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神话·美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神童·神话·美国0

“我根本用不着那些玩意儿”

1977年,32岁的乔治·卢卡斯以一部科幻片打破了美国电影票房纪录,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导演。他从科波拉——他的朋友兼导师,《教父》的制作者——那里听到了一番宏论。

科波拉认为卢卡斯在《星球大战》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核心教义“超能(the Force)”,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宗教。“你知道吗?你已经在政治(英文中的politics比‘政治’含义要广,有点相当于公共事务)上有了一些权力,但是宗教!有了宗教,你就有了真正的权力!”

《星球大战》问世以后,很多宗教团体都将它视为本宗教的一个例证,他们从《圣经》或《古兰经》中寻找《星球大战》的出处。无数西方影迷更是把卢卡斯视为耶稣,把《星球大战》视为《圣经》。直到今天还有人说,“自打摩西劈开红海,《星球大战》成了最为壮观的景象”。而这显然不单是指影片瑰丽的影像。

卢卡斯当时的回答是:“算了吧,我对权力没有兴趣。”

无论有没有兴趣,今天的卢卡斯已经在电影工业中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他拥有卢卡斯电影公司及其属下的“实业光魔”(ILM)等制作公司。他的公司总部设在旧金山以北40英里的“天行者”山庄,占地2400英亩。卢卡斯电影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小好莱坞,在这里,数百名艺术家与员工可以生产娱乐软件,制作多媒体游戏,对声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乔治·卢卡斯至少身兼三职:监制、编剧和导演。他用自己的1.25亿美元拍摄了《幽灵威胁》(与《帝国反击战》、《武士归来》的情况一样),并且从先期制作到摄制到后期制作,整个繁杂的过程他没有与任何其他公司合作。而这在现代电影工业中几乎绝无仅有。他没有用好莱坞的超级巨星来做“票房催化剂”,相反却用了一个苏格兰人(《猜火车》的主演伊万·麦格雷戈),一个爱尔兰人(利安·尼森),两个美国儿童(分别饰演女王和安纳金)。

所有的一切,来自那次冒险

“对我来说,拍摄《星球大战》的经验是起初绝对意想不到的。不单是在影片制作方面,而且在最初的故事构思上,都是一种乐趣。因为我不知道它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我没有任何参照。拍摄它要冒很大的风险。但后来的成功,一切都……你根本不知道接着会发生什么事。”1997年初,《星球大战》三部曲再度发行之际,卢卡斯回顾了20年前的体会。

神童·神话·美国1

神童·神话·美国2

这三个星球是《幽灵威胁》中的三个背景空间  

神童·神话·美国3

卢卡斯的灵感来自当时他常看的一个叫做“冒险影院”的系列电视节目。他由此写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剧本,故事内容非常宽泛,但他发现正因为故事范围太广了,不可能把它拍成电影。他最终只截取了前1/3的内容,紧紧围绕着一场史前太空的内战来写本子(正是被搁到架上的另外2/3,在日后发展成了《帝国反击战》与《武士归来》)。他首先找到联美公司,对方拒绝了:“我们看不懂你的剧本。”曾投资《美国风情画》的环球公司给了同样的答复。到20世纪福克斯公司,总裁说:“我很感兴趣!——但我有点看不懂。不过我喜欢你的《美国风情画》。你做的一切我都满意。”

如果没有这后一句话,一切都做不成。因为这部影片实在太疯狂了。有宇宙飞船、外星人和机器人,有太空大战和激光剑,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影片。

1977年:星球大战

当时大片的制作费在2000万~3000万美元之间,而卢卡斯用福克斯公司的1000万美元制作了《星球大战》。他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创建自己的特技小组:实业光魔公司(ILM)。卢卡斯从好莱坞与广告界找到了他想要的人才,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4岁。

用于特技制作的经费并不是很多:200万美元。因为《星球大战》中的特技的确有限。然而问题是,当卢卡斯从外景地回到美国以后,已经没钱找剪接师,他必须自己面对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素材。他来到实业光魔,发现他们已经花掉了100万美元,但连一个完成的特技镜头都没有。还有5个月就要上映,但卢卡斯没有钱,没有特技,只有手上一团谁都看不懂的怪里怪气的素材。

他的悲观一直持续到《星球大战》开始在影院放映。甚至在公映当日,福克斯的老总兴奋地对他说:“了不得了!头三场的电影票已经被一抢而空。这部片子一定可以成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片子!”而卢卡斯的回答是:“多等三周再说吧,科幻片一般都是首场好卖。”

用不了多久,卢卡斯就会发现,他从《星球大战》中得到的不仅是第一个电影高技术特技公司——实业光魔,不仅是以后几十年间美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哈里森·福特,也不仅是这部影片在1977年高达1.27亿美元的国内票房,而是一个崭新的电影空间,一个没人可以逆转的电影趋势!

