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洗澡的历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舒善)

《马拉之死》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1

浴室里的欢庆。中世纪晚期,欧洲人可以在洗澡的木盆里一边洗澡一边吃喝,女人们甚至戴着首饰  

画家施展描绘人物裸体的艺术才能,莫过于沐浴写生,这正是不少著名画家喜爱“沐浴”这一题材的原因。日积月累的传世名作无意之中形成了一部形象而又生动的“洗澡历史”。洗澡,曾是一种奢华的享受,而今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洗澡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马拉之死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政治气候变幻莫测。

1793年7月13日,取得政权的雅各宾派领袖人物让-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1743~1793)在自己的寓所被吉伦特派的一名年轻女刺客夏洛特·科黛(Charlotte Corday)用匕首杀害在浴盆之中,消息传开,全国震惊。2小时后,马拉的战友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赶到现场,为死者画像。大卫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也是当时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国民公会主席。3个月后,大卫完成了《马拉之死》,成为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绘画之一。此画现存布鲁塞尔国立美术博物馆。

澡盆里的爱情。这幅木刻表现了19世纪欧洲的青春少女和少年在“五月洗澡”的大木盆里自由调情  

画中的马拉倒毙在鲜血染红的浴盆中,手里拿着一张刺客留下的便笺,上面写着:“1793年7月13日夏洛特·科黛致公民马拉:我十分不幸,能指望得到你的仁慈,就足够了。”左角地面上是凶手抛下的匕首。在覆盖着绿色毯子的浴盆前放着一只木柜,在它的正面写着:“献给马拉,大卫。”木柜上还放着几张纸币和一张信笺,信笺上写着:“请将这份钱转给一位有着5个孩子的母亲,她丈夫已为国捐躯了。”不过,画家并没有渲染死者的痛苦,而是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永生。

马拉何以死于浴盆?这大概也是命运。他原本是名医生,曾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弟阿图瓦伯爵的亲卫军军医,大革命爆发后,立即投身革命,创办了《人民之友报》,成为支持激进民主措施的喉舌,深得当时穷人的拥护,却遭到各种敌对政治势力的憎恨。在那反复无常的政治较量中,马拉先后7次被王党、斐扬派、吉伦特派通缉或审讯,使他不得不一再转入地下或流亡国外,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染患了顽固性皮疹。于是,这位医生和政论家不得不经常用泡有药草和香料的浴水进行沐浴治疗,以减轻皮疹奇痒的折磨。他坐在浴盆里写作,甚至在浴盆里接待客人。这种奇特的生活习惯给他自己带来了厄运。当刺客向他行刺时,他正坐在浴盆里看《人民之友报》的长条校样,简直无法作任何抵抗。

马拉的浴盆很可能就摆在起居室的中央,或许就在床边。这在18世纪末的巴黎,不啻是极大的奢华,这倒并非是浴盆有多么昂贵,而是洗一次澡非常费事,因为当时还没有自来水管。洗澡前,先得烧好热水,然后用瓦罐一次又一次地运来,洗完澡后,又得一罐一罐地把脏水倒掉。所以在当时的巴黎,几乎没有一家拥有自己的浴室,而只具备可搬动的浴盆。国王也是如此。由于坐在浴盆里洗澡在当时是一种奢华的表现,因而人们不羞于让别人看到自己正在洗澡的情景,甚至把坐在浴盆里接待客人当作是炫耀自己的机会,而不觉得失礼。

马拉的浴盆经过精心设计:整个浴盆用布包扎,以免木碴碎片刺进肉体;在他的下身和双腿卧躺的浴盆另一半,上面有盖,这样既能较久地保持水温,又可防止好奇的目光窥视他的下身,当然还可作为他写作时的案板。《马拉之死》不愧为是一幅记载了洗澡历史的风俗画卷。

表现沐浴中的人物形象,古来有之,并非始自大卫的《马拉之死》。不少画家之所以喜爱“沐浴”这一题材,是因为借此可以施展描绘人物裸体的艺术才能。

中世纪欧洲的洗澡习俗

在古希腊,人们在游戏和竞技时赤身裸体完全是正常的事,可是后来裸体的画面越来越遭到非议,人们都习惯穿着衣服,但画家们仍然执著地寻找画裸体人物的机会。他们首先在《圣经》故事中物色题材。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重要画家丁托莱托(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所画的《沐浴中的苏撒拿》(Susanna im Bade)即取材于《圣经·但以理书》中先知但以理为美貌的苏撒拿昭雪平冤的故事。画中的苏撒拿正站立在露天的水池中,对着铜镜洗梳,而在一排树林背后躲藏着两个好色的长老,探身窥视她的丰腴胴体。《圣经》里的另一个故事:以色列第二位国王大卫在娶拔示巴(Bathseba)为妻以前,就在她洗澡时悄悄地偷看,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喜爱的题材。但《圣经》里的女性洗澡都是在露天的水池里,因而和洗澡的历史演变关系不大。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3

