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与网络:透明的“梅丽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木斯)

3月27日,一个隐藏在Word格式文件中并能够主动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发作。许多公司的技术人员放弃了他们的周末,以应付这个名叫“梅丽莎(Melissa)”的不速之客。然而,在病毒爆发的一昼夜内,全世界仍有数万台服务器、数十万台工作站被感染,大量的垃圾邮件像洪水一样蔓延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许多邮件服务器不堪重负,最终瘫痪。破坏了成千上万公司和政府机构电子邮件系统的“梅丽莎”病毒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家设施保护中心也为此发出病毒警报,并组织专人开始了调查行动。

4月1日,涉嫌制造和传播“梅丽莎”的David L. Smith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拘捕。调查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两位电子邮件安全专家功不可没。这两人在调查中发现Word软件在保存文件时会将一个电子指纹加到文件中,而通过这个指纹就能追查到该文件的作者。从“梅丽莎”中提取的信息将线索引向“美国在线”的一个帐号和一个网站,而通过对比“梅丽莎”中的电子指纹和一些张贴在网站上的文章所包含的电子指纹,专家们相信“梅丽莎”和网站上署名“VicodinES”的文章同出一人之手,于是他们下载了可能包含有VicodinES真实姓名的文件并将其提供给了联邦调查局。

也许这场调查还有另一个功臣,那就是被称作“全球惟一识别符(GUID)”的ID序列号。GUID包含在使用Office等软件生成的文件当中,仅仅在几周前该ID序列号还曾引起个人隐私保护分子的责难,认为它能够被用来追踪某一确定文件的作者,而这正是前面两位专家所做的:那些电子指纹正是从GUID中提取出来的。

这场追踪也许会使GUID这项原本就有争议的技术面临更加两难的境地。电子隐私信息中心的首席律师Davis Sobel就指出对Smith的电子追踪已经涉及了一个敏感问题:执法机构究竟应该在什么限度上使用诸如Intel的ID芯片这样的电子标识符?

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变得无所遁形,从商场里的监视器到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的电脑软件,你会在无意中为别人留下追踪的线索,想要真正的隐姓埋名几乎不可能。问题是技术并不是障碍,它不是执法机构所独有的工具,技术的滥用会使个人隐私变得岌岌可危。从这个角度上说,追踪“梅丽莎”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下一篇: 多媒体(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