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太阳落山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PC太阳落山了0

“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这是微软公司的口号。

一个帝国就从这样的远见卓识中诞生了。自从比尔·盖茨创建微软公司以来,时间已过去了20多年,而计算机也确实出现在大多数人的办公桌上。困难在于预言的后一部分。

当前,家用计算机的占有率,美国为48%(预计今年有望过半);欧洲为20%;亚洲更低,最大的经济强国日本也只有17%。至于计算机在中国家庭中的使用,好消息是,据慧聪商情网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家用计算机市场保持着年均80%以上的增长速度;坏消息是,我国仅有2.45%的城市家庭拥有计算机,总量为153万台。

比较一下电视和电话。这两样电器已进入美国94%的家庭。在中国,统计数据也令人欢欣鼓舞:电视机总量为3.17亿台,家庭普及率90%;全国的电话普及率为25%,城市则已达50%。可见,计算机业虽然为自身的飞速发展而沾沾自喜,但让计算机迈进千家万户门槛的想法仍只是一个梦想。

对数字化技术的颂歌,你一定已听到过28次了,也许是210次。处理能力和容量的上升仿佛是一种宿命,价格的跌落不可阻挡。要是汽车业的发展也像芯片业一样,你可以用今年买一辆“夏利”的钱在明年购进一部“奔驰”。

且慢。不知是怎么回事,技术专家们似乎从来不曾触及那个真正重要的问题:为什么用户总得把大量时间花在胡乱摆弄计算机、而不是用在有效的工作上?个人计算机的历史已经不短,却还是价格高昂、易出毛病,时常复杂得让人摸不着头脑。即便是“微软”的王牌产品“视窗98”,你在使用的时候,难道没有看到过屏幕上出现“该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即将关闭”的“信息”?你明白自己哪里“犯法”了吗?

消费者肯定不想让他们的机器如此对待自己。为什么电视和电话的家庭普及率那么高,而个人计算机却一直难以大面积开花结果?答案就在此中。

强有力的通用个人计算机在过去15年中主导着信息产业的议程。那些“找对了地方”的公司——微软、莲花、苹果——脱颖而出,而认错了形势的王安公司与数字设备公司则一蹶不振。

个人计算机时代将在今后几年里成为过去。看清方向者将能够创造新的市场、新的帝国和新的财富。看不清的则会发现自己的权力一点点受到侵蚀。到千年之交,信息设备将围绕两种东西而发展:

第一种可以称为新PC。旧PC的标志是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越来越大的硬盘,以及越来越复杂的软件。新PC的特点则是:

PC太阳落山了1

·更快的连接速度

·同中心服务的更紧密的联系

·低价位

·出色的设计风格

想要证据吗?看看康柏新出炉的Presario,强调的不是硬件性能而是网络连接和服务。要不看看苹果的iMac,Mac前的“i”清楚地表明它以Internet为导向。

第二种东西有一个通用名称,叫做“信息电器”(information appliance)。按照这一概念的力推者、人称“信息电器第一人”的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总裁布莱恩·赫拉的定义,信息电器指任何能够帮助我们上网获取信息、令人愉快的装置:它涵盖的产品林林总总,包括置顶盒、DVD、电视机、车载PC、手持电脑、掌上电脑、无线手机、游戏机和网络计算机等。

无论个人计算机业造出多么便宜、多么简单易用的新PC-这种机器的价格现在大多在1000美元以下——它们仍然令用户望而生畏。人们仍很明显地意识到是在计算机上工作,这一点把许多人给吓着了。而新一波“信息电器”在个人计算机和消费性电子产品之间架起了桥梁:它将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添加到电视、电话及其他家用电器上,既能作为获取信息的终端,又具有家用电器的亲和力——简便易用、无需维护、价格便宜。不像为了满足多种用途而设计的低价PC,信息电器功能专一,售价在500美元以下。

信息电器有什么意义呢?美国在线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凯斯说得好:“它可以令Internet像电视和电话一样普及”,从而把尚未联网的大众带入信息时代。这是一股崭新的潮流,它意味着信息的获取和分享取代了计算机而成为当今最大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信息电器或许会像1998年的“电子商务”一样,成为1999年信息产业的热门概念。

那么,我是在这里预言PC的末日吗?绝非如此。通用PC市场会继续存在多年,但它将失去那种令人喘不过气的增长势头。更重要的是,它将不再是那一轮一切都绕其旋转的太阳。

而且,可以断定,信息电器的市场将大于个人计算机市场。今天的许多一流公司会及时由“计算机时代”平稳过渡到“信息时代”(赫拉的用语),但它们只有在停止把旧式PC当作前进的标尺之后,方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电脑电器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