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热季节中的两难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罗峪平)
进入夏季以来,专家们对于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担忧仍然集中在最终需求未真正启动上。尽管央行第7次降低利率,使得储蓄增速十几个月来首次放慢,沪深股市放出天量,连创历史新高。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仍然趋缓,物价指数仍然走低,贷款发放仍然慢于储蓄增长。有消息灵通人士说,主管部门认为中国目前实际利率还是比世界平均利率水平高1个百分点。所以,年内央行很可能再次降息。有人担心,尽管利率不断下调,但如果物价更快下降,会使利率下调引致消费增加的功能被抵消。他说:利率即使降到零,只要物价不断下降,持有货币可以使货币资产保值升值,而购买物品则意味着持有物品的价值在不断贬值,这种情况下,人们仍然会保持储蓄,不增加消费。不过,还是有一名业内人士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今年下半年,政府会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出台比较大的措施,即在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之后,通过消费信贷等其他消费政策的刺激,拉动最终需求。他还说,政府将推出有关根据高、中、低收入者而采取的不同消费政策。降息只是与下半年要出台的新政策相配套。
增加人民收入,区分消费等级成为政府拉动最终消费的措施,让我想起早些时候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断定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踏上不归路时说过的话:中国改革的主要危险已不是来自任何保守势力,而在于是否在社会改革中兼顾公正。显然,改革不能牺牲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持续下去,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共识。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我们还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听到了许多富人和穷人的故事。6月20日,西方七大工业国领袖,在德国科隆的高峰会上同意削减高负债穷国的债务700亿美元。所谓高负债穷国(HIPC),全球共有42个,积欠多国债权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共约2200亿美元。按照这个数字,此次七国财长会议通过的这项协议减免穷国债务的实际幅度是1/3,而不是协议提到的一半。针对这项已经达成的协议,美国人不出所料地表现出矫情,他们说:如果有七大工业国以外的国家加入这项计划,减债金额可以达到890亿至900亿美元。就在世界富人俱乐部中的重要成员进入他们的角色时,同一天,在英国伦敦金融区,大约有3000人举行示威,抗议过度的资本主义。据报道,这些人在与警察的激烈冲突中,有46人受伤,50人被捕。
另据世界银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估计,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出现了2亿“新穷人”。世行的数据表明:印度贫民再次增长,非洲贫民在继续增加之中,东欧与中亚的情况都在急剧恶化。这数字显然没有包括今年以来在南斯拉夫种族冲突和北约发动的战争中数十万(上百万?)阿族和塞族难民。他们都是在一夜之间失去生计,成为赤贫,是最“新”的穷人。这份报告中穷人的定义是每日收入不到1美元的人。估计全世界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口现在有15亿,比1993年增加了2亿。不过,世行用赞扬口吻说:在贫困普遍增加的形势下,中国是一个例外。据认为,中国的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2.8亿减少到1997年的1.25亿。
关于富人,我听到的最精彩消息莫过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跻身全球前50位富豪榜。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引述美国《福布斯》杂志说,国家因受到制裁而面对经济困境的这位国家元首估计现时总资产达到60亿美元,令他得以跻身《福布斯》1999年富豪榜头50位。而在去年的全球富豪榜中,他只列第62位。报道说,萨达姆的财富大部分来自国家的库房以及由其子乌代主管的走私活动,而萨达姆本人亦从事走私石油换取武器的勾当。不过《福布斯》的权威地位不是没有受到过挑战,这本美国杂志还曾估计印尼前统治者苏哈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说苏哈托在位的32年间与他的家族敛财多达200至400亿美元,说他们拥有的房地产达360万公顷,比整个比利时还大。而苏哈托却在电视中一再否认,说这些报道根本是无稽之谈。
进入夏季不久,美国特使皮克林带着他对袭击中国大使馆的“解释”从北京无功而返。半月后,“搜狐”有近10000人参加的网上无记名投票的统计结果显示:对“解释”持根本不可信、有点可信和可信态度的人分别占89%、5%和5%。有分析家认为,中国民众中对这个解释不能接受的实际百分比可能还要高。因为能够参加的网上投票人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年龄较低。