法国印象派画家P.博纳尔经常替沐浴中的女友马尔泰画像,这一幅是在瓷制浴缸里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4

法国画家A.史蒂文斯(Alfred Stevens,1823~1906)的作品《洗澡的女人》,浴者舒坦地躺在保温更佳的金属浴缸里

西班牙画家拉蒙·卡萨斯(Ramón Casas)于1860年前后创作的《沐浴时刻》。画中的铜制煮水壶在当时非常时髦  

法国画家德巴-蓬桑(E.Débat-Ponsan)于1883年创作的《按摩》,表现了土耳其浴室里的奢华  

开始为洗澡的历史提供形象说明的是中世纪时期欧洲公共浴室的一些场面。在中世纪的大澡堂里,男男女女都赤条条,但都戴着帽子、系着围巾、佩着首饰。遇到欢庆节日,男人和女子坐在澡盆里又吃又喝,其间,不时有成双成对的男女走进隔离的单间。中世纪欧洲的所谓“五月洗澡”(Maibad)是民间节日,也是男女寻欢作乐的大好时机。澡盆里的浴水都泡着芬芳的春天鲜花和药草,以庆祝春天的来临和大自然的复苏。青春少年和少女可以在同一个澡盆里纵情欢乐。不过也太纵情了——诚如教会所说。后来,怀疑这种“五月洗澡”不仅使道德沦丧,而且会传染疾病,诸如梅毒,甚至瘟疫。所以在16世纪的欧洲已完全禁止这种在公共澡堂的沐浴。此后,将近有200年的时间欧洲没有洗澡的享受。这对画家来说是一个悲哀的时代。当时有一种说法:水对人的心智和体魄都不好,声称洗澡会导致弱智。于是人们只好涂脂抹粉,佩带首饰,喷洒芬芳的自然花露,来弥补不能洗澡的排遣,同时又可去除因不能洗澡而产生的异味。

当时,惟有为医疗的目的才允许洗澡。这当然毫无乐趣可言。事先,医生必须开出处方,为患者规定几天病人食谱,事后还得放血。

直至1750年前后,也就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人体的皮肤和空气与水接触才又重新成为时尚。人们把洗澡的木盆搬进住宅,而后又发明保温更佳的金属浴缸,最后才出现瓷制浴缸。

近代洗澡的历史

19世纪的欧洲家庭浴室已装饰得像起居室一样讲究。用丝绒帷幔和各种小摆设把浴室布置得雅致而又略具东方色彩,可是不太实用。

19世纪中期,即在1850年前后,英国安装了首批自来水管,成为家庭浴室进入新时期的里程碑。而在大多数家庭浴室安装有热水自来水管和冷水自来水管以前,又经过了约100多年。

在淋浴装置问世以前,人们不得不站在浴盆里,用一块海棉浸满水,拿到头顶上去挤出水来,淋满全身;浴盆成了回收水的器具。这种淋浴方法非常实用,而且造形优美——成为绘画界喜爱的题材达数十年之久。

印象派画家尤其喜爱画沐浴中的女人。法国印象派画家P.博纳尔(PierreBonnard,1867~1947)为他沐浴中的女友马尔泰(Marthe)创作了300多幅不同姿态的画:轻佻而又性感,可爱而又天真。

在20世纪,美国人倡导以卫生为目的的家庭浴室,把浴室布置得像医院一样,全是冷色。由于重点是卫生,其他一切自然降到次要地位。性爱和东方情调均已成为过去。色彩斑斓的绸缎帷幔、厚实的地毯、各种各样的摆设,统统被排除在外。浴室内一律都是白色和锃亮的铬金属制品。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家们(pop artist)才又重新突破这些常规。波普画家汤姆·韦塞尔曼(Tom Wesselmann)创作了一幅拼贴画,表现一名美女在充满泡沫的浴缸里快乐地打电话的情景——这是当年流行的浴室格局。历经100余年,洗澡终于成为个人的卫生习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代生活中的浴室

时至90年代,随着新材料——塑料钢、高级合金钢、陶瓷等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微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广泛应用,家庭浴室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英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设计的移动式浴缸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乡间深受欢迎。

英国“潜艇”(Submarine)设计公司出品的乌尔苏拉(Ursula)牌高级合金钢浴缸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种获得“新世纪产品”(Millennium Product)光荣称号的浴缸,为椭圆形移动式,由激光裁剪,没有任何焊接缝痕,可安放在任何一个房间。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7