好莱坞神童

卢卡斯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专业,是那批所谓“好莱坞神童”中的一员。60年代,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开始受到美国学界的重视。几所著名大学像洛杉矶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因为拥有昂贵的生产设备和严肃的专业精神,培养出第一代学院出身的导演:科波拉、卢卡斯、西科塞斯、斯皮尔伯格、阿尔特曼、米利乌斯以及德帕尔玛——全都是20多年来美国电影的中流砥柱。

这一代导演中拔头筹的是弗朗西斯·科波拉。1969年,他用自己头两部影片赚到的钱创建了活动窥镜制片公司。而他制作的第一部影片就是卢卡斯的硕士毕业作业《THX1138》。接着,在《教父》大获成功之后,他又为卢卡斯制作了《美国风情画》,正是这部描写美国郊区摇摆舞迷的影片使卢卡斯有了些名气。像科波拉一样,卢卡斯用《星球大战》获得的巨额利润发展起自己的公司,同样鼓励后起之秀。他资助斯皮尔伯格拍摄了《失去的方舟的袭击者》。斯皮尔伯格虽没上过电影学校,但与卢卡斯等人过从甚密,连“习气”也颇类似——他同样资助无名小辈拍片。

在五六十年代,由于电视的兴起、大制片厂势力的削弱以及美国人口的郊区化等等原因,电影制造大众神话的优势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好莱坞在50年代中期曾搞过形形色色的技术创新来吸引观众:立体电影、全景电影、各种制式的宽银幕直到荒唐的嗅觉电影。然而直到科波拉和卢卡斯这一代导演的崛起,通过一种新的电影形式与风格,通过高成本的史诗故事片(过去的歌舞片、历史片,现在的动作片、灾难片、科幻片),才把观众从电视机旁和郊区居室拉回影院。他们是成功的制片人,具有识别一个好故事并找钱支持它的能力,具有把一部影片全面推向市场,影响主流文化的能力。

真正的天才

然而,科波拉往往制作一些在政治上或形式上都是非成规的影片,他更在意自己的文化批判和艺术追求,较少考虑商业利益。他在70年代曾夸下海口,“掌权的道路不仅仅是向现存制度挑战,而是要先在其中占一席之地,然后再向它挑战,出卖它”。结果就是,他长时间没能在好莱坞机制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他从自己的妥协之处赚来的钱,都被他的挑战所花掉。他最为疯狂的作品,历时3年、耗资3500万美金的《现代启示录》,在电影史上丰碑永存,在当时却几乎使自己破产。

卢卡斯不一样。如果说在制作《星球大战》时,卢卡斯还“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那么在几年以后,他就熟知了整个游戏规则。他在自己北加州的独立王国里,更多是设计影片及控制影片走向,而不是事必躬亲。与此同时,观众却能够像等待每天的电视节目一样,不辞劳苦地等待他相隔数年一部的星战大片。

卢卡斯清楚地知道吸引观众的影片成规,并知道如何再发明这些已经确定的成规。在《星球大战》三部曲中,每一集都至少有三个背景空间,比如说太空、沙漠、城市。而每一集又各不相同。在第一集中经常出现的黄色沙漠,到《帝国反击战》变换了一片银白的冰雪极地,到《武士归来》又成了一片绿色的原始森林。他知道如何在不违背观众期待的条件下,满足自己的美学追求,并适当地创新。《幽灵威胁》呢?恐怕要到影片公映才会知道。

卢卡斯、科波拉加上斯皮尔伯格,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证明,高成本的诉之于大众的史诗影片,不是形式实验或细腻复杂的讲故事的场所。

因此,好莱坞系统真正的天才不是卢卡斯、科波拉与斯皮尔伯格,而是这一系统内部的经济原则及其结构本身。美国电影企业几乎从一开始就设计出一套包含制片、发行、放映的稳定系统,它保证了电影与公众的经常接触,保证了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在20~40年代的大制片制度时期,大制片厂把自己生产的影片,通过自己控制的发行商,拿到自己拥有的院线去放映,回收票房来拍摄下一部影片;而票房本身就向制片人提供了最宝贵的反馈。而在六七十年代,好莱坞日渐成为一个暴富与惨败共存的两面体,同时拥有卢卡斯与科波拉这样的人才,同时拥有史诗巨片和深奥的人本主义影片,成为一个既更为保守又更富有创造性,既更加惟利是图而又更有艺术动因的复杂系统。

这一结构直到今天的好莱坞依然有效。目前它的三件利器是:独立制片,国外人才,以及高科技(主要指数字技术)。

“他太年轻,不容你蔑视;他太真诚,不容你攻击”

