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是一种幻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乔治·卢卡斯)
卢卡斯
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活动影像并不比岩洞壁画、象形文字或者西斯廷教堂壁画更真实。艺术家寻找的乃是“真实”背后的真实。
在人类所做的事情中,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是:表达自己及与他人沟通。他们采取的方式与在其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一些主要成就。儿童试着在石头上涂鸦,和原始人其实没什么两样。即使那种技术是绝对的简单——仅仅一根棍子和一块石头——但表现出人的本性之一就是发明,是寻找做事情的更好方式。
我对技术并不是非常热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但要想能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必须开发必要的技术。毕竟,原始人要在洞穴的墙上画出一个垂死的野牛,他必须发明红色颜料。
制作《星球大战》时,我深受我所能达到的叙事范围的限制。我无法表现宽大的街景,我无法让那些不像人类的外星人在大街上行走。我无法让他们成为角色。《星球大战》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我遇到的都是这一类的难题:“我怎么制作出一个甲巴大虫?我怎么制作只有一英尺半高的约达,并让他演一场戏?”我能想象这些角色,却难以把他们变成实物。为了创造这些天外生物,很多人花了很大的力气和才智去操控木偶、乳胶以及遥控装置。而我仍然无法让他们活动自如。
通过现有的数字技术,我最终能够让那些外星人在场景中自由活动,进行更精彩、更富戏剧性的表演。这对我一直是个挑战。场景同样如此,过去我无法提供故事中包含大场景的地方。现在,我可以让环境足够大,大到放下我的故事。而这对于一个科幻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写《星球大战》第一集时,我要时时收住我的想象力,因为我希望我所写的可以在电影中实现。即便这样,我还是写了不少我不敢肯定可以搬上银幕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冒险。这种冒险贯穿整个《星球大战》系列,包括我现在做的《前传1:幽灵威胁》。我能成功吗?但是,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它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激动人心的:它驱使我不断努力把自己的想象搬上银幕。
数字时代
在20世纪,电影是用胶片拍成的,21世纪的电影将是数字的。电影院将提供更好的放映环境、更舒适的座位和更丰富的娱乐。特别是当影院完全数字化之后,声光色影的质量将大大提高,你会有一个更精彩、更清晰、更身临其境的观影经历。
数字技术将降低制片费用。更多的人可以去作宏篇巨制或幻想故事。过去正是科幻与狂想一类的文学作品无法在电影中充分表现,数字技术将填平这两种媒介之间的鸿沟。
不久的将来——非常之快——电影将用数字技术进行拍摄和放映。拍摄下来的影像会自动输入电脑,大部分的后期制作也将由电脑来承担。许多电影人将不得不学习新的创造过程和技术。但是,我们曾从默片时代进入有声片时代,又从黑白片时代进入彩色片时代,我敢肯定我们同样会进入数字电影时代。当然在数字时代,仍然会有黑白默片,因为讲故事的方式有千百万种。创作者的工具一直在增多。正如在文艺复兴时期,因为高度重视新色彩的发明和处理颜料与工具的不同方式,大多数艺术家都是某种技工。
1902年,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在影片《月球旅行》中表现人登上月球,那是人类首次以活动影像为媒介创造非真实的“真实”。那个魔术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起源。1933年的《金刚》,出色地运用了停机再拍的技巧。六七十年代,活动木偶的艺术在雷·哈里豪斯的《贾森和亚尔古英雄》及“辛巴德”系列片中得到完善。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8年导演的《2001年:漫游太空》,将特技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到1977年,《星球大战》借助电脑开始用另外一种媒介来创造视觉效果。ILM(实业光魔公司)在《侏罗纪公园》中创造的活生生的恐龙,标志着数字电影的一大进步。这个成就得益于它之前的每一个成就,从《金刚》到哈里豪斯的木偶。动画领域内,约翰·拉塞特的《玩具总动员》——这部完全由电脑生成的动画长片——创造了极为惊人的表演。我相信下一个里程碑将是《幽灵威胁》,因为它让数字化角色与真人演员互动交流。
界限问题
数字技术的表现力也会有局限。只要人类的心灵能够不断想象,实现它们就会有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技术又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没有真正地运用这种媒介。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将茅塞大开,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想象力将到达这种媒介的尽头。
电脑是由人来操控的。认为电脑能够自己制作电影或者制作数字化角色,那纯属天方夜谭。因为数字电影比传统制片方式要复杂得多,电影制作者必须同时拥有复杂的背景知识和足够的灵感。而且仍然需要演员来表演或配音;无论这些演员是真人还是动画所作——或是二者的混合——他们依旧体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电影是一种传播媒介。在本质上,数字电影是同一种传播媒介: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其他一些人听,而这些想法本身也是关乎人的。无论用照相方式还是数字化方式,做的是同一件事。人们曾说:“嘿,数字电影不像真的电影,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但有一点要明确:电影就不是真的。
你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没一样是真的。从来不是,以后也不会是。所有的影像只是电影制作者想要的影像。电影是一种高度技术化的媒介:把胶片装进暗盒、曝光、冲印,这种过程可以有无数种方式。电影中,人物是演员扮演的,场景是剧组搭建的,他们是伪造的,它们是布景。电影中没有真实。
并且一个数字的“外景地”与真的外景地并无二致,你只不过是用数字来代替那些不重要的器材。你要交流的是故事:它们必须对人类行为有所洞察——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智力和情感形式。而这种洞察——无论你通过舞台、音乐、词汇,还是通过在岩壁上画画儿——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