合伙人了,卢瑞为女儿担心,但彼特鲁斯告诉他,“虽然如今到处都有危险,但依我看,这里没事”。一天来了三个陌生人,要用电话;进门后却把室内抢劫一空,在卢瑞身上洒满酒精,放火烧他,他们射杀了狗,还轮奸了露茜。女儿精神大受刺激,却拒不报案,卢瑞后来意识到,那三个人并非生人,其中一个与彼特鲁斯的老婆还有牵连。但露茜认为“现在白人应该为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的居留权付出代价”。
全书用现在时写出,寓意深远。评家认为,柯埃特济的手法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忧国忧民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本周法国畅销小说
父与子
本周新上榜第10名是英国作家让·勒卡雷的《老辛格对小辛格》。你爹要抽你一记耳光,你肯定躲不过,对勒卡雷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来说就更难了——他爹很厉害,人称“老虎辛格”。就父子间的情谊和斗争,勒卡雷已经写了16部小说,1986年的《绝对是个间谍》堪称其代表作,他这样分析自己的写作心态:“我从来不敢跟父亲对抗,结果只好在谎言中生活。”
“Single”作人名译成“辛格”,勒卡雷给他的人物起这个姓就暗示着这对父子将特立独行。奥立弗·辛格是伦敦一家有声望的金融公司的继承人,他一直信任、尊重自己的父亲——外号叫“老虎”的老辛格。后来他发现家族产业其实濒临破产,而老虎辛格不惜一切手段试图挽救,甚至打算与在格鲁吉亚做非法生意的奥尔罗夫叔叔合伙。奥尔罗夫也是环境所迫,他贩毒、倒卖军火、经营非法血站,无恶不作。迫于父亲的威严和家族的压力,奥立弗身陷其中,在第比利斯、伊斯坦布尔和伦敦三地充当中间人,过着违心的生活,终于在英国海关出了麻烦。他甩手不干,跑到乡间隐姓埋名一待就是4年,结了婚还生了个漂亮的女儿。被儿子抛弃的老虎辛格只好继续与奥尔罗夫周旋,这对难兄难弟也出了麻烦,奥尔罗夫被枪杀,老辛格不知所终。失去父亲的奥立弗开始为自己的背叛行为后悔,他决心把老辛格找回来。勒卡雷善于写这类故事,他给英国公司老板安排了一个在前苏联生活的叔叔,给生意故事安排了达吉斯坦政治斗争的背景,加上他娴熟的心理描写,此类小说的目标读者当然难耐其吸引力。(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