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航空怎么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鹏)
没有谁比陈峰更感激资本的巨大能量,1999年11月底,当海南航空A股在上海成功挂牌上市,海航的资产规模已达50多亿元,运作资本达80多亿元。董事长兼总裁陈峰感慨万千,海航不再是当初那个靠包机度日的“皮包公司”。
“海南这几年经济不景气”,陈峰说:“唯独航空,没有一个省的航空公司超过我们。”正是在海南最艰难的日子,1000万元起步的海航成为海南企业的“龙头老大”。
1000万办航空公司,连一组飞机轮子都买不起,1990年陈峰受命主持海航,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窘迫局面。陈峰曾在民航总局计划司工作,海南省长说:“我了解你的经历,你最适合搞航空公司。”但陈峰后来的资本运作说明,他当时任海南省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主任的经历对他的影响似乎更大。
没有足够的资金,陈峰自己都不相信能成功。1991年,海航差一点被其他航空公司收编。转机出现在1992年,陈峰说:“我的运气不错,正赶上中国搞股份制。”1992年,对股票这种新鲜玩艺儿,投资者虽不甚了解,却异常热情。陈峰说:“当时撕一张纸当股票满街卖,人们抢着买。”凭借航空市场的垄断和大特区的概念,海航募股不到3个月,便募集到了2.5亿元的股本金。
1992年10月,海南省航空(股份)公司正式创立,成为中国第一家规范的股份制航空企业,资本运营从此有了开放的操作平台。
给银行造一个“飞机按揭”概念
定向募股使海航资产增长近18倍。但2.5个亿的股本金全部到位,还是不够买飞机的钱,一架波音737—300要3个亿。
怎么办?找银行。陈峰直奔上海,找到一家银行。可借钱需要担保,没人给他担保。急中生智,陈峰跟银行讲,这2架飞机押给银行,到期还不了钱,银行把飞机拿走,还要什么担保?银行听了陈峰的“飞机按揭”方案,觉得有道理,欣然同意。
在海航的飞机产权证抵押出去之前,陈峰又找另一家银行贷款。银行间,谁给你反担保。陈峰把前2架飞机的产权证书拿来,说用这2架飞机担保。那家银行一看,产权是海航的,没问题。海航又买回2架飞机。
利用抵押手续上的时间差,陈峰以2.5亿的股本金,从银行融来大笔资金迅速使海航实现初步的规模化经营。
好在陈峰不是专门套钱的骗子,而是真正干实业的。一年以后,海航营运不错,能够按时还本付息。银行没添一笔烂账,海航按时归还了银行贷款本息。
资信比一笔巨额投资更值钱
航空运输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海航只有4架飞机,自我积累之路太漫长。
但血从何来?1993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海南更是“贫血”。1993年底,民航总局和外贸部联合发文允许外商投资中国航空运输企业,陈峰眼前一亮,决定“募集外资股,利用国际资本”。
1994年,陈峰三上美国,几下华尔街,寻找大投资者。陈峰知道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请美国最大的航空咨询公司——SH&E公司为海航做评估。SH&E公司认为海航是一流的航空公司,给海航评估了10亿人民币的资产。有这个报告,海航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尽管如此,谈判非常艰苦,持续一年多。
1995年9月27日,海航发行1.0004亿外资股,占总股本的25%,以每股0.2449美元的价格售让给美国航空有限公司。海航成为中国境内唯一的中外合资航空公司。
合资的意义不仅仅在融资补血。美国航空有限公司是一家业务集中于证券投资领域的美国公司,有强大的财团背景,海航从此接通了美国的资本血库。陈峰说:“全世界30%的资金在华尔街,我们必须在美国资本插上一根输血的管道。”
1995年,海航开创了中国航空公司在国际市场融资不需担保的先例:租赁4架飞机1.5亿美元、14亿人民币,法人签个字就行了。这是资信的价值。
公司上市最关键是时机
引进外资股只能一次性的调整海航的资本结构,举债融资风险还是太大。海航需要长期的直接融资渠道,陈峰把目光转回国内资本市场。陈峰的思路很明确:将海航上市转为公众公司。
早在1994年,陈峰就听到消息:国家支持的11家大中型企业将在香港和国外上市。陈峰在公司内部的会上说:“如果让其他公司抢先发了中国航空概念股,我们连7000万也募不齐,我们必须抢得先机。”1997年6月,海航7100万B股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民航第一家发行上市B股的航空运输企业。
海航1996年争取到1700万的A股额度,陈峰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陈峰觉得上市盘子太小,融资有限,分红对企业的压力反而会变大,此时上市占不到便宜。一向不放过机会的陈峰沉住气,把目光投在1997年国家批的几百亿额度上。1998年4月,海航取得1997年度2亿股的A股发行额度,又一次如愿以偿。
1999年11月底,海航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此举筹措资金达9.3亿元,至此,海航和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全部接通。
B股和A股的先后上市,改变海航的资本结构,海航从银行的融资力度也逐渐加大。中国银行授信海航65亿元,这是中国银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授信,占中国银行当年新增信贷额度的12%。一顺百顺,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多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向海航提供总额为110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海航又从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及美国大通银行融资1.5亿美元。
“魔术师”的底牌
有人说:“陈峰搞的是航空公司,玩的是金融。”说这话的人只看到陈峰在资本战线上跳来跳去,没看到陈峰并不只想玩资本游戏。
陈峰的真实目的终于显现出来,海航曾经试图兼并另一家航空公司,但被认为实力太弱,无功而返。1997年9月,在海航的积极倡导与协调下,海航、川航等6家航空公司组成“新星航空联盟”,联盟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航空集团,昔日“小弟”海航凭其神速壮大的资本实力成为联盟中的“老大”。尽管中国航空业兼并重组的时机目前尚未成熟,陈峰说:“不到兵临城下,谁都不会缴枪,所以我们决定先搞一个联盟,然后资产重组成一个大航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