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糕顺着电线走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电子商务在中国已迈出前进的一步,但仍处于虚张声势的阶段(
新四通进入电子商务,大步流星又谨小慎微
杨宏儒本应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当他出任新四通总裁时,意味着声名赫赫的四通集团的领导层全面完成新老交替。更何况,杨宏儒有很好的技术背景和经济管理博士头衔,这种综合型人才被誉为中国企业新生代的典型特征。他的另一个光环是,他是朱镕基任清华大学博士导师时的四大弟子之一。
36岁的杨宏儒可谓少年得志,却有一副城府很深的模样。他很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闭门谢绝新闻界的追逐。即使不得不出头之际,他也寡言少语,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让人猜不透。
1999年7月,毫无少壮派头的杨宏儒在新闻媒体首次亮相,话说得很沉重:“新四通压力巨大,它是600余名天天见面的同仁自掏腰包组建的,承担着更高道义上的期待。对于四通重组,各方都寄予很高希望。新四通面临内外双重压力,我们应该沉下去,少说多干。”
沉寂半年,1999年12月16日,四通集团和新四通在中国大饭店宣布:四通进军电子商务。在网络称王的1999年,这一消息难以激起波澜。但熟悉四通的人深知,电子商务是对新四通新总裁杨宏儒的考验。
实际上,新四通剥离了四通集团最好的一块资源——香港四通的电子分销业务。这是一个做了15年的电子产品销售网络,也是四通集团的“输血”通道,周转资金就是从这条生命线源源不断输送进来。然而,杨宏儒接手的这块“肥肉”早已今不如昔。当年响当当的四通打字机,让电子分销网形成全国30多个子公司的规模。现如今,四通电子产品本身不景气,靠别人的产品支撑着网络,销售网的业绩实际在走下坡路。杨宏儒上任后,潜心致力新四通的业务重组,终于使公司的盈利比1998年增加2000万左右。但杨宏儒明白,节流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开源,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杨宏儒面临战略抉择,最现实的选择是把目前的主营业务电子分销网络做大,而途径是在这张网上嫁接有竞争力的产品,让销售网络更大更牢。但是,四通在新产品开发上有过深刻教训,90年代初,四通与世界著名公司三菱、富士、欧姆龙等合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制造,四通不仅没有因此推出叫得响的名品,反而因为规模生产造成过剩。而且,多元化生产造成四通主营业务模糊。许多人知道四通,但不知是做什么的公司。
在信息时代,企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日益加快,认清趋势和潮流是首要条件,四通有主业模糊的前车之鉴,决定重返IT产业,从何下手呢?
杨宏儒选择电子商务的理由让人信服:下个世纪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代,只有抢占先机才能获得称雄明天的竞争力;另外,这种不分时间、地域、场合全天候的销售模式是世界发展潮流。
然而,电子商务与新四通原有的电子分销格格不入。分销需要层层批发,梯次销售,大量产品和资金循环于分销网络中,分销商也因此获利。而电子商务是直销,是厂家对消费者的直接服务。如果由分销转为直销,传统的层级网络失去生存空间,可能产生不合作,甚至抵抗,给公司带来巨大震荡。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像惠普、通用电气,完全有实力进入电子商务,但网络直销与传统销售业务的冲撞让他们犹豫不决。不过杨宏儒没有踌躇,新四通的主营业务直指电子商务。
“困难并不存在于新生事物中,而存在于旧有向新生事物的转变过程中”,这是经济学家John Maynard Keynes的名言,也是中国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写照。从工业经济转向网络经济,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难以合流是电子商务最大的瓶颈。正因如此,中国电子商务实际处于虚张声势阶段,四通涉足这一领域有何优势?与灿坤集团、普尔斯马特、海信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老关系,使新四通电子商务网站从决策到开通的3个月内聚集了1400种商品,这是“四通”品牌的号召力。
现实运作中,新四通电子商务网站与国际国内一些生产企业合作,解决了物流不畅的难题;与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联盟,推出全国兼容的电子结算卡,告别了结算困境;与中外运、中国邮政总公司合作,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配送系统;15年电子分销网络的伙伴则可以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杨宏儒将信息-浏览-订购-付款-收货-服务的各环节连成牢牢的链。
然而,四通的品牌和网络不足以解决电子商务的三大瓶颈,杨宏儒认为,网络经济需要新型的组织结构。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规则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协作性的竞争,是合作和共同发展,这叫做“战略伙伴联盟”。电子商务让任何企业或个人以网络为平台寻求资源共享,而任何一个企业个体没有能力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各企业只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才能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过程。这种契约策略联盟模式不断发展,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业务集团,最终构成四通电子商务的“协同经济发展模式”。
以品牌号召力集聚商品,以战略联盟解决结算和配送,但新四通作为一个企业无法左右电子商务的市场前景。中国区区400万网民,绝大多数网民停留于信息浏览,所谓的“网络社会”还抵不上一个省会城市;而电子商务的主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上网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其中30%没有建立主页。有消息说,中国最早进入电子商务的8848网站,对外宣布的毛利率是20%,收支相抵的结果,预计2000年将亏损其销售额的一半——1.5亿元,这个以世界最高山峰命名的网站正在攀登赤字高峰。
有限的市场容量和8848前车之鉴证明一点,只有靠大公司的实力支撑,电子商务的潜在前景才能变成现实。也正因如此,杨宏儒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四通电子商务以商品、支付、配送、服务构成的“最小子集”,实际是“协同经济发展模式”的试验点。在杨宏儒的计划中,“最小子集”是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一定要小心翼翼。他反复对同仁强调,要建立一个稳健的电子商务网络,关键在于走稳第一步。
信息产业部吕新奎副部长最近称:“电子商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变的又一次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只有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后,搭上21世纪的这一‘快车’。”
尽管网络经济正在重组所有生产要素,正在改写所有规则,但杨宏儒最根本的认识是:企业的说服力在于它创造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