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肤色和动物试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君梅)

阳光、肤色和动物试验0

1998年,宝洁公司(Protect & Gamble)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371亿美元。在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10年之际,记者采访了该公司的专家小组。

记者:东方女性一直信奉“一白遮百丑”,而欧美女性却想方设法把自己晒成“古铜色”。护肤专家如何看待肤色的时尚?

伊达朗(Akira Date,宝洁公司日本神户技术中心亚洲玉兰油部高级研究员):在日本,“一白遮百丑”的观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现在,大多数的人仍坚持这样的观念。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大都是这样。

记者:“新人类”的观点也是这样吗?他们被看作是“反传统的先锋”啊!而且他们喜欢“向欧美看齐”,以表明自己是“国际化”的。

伊达朗:亚洲的“新人类”现在可能更接受欧美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比如偏爱“健康肤色”。但5年之后,他们一定会回到“老传统”上来。传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比瑟特(Donald L. Bissett,宝洁公司技术开发部研究员,1975年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皮肤的光保护、皮肤的光致损伤的修复、皮肤脱落机理等领域有建树):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要——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以美国为例,过去的美国妇女喜欢把自己晒黑,以此为美。近年,很多人经历了过度的“日光浴”,有过被晒伤的体验后,开始重视护肤。严格地说,任何“晒太阳”的行为对皮肤都是有害的——我指的是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

记者:护肤品在皮肤健康与时尚之间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还以“晒太阳”为例,防晒护肤品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晒黑还是防止晒伤?

陈应让(宝洁公司神户技术中心护肤美容产品开发部玉兰油品牌主管,1963年生于中国台北,在台湾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先后在台北、美国辛辛那提市、日本神户等地为宝洁公司工作):两个作用都有。防晒护肤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色素沉淀。皮肤再生的自然周期是28天以上,防晒护肤品可以帮助皮肤再生。紫外线是造成皮肤衰老的三个因素之一。另外,现在大家都知道:过度的日光照射会导致皮肤疾病。美国预防癌症协会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群每天都使用标有SPF15的防晒护肤品——“15”这个指数表明,与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自然日光浴”相比,涂抹上它以后,皮肤承受日晒的安全时间延长了15倍。在野外工作或进行体育运动,防晒护肤品的这个指数应该更高一些。

记者:从技术层面讲,现在的护肤品能否做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它来控制皮肤晒后的颜色,比如仍保持“奶油色”,或者晒成“小麦色”,“巧克力色”?

比瑟特:人类无法控制阳光的强度。现在有专门的美容院,可以帮助消费者通过人造太阳灯的照射制造理想肤色——控制太阳灯的光照强度是很容易的,因为太阳灯就是人造的。

陈应让:我不主张这样做。

比瑟特:时尚是短暂的,健康是“永远的”。好的护肤品关注的是怎样做才真正对皮肤有好处。

记者:玉兰油这样的“标准化产品”是怎样满足地区性要求的,包括自然环境的要求和时尚的要求?

阳光、肤色和动物试验1

韦俊贤(自1998年担任宝洁(中国)公司护肤品类总经理,1957年生于台湾高雄,在台湾获机电工程学士学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先后在日内瓦、波士顿、辛辛那提、台湾为宝洁公司工作):针对不同市场所处的自然环境,一个标准化的护肤产品如果能够满足最苛刻的要求,当然就能满足普通的要求了。比如要推出一个保湿产品,我们会以北京为标准,在这个干燥的城市里我们的护肤品都能做到“保湿”,在欧洲就不成问题了。P&G的产品在全球推广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能够降低研究、发展成本,更好地研究标准化的产品如何适合不同的地区,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清洁、减缓皱纹”是全球性的要求;“美白”是地区性的要求。我们现在更希望把时尚和科学因素结合起来谈护肤品,而不是从前那样只谈时尚和营销。

记者:现在有一些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标明“未经动物试验”的化妆品和护肤产品。P&G的产品上没有这行字。

韦俊贤:这个问题让我们蛮为难的。一方面我们理解动物保护人士的立场和观点;另一方面,作为生产护肤品的公司,我们更在意护肤品对人是否安全,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遵守(销售市场)当地法律。事实上,公司最近已经作出决策,鉴于我们在技术上的突破性成果,在当地政府允许下,P&G的产品已经有办法替代动物试验。国内卫生部基于对消费者的安全考虑有如下规定:“凡在我国生产或销售的护肤产品必须经过动物试验。”

用仪器替代动物试验能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这是近10年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科技挑战。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提供给卫生部参考。

我还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护肤品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对于生产商而言,要在“消费者愿意购买、使用”和“环保”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当然,这个平衡点拿捏起来很困难。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曾在美国市场推出过一种产品,利用一个类似小泵的装置,消费者只需用手压瓶中的物质就会喷出来——用物理方法取代传统的化学添加剂。很多人给我们写信,对我们在环保方面的努力表示赞赏。但是后来,这种新产品都剩在货架上了。一些消费者表示,使用这种产品要用手压好几下瓶盖,太麻烦了。他们宁愿用原来的“喷发胶”。一个试图对环保有帮助的产品应该首先被市场接受,“很多人愿意使用”是推动环保的前提。环保应该是一步一步被推动的,这样做才现实——只要比原来有一点改善就好。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P&G的产品是“大众产品”,只有当环保成了大众的需要而不是少数精英的需要,你们的产品才可能“从内到外”——从原料到生产过程到外包装都非常环保?

韦俊贤:这样理解比较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