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风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任波)

第一“风险”0

鲁军(右)发起的飞梭小组已经注册成立公司。鲁军说:“分配内部股份时,我们每个人自己报,该拿多少,反复讨论,气氛很融洽。随着投资的增加,我们的股份会逐步被稀释”  

第一“风险”1

网贝小组全体成员(左起):周雯,清华大学98级MBA学员;张颢,电子系在读博士生

;冯卫东,98级MBA学员;鞠峰,98级MBA学员;翟骁羿,会计系本科毕业生;傅文博,98级MBA学员;周龙捷,材料系在读博士生

三赢方案

7月29日和8月22日。

7月29日,“上海一百”和视美乐公司签订风险投资协议,沪市股票“第一百货”随后大涨。

8月22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对于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清华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福祥也许最为清楚。

正是由于潘福祥的成功操作,清华大学几个原本普通的学生骤然拥有百万资产。分别不过一个暑假,返校的同学惊羡地发现,94级自动化系毕业生王科、96级材料系学生邱虹云和经管学院MBA学生徐中等不但自筹50万元注册资金组建了自己的视美乐公司,而且还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订妥投资协议,合作研制和生产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由“上海一百”一期投资250万,占项目20%股份,待中试完成后,二期投入5000万元,所占股份升至60%。

7月29日,视美乐公司与“上海一百”共同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8月份,一期投资顺利到位,《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称我国第一例风险投资项目完全按规范开始运作。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潘福祥对记者说,“我一再对学生强调,这只能算作特例。”今年4月,清华大学举办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5月预赛结果揭晓,在60个参赛团队之中,组织者挑出了10个候选方案,并把其中5个作为支持重点,每队拨给3000元种子基金,准备参加由清华大学承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参选作品之中,曾长期执教经济管理学院证券与投资课程的潘福祥发现了由王科组队的视美乐小组,作为新成立的清华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他随即来到作品的发明者邱虹云所住的9号宿舍楼。

“宿舍挤得不得了,门口的破凳子上放着那个破木盒,两个上下床之间悬着一张挂历纸,用反面投射影像。我一看,效果太好了,一问做这个东西多少钱,吓坏了,这么便宜。”潘福祥说。材料系学生邱虹云与传统光学原理迥异的思路受到了学校自动化系和精密仪器系权威专家的肯定,这项清华大学每年一度“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获奖作品的制作成本初步估算仅相当于市场同类产品的1/3。

经过协商,清华兴业投资管理公司开始设计方案,为融资忙碌。6月份在3天之内联系了二十几个投资商,包括北京几个著名的家电企业,对产品都没意见,但对投资方案却都不认可,‘上海一百’总经理张引琪在二十多个投资商之后才见到这个方案。”

两三个月之内,一个创业计划迅速演变。到目前为止,参与创业的学生得到了中试资金;“上海一百”的知名度在付出250万元之后迅速提高,股票市值增加20亿;清华兴业投资管理公司没向学生收取分文,“仅协议在融资成功之后,取得非常小比例的股份”,潘福祥说。证券与投资界人士公认这是一个三赢方案。

舶来品与中国货

“上海一百”之前的二十几个投资商对融资方案的否定态度并非毫无道理。

“一般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有两种模式。一是专利买断,一是无形资产入股,以前规定为20%,现在是35%”,潘福祥细数制定融资方案的前因后果,“而我却认为哪一种都不足以实现创业者的价值。第一,投影电视是由多种专利构成,但产品实际是个原理产品,很多概念还在邱虹云脑子里,中试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专利买断行不通;第二,无形资产入股相当于组建一个公司,有可行性,但对于一个没有资本的创业公司来说,学生明显得利很小。如果一期注资250万,学生只占35%,将来资本金增加到5000万元,原有的35%又将迅速被稀释,到时只拿到百分之几,这对创业者而言很不公平。比尔·盖茨在短短十几年把微软做到5000亿美元,个人资产逾千亿美元,不就是靠25%的微软股份吗?所以无形资产入股在这里也不可行,企业一做大,它就没了,稀释了。这么一个具有良好销售前景的产品只有搞风险投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创业价值,这种方式把投资者与创业者捆在一起,甚至使投资者依附于创业者,这与以往技术依附于资金的模式很不一样,它是投资于人。”

这个区别也正是潘福祥与众投资商的分歧所在:“投250万才占20%股份,都说哪有这种道理,其中最开通的就是35%无形资产入股,注册一个500万的公司。我说不行——现在有150万,明天发展成5000万的公司就等于是没了。‘上海一百’是第一个认可这种方式的。如果未来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市场,又何必在乎现在多给一点。”