在所有不接受美国“误炸”中国大使馆的言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盛洪博士的观点十分引人注目。他在《为什么不是意外》这篇文章里写到:西方文明系统主导的国际规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规则,即“武器强者胜”的规则,这使得国际政治秩序存在着“系统错误”。……所以,真正的毛病不是那些较低级的系统,如导弹系统、情报系统,这些系统中的错误,完全可以用“技术”,用西方人的智慧来纠正。但在一个把智慧用来杀人的系统中,人们很难避免较高层次的系统错误,如军事决策系统,国内政治系统,舆论系统,以至国际政治系统的错误。……如果我们找不到纠正北约国家的系统错误的方法使人类摆脱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的话,发生更残酷的战争就不是意外,全人类的毁灭也不是意外。
自从袭击大使馆事件发生之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各种消息就显得格外扑朔迷离。但我还是从各类媒体的报道中看出,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比中国人着急得多。在早些时候美国会年度审议对华正常贸易关系的辩论和随后举行的听证会上,邀请政府、国会和工商企业界代表就中国加入世贸是否符合美国利益,以及美国是否应该延续对华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作证。出席作证的有美国贸易谈判副代表费舍和国务院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罗斯。罗斯说,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与他19年前第一次访华时,已经有天壤之别。费舍则更直接地说:仅仅以美中目前的贸易数字统计,美国对华商品出口,在美国就创造了4万个就业机会。实际上,支持中国加入世贸最强劲的声音还是来自第三批作证的6位大型企业主管,他们依次为柯达公司总裁费舍、金融资讯巨头——拥有标准普尔500交易指数和《商业周刊》的麦克劳西尔公司的麦克劳、联合技术公司总裁戴维、安维直销公司总裁安戴尔、纽约人寿总裁斯坦伯格和联邦特快专递总裁史密斯。他们作为美国在华投资利益的直接代表,强调中国在世贸问题上所作出的关税与市场准入承诺的幅度,已经超出世贸组织许多成员,比如日本。他们痛心疾首地说,美国如果再次坐失良机,只能让日本和欧洲商人受益。6位阔佬口口声声地强调:中国加入世贸,绝对不是美国给中国的恩赐,而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一件大事。当联邦专递的总裁作证完毕时,众院赋税委员会分会主席克雷恩忽然问;听说你们公司有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邮政地址,而中央情报局却没有? 这种美国式幽默,或称美国式无聊,使所有在场的美国佬哄堂大笑。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则表述得更加直白。本月中旬他在芝加哥大学发表演说时曾誓言美国可以同时兼顾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精神,并在公平与强有力的条件下,把中国带进世贸组织。他完全一副富人嘴脸地说:美国目前人口占全球人口4.5%,美国人的国民所得却占全球比重的22%,如果不仰仗国际贸易,美国人不可能有今日的生活水准。为美国人长远计,要以全球4.5%人口继续维持繁荣与富裕。大多数评论家认为,如果在今年11月份西雅图举行的新一届全球贸易会议上中国不能取得会员资格,意味着中国入会要往后拖几年,因为美国人的注意力将转向2000年的总统大选。他们把中美谈判的转机寄托于今年9月份在新西兰召开亚太经合会上江泽民和克林顿的会面。
在一个气温高达37摄氏度的下午,我好心好意请一位年轻朋友留下来喝茶。其间,他忽然将一块法国奶酪丢进嘴里,我大惊失色地一边想抢下那块东西,一边警告他那是来自欧洲四国的奶制品,很可能受到了二恶英的污染。他却满不在乎地把奶酪三下五除二地咽进肚里,还很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你像富裕的欧洲人一样神经过敏的话,你在中国就没有任何东西可吃了。他说,当世界卫生组织把二恶英定为致癌物的时候,这东西就是已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了。问题只是谁能发现它存在于自己的食物链中。他说发生在比利时的事情完全是富裕社会中的食物恐慌,因为他们太不愁吃,也不愁吃不好,只剩下愁不安全了。隐约记得这年轻人好像有点生物学还是医学学历背景。所以那天我既没有反驳他,也没有计较他暗示我实际上还是个穷人。我只认为他不该当着我的面,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负责。不过,几天以后,我在报纸上同时读到的两篇文章,让我觉得这位朋友的虚无主义多少有点道理。第一则是《科技日报》的报道:我国转基因抗虫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到今年6月下旬,已有大量的转基因株系移到实验田中,开始进行环境释放。记者欣喜地写到:这项技术可望在较短时间内应用于水稻生产,形成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另一则是海外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正未有穷期。在英国,连首相布莱尔和王储查尔斯都卷进去了。前者率领一批人肯定,后者率领也许更多的人否定。而且问题的复杂性却在于同样身处富裕社会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近年静悄悄进行的生物工程革命中,几乎已经没有什么食品是百分之百不含转基因的有机物了。例如,在出现了一片转基因的玉米田之后,蝴蝶蜜蜂把花粉传播开去,同天然玉米杂交,天然玉米于是也不天然了。
因此,在这个炎热季节里,做个富人还是穷人,就成为一个两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