《星球大战》是一部强烈地支配观众感知的影片。至少在当时,在《星球大战》中容不得阐释和思索,观看这部影片的每一个人都获得完全一样的经验。斯皮尔伯格的影片同样如此。它们在技巧上如此精雕细琢,在效果上如此精打细算,以致它们全都具有麦当劳汉堡的味道。有批评说,“这批电影学生的作品,在形式上极其错综复杂,同时在智力上却是十一二岁的。”

神童·神话·美国4

头饰白色珠串的阿米达拉女王请求救助 

神童·神话·美国5

安纳金为自由而竞赛“很久很久以前”的赛车比“F-16”还高级    

的确,卢卡斯喜欢玩具,并按照它们的形象来制作影片。但卢卡斯说:“为儿童写东西要难于为成人写东西。一方面他们没有限制,没有被某种特别的教条所局限,他们可能接受你的电影;另一方面,如果什么东西对他们而言没有意义,他们比谁都更挑剔。”

神童·神话·美国6

“贸易联邦”的星际战舰  

在卢卡斯自己看来,《星球大战》中有好几个大的主题。其一是人与机器的关系,人对自己创造的机器,既怀着一种恐惧心理,也可能学会保持平和。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于友谊和仇敌,关于你和你身边的人,你和所有其他人之间有怎样一种义务与责任。其三是关于救赎的主题。在《星球大战》三部曲中,恶魔达茨·维德最终被自己的儿子(天行者路克,这是三部曲向观众抖的最大的一个包袱)所拯救,确切地说,他是被自己有儿子这个事实所拯救。“因为这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卢卡斯说,“生育和抚养后代,带来一个更好的你。”

“他太年轻,不容你蔑视:他太真诚,不容你攻击。”80年代,电影批评家大卫·汤姆逊这样评价卢卡斯,“但是,卢卡斯的权威地位本身就是电影危机的征兆。他的作品,他的情感,他的理想引导着影片制作的潜能倒退。”

神童·神话·美国7

虽然能到另一个时空,纳达却不能改变年轻  

你必须放弃过去,拥抱未来,找到你要走的路

事实上是,卢卡斯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觉文化。他率先把高科技带进了电影,从那以后,电影和电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一趋势可能会直到电影消亡之日。在80年代,他们是《ET外星人》、《深渊》等等,在90年代,它们是《终结者》、《侏罗纪公园》、《阿甘正传》,是《泰坦尼克号》,以及几乎一切好莱坞大片。

更重要的是文化。当天行者路克以一种对“超能”(The Force)的献身追求而战胜了黑暗帝国时,当所有美国人为《星球大战》中的英雄鼓掌欢呼时,形形色色的美国文化在这“回到未来”的过程中重新统一起来。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愿望,正像卢卡斯在今年4月谈到《幽灵威胁》说的:“当你循着英雄的故事前进时,你会怎样展示你自己?你必须放弃过去,拥抱未来,找到你要走的路。”

这种文化在斯皮尔伯格等人那里继续发扬光大。1977年以后,一种崇尚科技、视野开阔、主题鲜明、锐意进取、节奏明快的电影不仅成了美国的主流电影,而且更深刻地塑造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

制造神话的大众传媒

“我很清醒地运用《星球大战》系列来再造一个经典神话,我想用它来应付今天存在的问题。我越深入,越发现这些问题与3000年前的问题别无二致。”1999年4月,卢卡斯对《时代》周刊说。

《星球大战》三部曲中的恶魔达茨·维德是个半人半机器,也就是说,他已丧失了很多人性。而《幽灵威胁》中的达茨·摩尔是人。他是一个外星人,但足以让观众认同。“他存在于我们社会之中”,卢卡斯说。这仍然是一部关于光明与黑暗,关于激情与贪婪的电影,一个英雄将历经磨难而成功。

纳布皇宫侍卫的手枪  

神童·神话·美国9

光剑

神童·神话·美国10

神童·神话·美国11

神童·神话·美国12

甲甲的制作模型  

神童·神话·美国13

完全由电脑制作出来的甲甲  

卢卡斯非常强调信仰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我试图唤起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而非一种特定的宗教。不是有上帝或没有上帝的问题,而是让今天的年轻人去有意寻找一种神秘的东西”,卢卡斯说,“我总想用一种新的方式来阐述早已存在的宗教,用新的方式来讲述一个神话。每个社会用不同的方式不断讲述一个神话——它和他们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关,但主题是相同的,它只是被地方化了。我想为这个星球来讲述神话,我更多是针对千年末而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区域。”

电影已经明显地分成作为艺术品的电影和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前者只是为少部分成熟观众制作的影片,而后者,却是信息社会的日用消费品。如果把电影看成是一种大众传媒,将会更好地理解卢卡斯等人的位置。正如比尔·盖茨为全世界提供美国制造的软件,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麦隆等人——他们为全世界提供美国制造的神话。