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浴室格局。美术家汤姆·韦塞尔曼创作的拼贴画《浴缸》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8

20世纪90年代英国乡间流行的浴缸,由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设计  

90年代的淋浴装置已广泛采用微电子控制技术调节水温、水量和水压。淋浴间内光滑锃亮,不见任何水垢痕迹。

在今日欧美的住宅中,浴室早已不再仅仅是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卫生需要,而已成为休息的主要空间之一。据生活方式研究人员调查,沐浴者中有40%在浴缸里读报,20%在浴缸里喝上一杯葡萄酒或者吸一支烟,14%在浴缸里听收音机,8%浸泡在浴缸里打电话聊天。这些现代化的生活习惯,促使浴室设备的制造商们不断推出新产品。例如,设在米兰的意大利博菲(Boffi)公司新近出品的浴缸,在陶瓷外边镶包了一层胡桃木,使入浴者坐下去不会有冰凉坚硬的感觉。该公司设计的浴室,用镶有大理石的半人高的挡板遮掩住连成一体的便池和便后使用的坐浴盆部分,不致让人的目光越过叉开的两腿望见后面的屁股。先前盥洗盆上方的镜子也已消失,因为不少人不愿意被迫盯着自己的面孔看,更不愿意老盯着自己赤条条的身躯。长条的镜子已挪到浴室衣柜的门上。几十年来捏着鼻子使用的便池刷子也已绝迹,代替它的是一把小巧玲珑、“女式左轮手枪”般的器具,用它喷出高压水柱,把便池冲刷得一干二净。不久前,该公司还采用意大利莱切地区出产的黄色石灰岩石制成一台重600公斤的椭圆形浴缸,在科伦博览会上引起轰动。在目前欧美流行的“极可意”(Jacuzzi)牌塑料钢水力按摩浴缸之中,这台别出心裁的浴缸很快被人称为是浴缸世界中的金质劳莱士(Gold-Rolex),它是为富豪们定做的。

设在曼图亚的阿加佩(Agape)公司是另一家领导浴室新潮流的意大利公司。该公司在90年代后期推出一种沙发榻式全木质浴缸,用纯柚木制成,按照最新的造船技术,把精细的镶板组合成凹槽,使身体在其中得到完全放松,尤其是可以把全身都浸泡在水面底下,从而去除了先前的浴缸不是使两膝受寒就是使双肩受寒的弊病。1997年,该公司还把一种用扎伊尔出产的文盖(Wengé)木或桦木制成的海鸥翅膀形盥洗盆投放市场。当时公司接到许多电话,询问这种全木质盥洗盆能否始终防水?两年过去,这种木质盥洗盆由于选用最佳的原材料,并依靠高科技的防水和密封处理,以及加工的精细,终于经受住了考验。仅在1998年,就有2000台海鸥翅膀形盥洗盆投放国内外市场,每台售价2500马克。一个国际专家评奖团不久前把它称为“不可放弃的新世纪生活方式的产品。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9

英国“潜艇”设计公司于90年代推出的Ursula牌高级合金钢浴缸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10

造形别致的淋浴柱,风格简洁,调节冷热水方便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11

在这块淋浴控制板的背后隐藏着精巧的高科技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12

博菲公司设计的家庭豪华浴室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13

装在墙上的盥洗盆像海鸥的翅膀,轻盈优美,是阿加佩公司用流行的札伊尔文盖木制成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14

意大利博菲公司采用意大利莱切地区出产的黄色石灰岩石制成的浴缸,在科伦博览会上引起轰动  

欧美人洗澡的历史15

由意大利阿加佩公司出品的沙发榻式全木质浴缸,用纯柚木制成,舒适高雅  

阿加佩公司的主人、贝内迪尼(Benedini)两兄弟预测,21世纪初家庭浴室的特点是:在设计时,将会把浴缸、便池、灯光和各种挡板融为一体进行考虑,标准型的模式会逐渐淘汰;浴室内的各种装置——水管、水龙头等将趋向微型化;广泛采用微电子控制技术;优质的自然材料——木材、天然石等作为浴室建筑材料的比重将会大大增加;设计风格的简洁明快和高级铝合金与不锈钢的锃亮会使浴室产生一种日本式纯粹主义(Japanischen Purismus)的艺术氛围。

在马拉死后200余年的今天,是否又会出现一个在沐浴时接待客人、以洗澡为荣的时代呢? 画家马拉之死浴缸

上一篇: 视觉的力量
下一篇: 萨拉热窝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