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新家庭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芳)

观点:新家庭观0

每年夏天,法国都要召开全国家庭问题大会。从上届到本届之间有关家庭最大的事儿应该算是左翼政府提出的《公民互助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任何两位未婚的成年人,无论同性异性,都可通过签署“公民互助协约”取得合法同居权,共同承担社会义务(双方共同纳税比以单身汉身份各自纳税要少得多),共同抚养孩子等。虽然参议院可能一审再审,这个条约的通过还是满有希望。

所以本届家庭问题大会前,《快报》周刊评论说:“条约化以后,家庭将再不是权威所在,再没有固定章法。我们知道祖辈把什么样的家庭模式传下来,却难确定自己会把何种面目的家庭传下去——要不要小孩,是不是非得结婚,甚至是否爸爸一定是男人,妈妈一定是女人。”

家庭模式和成员角色变化巨大,人们对家庭的热爱却不受影响——这是5月6日《快报》调查的结果。当被问及“家让你想到什么”,“关爱”、“支持”、“舒服”等美好意象的百分比远远高出“吵架”、“旧账”、“束缚”等伤神的词儿(见表一)。几乎所有人一想到家,脑海里就浮现出愉快的事;倒是回答“一想到家就令你不愉快的事儿”,有些被调查者怎么也想不出来(见表二、三)。

表一 一提到“家”,浮现在你脑海的是些什么词?

观点:新家庭观1

表二 每当你想到“家”,什么事情就会令你愉快?

观点:新家庭观2

表三 每当你想到“家”,什么事情就会令你不愉快?

观点:新家庭观3

人之所以要有家,就是因为家庭生活比独身状态令人更加愉快。不论家庭模式如何改变,人们始终期待着从中获得恋情与亲情的慰藉、生儿育女的快乐、责任感与归属感、稳定的性生活……难怪82%的调查对象把家庭排在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位置(表四):《快报》1月份另一次调查中,8%的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担忧不是吸毒、犯罪,也不是事业不成功,而是“爱情不美满、家庭不幸福”(表五)。

表四 在你的生活中,以下各部分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观点:新家庭观4

是否鼓励婚姻稳定,大家看法不同;想要有个家,却是人们共同的盼望。在离婚率全球第一的美国,婚姻关系平均只能维持7年,20多岁的美国人的父母1/3离过婚。由于离婚人数多、次数频,美国逐渐兴起了专门为离婚提供服务的行业,而为离婚者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再婚。

1996年8月,《离婚》杂志在芝加哥问世,文章除了有关离婚的法律、钱财管理、子女抚养等问题,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离婚后如何物色和约会再婚对象。

表五 有关你的子女,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观点:新家庭观5

1997年,美国近120万对夫妇离婚,同时也有240万对新人结婚,其中有一半是一方再婚,或双方均再婚;每7对新婚夫妇就有1对至少是第三次结婚。可见,高离婚率并不打击人们对家庭的热爱,破多立多是美国家庭现状两方面的统一。

在一些欧洲国家,非婚同居风气日盛,家庭事实上已经不一定要有婚姻的外壳,离婚率高低自然不能完全概括家庭现状。

法国是欧洲国家中结婚率最低的,现在结婚登记数已达本世纪最低点。同居家庭直线上升,从70年代30多万、90年代170万、1997年220万,到1999年估计可达400万家。每3个法国小孩就有一个非婚生。

非婚生子在中国被称为“私生子”,意思是私下生的孩子;而法国人称他们enfant naturel(自然出生的孩子)”,一派正大光明,好像结婚所生的孩子倒不自然了。

表六 为了真正成为一个家,你认为必须……

观点:新家庭观6

随着离婚、自由同居、单亲家庭、跨国婚姻、同性恋家庭大量出现,传统家庭模式遇到了猛烈冲击,多种多样的新家庭模式正在涌现。

《快报》本次调查发现,57%的法国人反对“为了真正成为一个家,必须结婚”的说法(表六)。在《快报》列举的7种非传统模式中,每一种都被至少32%的调查对象认同为“那也是家”(表七)。

表七 你觉得下列情况称得上“家”吗?

观点:新家庭观7

两年前,法国政府就应社会学家的要求,开始考虑相关法律的变革了。司法部长吉古夫人也曾提出改革在法国沿用至今的1976年《婚姻法》,简化离婚手续。去年,左翼势力提出的《公民互助条约》虽然在法国引起了至少3次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也不失为解决多种家庭模式地位问题的尝试。

像法国一样,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法都是很久以前制定的,很多基本条款一直没有大的改动。但是婚姻和家庭的新变化催生了财产分割、遗产继承、亲子关系等诸多问题;另外,在一体化的欧洲,法律因国家而异,也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

在北欧某些国家,同性恋者可以正式结婚,组织合法家庭,而中南欧国家尚未通过类似的法律。假如一个瑞典同性恋者被派到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工作,尽管他在瑞典办了“结婚”手续,但在不承认同性恋婚姻的比利时,他就享受不到与异性夫妇相同的福利待遇。

今年年初法国民意调查所的一项调查表明,65%以上的人呼唤进行有关家庭婚姻法的改革。《快报》调查在报告法国人家庭观念已经变化的同时,援引了负责给政府“支招”的法国社会学家伊莱娜·特利的话说:“深入地讲,家庭变革涉及民主观念。任何倒退都是不受欢迎的,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