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与网络:网友丁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4月11日,记者在北京新世界中心采访了丁磊。)
记者:“网易”总部为什么要从广州搬到北京?
丁磊:虽然在Internet上一个站点没有什么地域限制,“网易”屡次被评为1998年国内最有影响的站点之一。但是在一些媒体乃至广告客户的概念中,“网易”还是一个“广州”的网站。像IBM、Intel等投放广告时,就会把“网易”划归南方或者广州市场。另外,在北京能认识更多的北京朋友,同行业的、客户,还有新闻界。
记者:你从广州只来了3人,而办公室却准备了近40人的办公设备,一次招聘这么多人,扩张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丁磊:我们招聘的广告很早就在网站上公布了。“网易”一直是中国最大的个人主页集散地,这2万多个人网站的站主们是中国Internet最有实力的网民,也是“网易”最好的朋友。(谈话当中,《互联网周刊》的前执行副总编杨海走进了办公室,他将担任“网易”的副总经理。)
记者:有人认为“网民”和“网虫”是不同的概念,网民代表了最具消费力的大众。“网易”如何把聚集在它门下的“网虫”资源转变为更有商业价值的“网民”?
丁磊:“网易”一直致力于推广“虚拟社区”的概念。“虚拟社区”的最大好处是使新来的访客产生归属感,“虚拟社区”中的“原住民”(即网虫)们将是访客们最好的朋友,他们成为网络“虚拟生活”的种子。
记者:“网易”在这里面能做什么?
丁磊:技术一直是我们的基础。1998年2月16日,广州电信www.163.net开放使用,注册用户数以每天2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至今用户已经达到35万。而广州电信正是购买了我们编写的免费电子邮件Freemail软件,无须登记直接上网。使用该软件的还有北京电信的263.net、南京的990、国中网等。有人说它4元/每用户的价格太贵,郑州商都网第一次购买5万户时要求打折扣,到第二次买10万,第三次买15万时再也不提价钱的事了。“网易”的Freemail软件为电信部门增加了Internet的接入和电话费收入。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220万网民当中,通过“网易”的Freemail上网的不计其数。“网易”改变了中国Internet的面貌。现在“网易”的“虚拟社区”当中,我们新的绝招是即将推出一套新的信息处理软件。比如有关科索沃问题,在一个新闻站点上你很难看到7天或更早的新闻。而在“网易”上,网民能找到哪怕一年或者更多的相关信息。
中国的Internet网站1998年的竞争主要是“门户(portal)”之争,结果是增加了中国的上网人数。1999年网络公司的招数是为了网民能在网上做更多的事,停留更长的时间。在网上能做什么,网络服务公司能做到哪一步,还没有人知道答案,丁磊为“网易”提出的处方也不清晰。但是作为“网易”的老板、程序员,丁磊28岁的年龄是最刺激人的信息。丁磊证明一个聪明人在中国、在Internet上是有机会的。在丁磊之后,更多的网络神童会出现,他们能为目前还很单薄的Internet之路增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