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与网络:Linux:黑客送来的礼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小“红帽”的生意经
5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开幕的1999年Linux大会上发生了两件让Linux黑客们觉得恶心的事件。一是大家发现大会使用的报名程序竟然是Windows;其次,Pacific Hitech公司派发宣传单和T恤衫的模特小姐被赶出了会场,因为该公司没有租用摊位,而与IBM合用了一个摊位。这个事件违反了两条Linux世界最大的原则:言论自由、不与“微软”合作。事后查明承办会议的公司是“微软”的客户,与会议的主办者无关。但是收费与否,却暴露了Linux世界中自由软件与商业推广的矛盾。
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各样的“反微软联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高科技公司投入了数以亿计的美元。IBM和苹果公司成立Taligent,企图开发一个取代“视窗”的操作系统;同时这两家公司还在Kaleida实验室里研制一套多媒体软件。结局都是一个:无疾而终,悄悄地消失。
美国“红帽”Red hat软件公司正在利用Linux向“微软”发起挑战。它的生意是这样做的:先把自己扮成一个勇气十足的家伙,然后说服“微软”的对手们给自己投资。小“红帽”启动时获得的投资包括Novell、Netscape、Oracle和IBM——全是“微软”的敌人。
奇怪的是,反“微软”的战略同盟包括“康柏”、“英特尔”、“德尔”等公司都加入了投资的行列,每家的投资额将近300万美元。“这些投资说明大公司对Linux认真的态度。”“红帽”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扬说。这透露出另外一个信息是:即使是最亲近的公司,也害怕“微软”。“微软”的朋友和敌人拥抱在Linux的周围。
“红帽”占有美国55%的Linux市场,1998年卖出40万套,每套49美元,收入1100万美元。“红帽”并没有投入资金开发新的Linux版本,它所做的是把网上的Linux程序员的新成果集成后出售。而另外一家依靠“红帽”生存的小公司“便宜比特Cheapbyte”则干脆在市场上出售“红帽”的拷贝,最便宜的一套不超过2美元。
但是“红帽”的目的不是一套49美元的收入。今年2月,公司开始提供收费的技术支持服务,尤其是服务器等高端用户。这笔费用将是巨大的——尽管迄今还没有多少顾客。
美国新泽西州的Burlington Coat Factory Warehouse公司花了100万美元从德尔电脑公司购买了1250套预装了Linux的PC机,但是没给“红帽”一分钱。该公司的CIO迈克尔·普林斯说:我想“红帽”的生意经对某些公司有吸引力,但是我们不感兴趣。
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则与“红帽”签了一个6万美元的技术合同,该铁路的Linux系统管理员说:公司觉得有支持心里更踏实点。
“微软”对此的反应似乎不以为然,它的一个产品经理埃得蒙德·穆什说: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们)以前不投资呢?
程序之美?
根据一个对Internet的调查,所有服务器中使用Linux的比例是32%,而所有版本的Windows则只有26%,且Linux上升的势头超过了Windows。
Linux会给微软致命一击吗?目前看来还不会。
已经移居美国硅谷的Linux发明人里纳斯·托瓦兹4月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
问:“突然有这么多主流的大公司开始投资Linux,你觉得奇怪吗?”