然而不在乎的人现在毕竟还为数寥寥,另一个参赛团队,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鲁军发起的飞梭小组也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记者采访的当天,他们刚搬进对学生给予诸多优惠的清华大学创业园。“一直想做一个自己的网站,发展成大的网络公司。我们从4月份开始做计划,同时一直在跑投资。网站是大投资项目,按设计规模需要1000万才能一炮打响,但我们做不起。刚开始是自己凑了三四万块钱,开发产品,做方案。6月份带队回家乡宁波考察,想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那次很顺利,但我们最终考虑做网站还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更具优势。7月份有两个私人投了十几万块钱……一直在找投资人,已经接触了二三十家,部分已有投资意向,对整个设想很看好,但对投资方案想来想去。”坐在尚需整理的新办公室,22岁的鲁军略显疲倦。

网贝小组是唯一一个由女生发起的参选团队,它的大部分成员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MBA学生,对于自己设计的“全新网络服务模式”,他们打算等投资落实再公开。“我们有两个融资方案,较为拮据的是一期融资100万元,维持公司半年的运作,较为乐观的是融到400万元支撑第一年的运作,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按计划争取到100万注册网民。”周雯介绍,由于一直忙于产品的开发,他们在两个月前才触及融资。

“国内投资人对风险投资模式能够认可吗?”

“我们现在正处在广种薄收的最艰苦阶段。西方的风险投资家对新兴的行业非常了解,对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很熟悉,一旦认准就敢于投入大量资金。而国内则不同,风险投资行业远未成熟,缺乏专业的投资人。我们目前正在向政府资金、上市公司、私人资金、海外背景基金、投资顾问等渠道寻求合作,每个投资家的风格均不相同,我们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按中国习惯调整商业计划。比如投资顾问对项目的关心较为多元和全面,对市场机会、人才结构、营销计划的可行性等的考察较为细致谨慎,并且一旦投资就有耐心等待并扶持企业成长。而上市公司则更加重视炒作题材,关心股权的安排,对投资额的公布愿大不愿小”,负责营销的鞠峰总结说。

创新与创新

无论如何,“上海一百”股票的上涨已显示出国人对风险投资这一西方概念的普遍认可和积极追求。

1999年8月22~26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在京开幕,科技界和企业界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构建国家的创新体系,重心在于产业化。

众所周知,形成高科技产业有3个必要条件——技术、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据美国商业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95%的科技发明与创新都来自小型新兴企业,而发明创新转为实际生产力要借助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蓬勃发展又有赖于一个具有完善可靠退出机制,能够创造“雅虎”式奇迹的、成熟的资本市场。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下结论:英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相比,并不是落后在高新技术方面,而是落后在风险投资上。一些日本学者对比80~90年代日美两国的盛衰转变,也发现风险投资在两国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二战前略具雏形的风险投资以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的建立为诞生标志,经历了短短几十年,至1997年,全美风险投资当年投入额高达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风险企业达2690个,比上年增长24%。虽然这个飞速成长的市场其整体规模只占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一小部分,但它构成了各种金融力量中极具活力的部分。正是这种活跃的风险资本,促进了美国的科技创新。

在中国,风险投资真实规范的运作其实几乎还是空白。1985年9月,大陆首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获准成立。但1998年6月,“中创”就被迫关闭。去年年初,由成思危副委员长极力促动的发展风险投资的提案由于其重要性而被称为“政协一号提案”。据报道,风险投资现已列入立法计划。成思危指出,有必要冷静思考,结合中国特点发展风险投资。

“也许是机会偏爱我们”,潘福祥没有想到,老朋友张引琪得知“视美乐”的商业计划后,3天之内就表示了投资意向。“上海一百”董事会仅用半个小时就全面通过了投资决议。前后仅3周,这个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就成了“视美乐”的风险投资人。潘福祥说:“据统计,1996~1998年,我国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共80多家,投入实际运作的项目很少,都在进行理论准备,都说国家应该有税收优惠,一定要有退出机制。这个学者可以讨论,具体操作者项目没谈成,讲什么优惠和退出。现在又说要上二级市场,这分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大量合乎条件的企业,拿什么搞二级市场。1990年上交所成立,但股票发行是从1985年就开始的。这些事都必须先干起来。前两天宣布了一个《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鼓励创新企业的发展,只要干出样子,政策会有的。”的确,按下规范性运作和理想状态这些话题不谈,“视美乐”已经走上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