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视艾滋病毒大面积流行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子峡)
邵一鸣,男,1957年生,博士生导师、研究院
记者:艾滋病病毒(HIV)有HIV-1、HIV-2两种类型,以前我国一直没有发现HIV-2型病毒,目前情况如何?
邵一鸣:今年8月中旬,我们在上海一个从非洲回国的劳工的血液里发现了HIV-2型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这类病毒。他的传染途径估计是吸毒,目前这个人还没有发病。
记:近十多年来,您一直从事艾滋病分子流行病的研究,并发现我国的HIV-1病毒中已有8种亚型,这些亚型的流行分布情况如何?
邵:全球流行累计感染的4000多万人的HIV-1至少存在着11个亚型(A~J 和O)。我们从研究和调查中发现了我国已有A、B(欧美)、B'(泰国)、C、D、E、F、G 共8种类型的HIV-1流行株,是世界上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B'亚型最多,从泰国传入,占47.5%,流行区域最广,几乎见于所有调查地区;C亚型从印度传入,占34.2%,主要分布于吸毒人群较多的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和西北地区,最近又随新疆流动人口传至华东和华南地区;E亚型占9.6%,西南边境和东南沿海地区及少数非洲回国劳工感染;A亚型和D亚型则散布于我国有劳工输出的不同省份;主要见于南美的F型最近见于与海外接触较多的广东。
记:我国HIV的感染途径中,70%是吸毒,30%是通过其他途径,比如性、血液等,其中,性传播约占10%。那么8种亚型的HIV-1病毒在不同途径的感染者中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哪一种亚型病毒传播速度要快些?
邵:1996年时,在吸毒人群中主要感染的是B'和C 亚型,二者合计达92.5%,少数为E亚型,为7.5%;献血员所感染的则几乎都是泰国B'亚型,为96%;而性传播人群中的HIV以E亚型为主,约占42.4%。这种在感染者中分布的特点在1997、1998年基本保持。目前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哪一种亚型更厉害,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C亚型近几年传播速度非常快,前几年只占10%,现已超50%,但这是因为病毒本身的因素还是人群的易感性不一或碰巧带这种病毒的人比较活跃还说不清。
记:据您研究发现,我国已出现了重组病毒,它的危害性怎样?
邵:重组病毒是指发生了结构上的交叉,比如说,一个人既被A亚型病毒感染,又被B亚型病毒感染,由于结构的相似性,在复制过程中,有一段是A,有一段是B,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病毒,即重组病毒。我们在中国观察到的B'和C重组的病毒,一是重组形式很特别,变异后不是一点一点地变,而是一大段一大段地变,如果说别的病毒是渐变,重组病毒则是剧变;它的流行也比较特别,流行速度极快。云南是我们最早发现病毒重组的地方,这是从印度传来的C亚型病毒和从泰国传来的B亚型病毒感染了同一个人,在体内发生了重组。在云南发现时比例还很小,只占4%,这种重组病毒沿着一条贩毒线路传下去时,传播优势非常明显,在四川是10%,甘肃为25%,宁夏50%,到了新疆则已是100%,已完全看不见B和C,只看见重组病毒。所以从趋势上看,重组病毒有一种加速流行的趋势。
记:艾滋病目前在世界上的流行呈何种趋势?我国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邵:目前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是非洲,约为30%,感染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亚洲是上升速度最快的,我国也是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国的艾滋病始于1985年,在经过5年的传入期后,于1989年开始进入播散期,1995年进入大面积流行期。到目前为止,真正查出并登记在册的艾滋病病人有1万多人,根据流行病学的公式,推测被艾滋病感染人数为40万人以上。
记:死亡率为多少?
邵:这要根据几种因素,一是感染时间,艾滋病病毒的平均潜伏期是7~8年,流行时间越长,达到7~8年的人越多,发病人数也会越多。时间越久,死亡率越高,10年后发病率为90%,15年后发病率为95%以上。发病后如果没有治疗,一般是2到3年就会死亡。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数为4000多万,有1000多万人已经死亡。
记:那么我国的40万被感染者将会怎样?
邵:我国自90年代中期大面积流行到现在还没到7~8年的发病时间,所以我们是感染者多,病人少,40万人数中90%目前还是感染者,10%左右是病人。90%的人大概在三五年左右会发病。
记:您认为我国的上升期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应该如何控制?
邵:恐怕在将来的5年内还会不断上升。我们只是希望速度不要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