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药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在我们这个设计得十分精巧的身体上,为什么还留下这么多的弱点使得我们要遭受疾病的痛苦呢?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既然能够塑造出像眼球、心脏、大脑这样精致灵巧的器官,又为什么没有安排好预防近视、心肌梗塞和老年痴呆这类疾病的措施?既然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好几百万种异种蛋白,为什么人们还要得肺炎呢?既然在DNA双螺旋结构上对一个成年人的亿万个细胞的设计编码都十分可靠地登录在卷,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重新长出一个手指来更换受伤或残废了的那一只呢?既然我们能够活到100岁,又为什么不能活到200岁。科学使我们对于人为什么会患某种疾病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是对于为什么人有疾病这个问题,却仍然难以做出解答。

——R.M.尼斯、G.C.威廉斯《我们为什么生病》

对于人体组织本身的耐久性和力量,我们给予的注意和重视太少了。人体组织最坚定不移的倾向就是稳定和平衡。把人体描绘成一件一碰就倒、一用就坏的洋玩艺儿,老是得小心呵护,老是得修修补补,老是处于破碎的边缘,这是一种歪曲。岂止是歪曲,还很有几分忘恩负义。这是人们从所有的信息媒介中最常听到的,也是最头头是道的教条。我们真应该建立更好的健康普及教育制度,用更多的课时,对我们的良好健康状况搞搞鸣谢甚至庆贺——说实在的,我们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身体就是好,好极了。

——刘易斯·托马斯《我们的健康》

医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感冒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这种观点(与感冒一起)可能早就成为历史了。现在医生们认为感冒无法消除是因为研制每一种对付新型感冒病毒的疫苗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以至于当制药公司研制出对付一种病毒变体的疫苗时,这种免疫血清早已过时了。

如果在感冒病毒中找到一种类似的蛋白质,一种存在于任何种类的感冒病毒中的蛋白质,那么到2025年左右,孩子们也许就可以接种一种通用感冒疫苗了。

——迈克尔·莱蒙尼《我们能否消除秃顶、普通感冒和口臭》

四/种/疾/病

传染病

疾病与药物0

美国教授里奥德·康宁德尔预言,2016年因为生化战,世界将爆发传染病而导致地球人无一幸免。

精确地预测在21世纪的哪一年会再度发生威胁人类生存的大规模流行病是不明智和招人讨厌的,但在人类历史上,流行病确实发生过:巨大的灾难曾在15世纪消灭了1/4的欧洲人口;1918年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使2000万人死亡。

流行病发生于生物进化受到微小的基因变异的不断刺激,基因变异又根源于基因复制的复杂过程中的微小错误。今天,各种新的病毒正纷纷从自然环境中冒出来并且以各种方式袭击人类目标,在医院和诊所出现了无法用抗生素治疗的极为顽固的突变病菌。仅从1994年开始至少就出现了30种新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己型肝炎病毒和庚型肝炎病毒,白水病毒,马麻疹病毒,黑池病毒,巴尼病毒和奥斯卡病毒。

病毒入侵人类的原因是人口的持续增长。

在自然界中,当某一种物种的数目猛增不止且种群密度越来越大时,病毒性疾病就可能爆发;然后,该生物的数量就会减少。这是自然控制种群的机制。啮齿动物,昆虫,甚至植物都发生过这种情况。没有理由认为人类可以排除在自然法则之外。

热带超大城市的增加将促使这些法则更快的发生作用。联合国的一项报告预言,到2015年,全球将出现26座超大型城市,其中有22座位于不发达地区。这些医疗条件差,医生人数少,缺少基本卫生设施的城市无异于一个又一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生物定时炸弹。

21世纪,人们将更多地乘着飞机四处旅行,同时,也把疾病带到各地。人类已经成了一个连接迅速的生物“互联网”。

艾滋病

1999年1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说,世界上约有3360万人是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毒患者,其中包括12万名儿童。

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给出更形象的说法:“1999年就出现了600多万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相当于每天宣布16000人走向缓慢而痛苦的死亡。”

何大一说:“幸好,艾滋病的故事并非总是一筹莫展。在艾滋病被识别不到两年内,导致这种病的罪魁祸首——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就得到了确认。人类目前对这种病毒的了解超过了任何其他病毒。”

何大一预言,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人们不仅将研制出几十种疗效显著的艾滋病药物,还将找到恢复免疫系统功能的新方法。在2025年有可能找到治愈艾滋病的办法。但治疗艾滋病的进展对美国和西欧以外的地区效益不大。

疾病与药物1

抑郁症

21世纪头20年,抑郁症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因为世界上2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会患程度不同的抑郁症。

抑郁症虽说是心理疾患,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躯体症状,包括失眠、便秘、心血管异常等。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花在抑郁症药物治疗方面的费用高达600亿美元,但其中80%集中在发达国家。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中老年人比例高,女性比男性多,但30岁左右的抑郁症患者并不少见。专家们指出,一般的情绪低落并非心理病态,当情绪低落反复出现并持续2周不见好转,才有必要看精神科医生做进一步诊断。

当然了,越讲究科学越觉得病多,一些研究者认为,20%的美国人患有精神疾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会使许多人患上抑郁症,而他们被错误地指责为性格软弱、无病呻吟、智力低下、患得患失。

疾病与药物2

癌症

基因科学的进展使癌症从一种神秘莫测的疾病转变为其分子机理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了解的疾病:癌症并非产生于沮丧,不良气氛或性压抑,而产生于有缺陷的基因。同时,肿瘤也以达尔文进化论的方式发展变化,癌细胞的后代不断积聚基因突变。

彻底治疗癌症的疗法不可能在10年内出现,甚至也许永远也不会出现使每个癌症患者都再度容光焕发的单一疗法或药物,因为从脑癌到乳腺癌到肠癌都各不相同。但是,在未来10年内,医生们将掌握一些方法使他们在许多癌症的萌芽时期就作出诊断并在它们有机会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将其抑制。在2025年以前,新的药物将能够减轻多数癌症的症状,甚至治愈某些癌症。

疾病与药物3

上一篇: 吃什么?
下一篇: 性与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