如今,卢卡斯已经54岁了,不再年轻。真诚?他有着属于自己的真诚,属于美国的真诚。——要知道,说法永远不如现实更有力量。正如他鄙视好莱坞的种种作法,尽可能地远离好莱坞制度,而他自己却较任何其他人为它献出了更多的智慧与精神。

即将到来的《幽灵威胁》是一部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继续修补与扩充神话的电影。而这个神话,就像好莱坞的其他大片一样,必然和科技、太空、扩张、自由与秩序紧密联接在一起,必然和美国联系在一起,只是更大、更美、更眩目。

18+45

《星球大战》三部曲,即《星球大战:新的希望》、《帝国反击战》、《武士归来》,自70年代上映以来,其全球票房已达18亿美元,而主题产品,包括玩具、唱片、影带、游戏、画报以及T恤等,销售总额据估计已达45亿美元。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拥有影片发行权,而卢卡斯拿到了主题商品的授权权利。二者都有大约10亿美元的进项。

《星球大战前传》

之一:《幽灵威胁》

神童·神话·美国14

准备着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银河系:正处在共和时期的纳布星球受到了“贸易联邦”的进攻。两名武士,奎依(利安·尼森)和奥比(伊万·麦克格雷戈)受命前去解围。在倒霉蛋甲甲(完全由电脑生成)的帮助下他们救出了纳布女皇阿米达拉(纳塔莉·褒曼),带她前往大共和国的首都——克鲁斯康星球。

在沙暴肆虐的塔图因星,年幼的奴隶安纳金梦想成为一个武士。他身上有着超凡的能量(The Force),这也许是一个至福,也许是一种危险的征兆。奎依等人的飞船因机械故障降落到这个星球……

神童·神话·美国15

天行者安纳金来到武士议会大厅  

之二:

(细节从略,因为卢卡斯还没有写完剧本)10年之后,安纳金成为一名健壮的武士。他与阿米达拉相爱——也许已经成婚。武士们和达茨率领的克隆人兵团展开大战。

之三:

又是15年之后,安纳金逐渐站到黑暗势力的一边,成了黑武士,受封为皇帝——亦即原三部曲中的达茨·维德。奥比大战安纳金——特种武器的大汇览……天行者卢克和公主莱雅问世,他们就是贯穿原三部曲的主人公。

《星球大战》三部曲

之一:《星球大战:新的希望》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银河系里:和平的共和体制骤然被凶狠残暴的帝国取代。公主莉娅(卡莉·费希尔)参加入了抵抗组织,在夺取帝国最新研制成功的秘密武器“死星”时遭到逮捕,受到帝国首领莫夫·塔肯及其心腹黑武士达茨·维德的严密看管。

随侍公主的机器人C3PO和R2-D2逃到贫瘠的塔图因星,来到农场主欧文·拉斯和他的侄儿卢克(马克·哈米尔)面前。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找到“杰迪武士”奥比,并意外获悉卢克的生父当年也是一名杰迪武士。与此同时,达茨·维德残忍杀害了欧文夫妇并将农场毁坏殆尽。

卢克等人加上雇来的飞行员汉·索洛(哈里森·福特)来到莉娅公主的故乡阿尔德里安。但他们来晚了一步,“死星”已先行将它摧毁。

卢克等人潜入维德的老巢,救出公主。然而奥比在掩护同伴撤离时惨遭毒手。在正义之师的感召下,原本只持旁观态度的汉·索洛也参加了起义,利用秘密储存于R2-D2程序中的方案,给“死星”以致命的一击。

之二《帝国反击战》:

这是影迷们最喜欢的一集。黑武士达茨·维德被击败后勃然大怒,派出遥控机械部队,到冰寒之地追击天行者卢克等人。

奥比的魂灵让卢克到沼泽星,向约达学习武士课程。然而卢克救友心切,中途跑了出来。因为汉·索洛已被维德冰冻起来。

卢克与维德大战,维德在瞬间揭下面具,告诉卢克自己是他的父亲。

神童·神话·美国18

《星球大战》三部曲中的黑武士达茨·维德。前传三部曲将讲述他戴面具之前的故事  

之三《武士归来》

卢克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武士,他救出了公主和索洛。回到沼泽之星,约达告诉卢克莱娅是他的妹妹。

在危机四伏的恩道森林,卢克找到了父亲维德并劝他改邪归正,二人再次动手,卢克终于战胜了父亲,他宽恕了他。维德死了,但在和解之前他没能及时摘下面具。

卢克飞离死星,抵抗部队摧毁了这个罪恶之地,宇宙间洋溢起和平安逸的气氛。

神童·神话·美国19

  最广为人知的两个机器人:C-3PO和R2-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