方汉听说了“安装噩梦”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肯定是一个外行”。方汉与陈向阳花了3个月编出了一本《Linux实用大全》,之后大病一场。该书第一版印刷6次,每次3000册,每册作者版税收入6元。方汉说:得赚钱活着呀〔于明俭32岁(右),方汉25岁(中),陈向阳30岁(左)〕(娄林伟 摄)
答:“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层次上支持Linux,但是心底都会有疑问。就是说当有某个公司宣布转向Linux的时候,更多的人随之出现,然后闲话无数。于是各种推论像雪崩一样出现了。
发明Linux完全出自我对技术挑战的喜爱。我并不是人们说的那种为人类利益殉道的修士,仅仅是因为我喜欢。Linux像一门艺术,而程序员是艺术家,即使没有钱也会接着干。”
脱胎于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的Linux对普通电脑的“傻瓜用户”来说太难了。虽然近两年来,无数优秀的程序员通过Internet给Linux增加了很多亲近的操作界面,就像“微软”的Windows或“苹果”的Macintosh界面一样。但新手们还是觉得它缺少一个方便实用的“帮助”文件——用以完成安装和使用的说明文件,尽管人们甚至抱怨Windows的“帮助”文件已经过分复杂、无用。
问题在于,一个本来已经多余的“帮助”文件却是外行进入Linux的必经之路,而Linux的黑客们对新手们“愚蠢”的问题不屑一顾。26岁的伊卡扎说:“我写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并不是因为我需要一个电子表格,因为一,它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二,我们要让自由软件是实有其事的,比如说按常理应该有字处理软件、表格软件、数据库等。我想要一个完全免费的桌面操作系统,所以我编了一个——虽然我不需要,但那是别人需要的东西。”
做一个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的工具是容易的,做一个操作容易但呆头呆脑的工具也是容易的,但做一个既操作简单又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不容易!除非你喜欢技术的挑战。于是对于大部分初试Linux的人来说,安装目前的Linux还像是一场噩梦。
黑客们对此反应冷淡,他们否认Linux的目的是颠覆“微软”的统治,人们应该把Linux看成是Windows之外的一个选择。
Copyleft
一般来说,目前在市场上采取守势的“微软”会被动一些,而Linux会主动一些,因为它完全不守,它是开放的。
那个在大会上没有交摊位费的Pacific Hitech公司是一个以亚洲市场为主的Linux公司,目前在日本占有51%的Linux市场。其在中国的子公司拓林思软件公司将在7月推出它的TurboLinux中文版,其简装版也许只有十多块钱人民币,并允许自由拷贝,策略与“红帽”在美国一样——形成标准并占领市场。
“拓林思”除了拥有Pacific Hitech在日本的经验之外,还有几张好牌,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请来了3位黑客:于明俭、方汉和陈向阳。其中于明俭从1995年开始,对Linux上软件的国际化和本地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窗口的中文显示和输入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最前沿。
5月底,方汉应邀给金山软件公司讲解Linux的开发与应用。其中的关键是拓林思希望“金山”在TurboLinux开发应用软件。TurboLinux像一张桌子,而布菜的则是应用软件公司,操作平台加上应用是形成市场的必需。
但是对于金山公司来说,开发基于Linux的应用软件却不一定又利可图。按照自由软件的市场原则,金山公司面对的低端用户的软件将是免费的。与同行们的态度一样,金山公司表示“关注”。
“实在不行,只有我们自己来做了。”方汉说。方汉的意思是在Internet上一个有组织的黑客小组正在一个年方20,但有14年软件开发经验的奥地利神童Reginal Stadlbauer带领下编制与“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相应的“杀手级”的Koffice,“那也是免费的。我和Reginal有过联系,希望他们在开发的过程中为将来的汉化留下接口”。
由黑客们制作的应用程序还不完全让人放心。当然黑客的技术不是问题,“微软”从来不说自己的技术是最好的。但是“微软”的编程小组中不但有程序员,还有系统专家、心理专家等。如何让用户用得最舒服,这是恃才傲物的黑客们缺少的市场经验。
但是Linux对于中国的意义有点特别。盖茨说中国人喜欢“偷”软件,而中国的个人却没有钱买标价1998元一套的Win98。目前微软公司在中国打击盗版的工作已经从原来的局部、地下浮出水面,北京的亚都公司正面临一场官司,相信代价不小。
Linux黑客针对版权copyright(直译为“版本的权利”或“版本之右”)提出的一个概念是copyleft(直译为“版本的消亡”或“版本之左”)。黑客们希望以智慧的交流与共同拥有代替商品化的版权,尼葛洛庞帝则认为版权是一个过时的概念——这对一个人通过技术标准赚取1000亿美元的现象是一个挑战。 linux服务器linux系统黑客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