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广告中的婴儿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芳)

母乳中通常含有87%的水,那水,应该来自“依云”?  

观点:广告中的婴儿狂1

  喝布雷迪纳儿童奶,3岁小孩也能读康德?  

如果用法国周刊《星期四事件》的原话,“我们婴儿狂的病史已超过10年”:学生装变成时装,紧绷绷、吊肚脐的T恤满街走,随处可见真真假假的少男少女;雀巢儿童食品在成人市场销量大增;最时尚的香水闻着有奶味儿和巧克力味儿;汽车玲珑似玩具,家居摆设像幼儿园……

广告世界的婴儿狂病症尤其明显。据说自从“耐克”早年给那么小那么小的脚丫做了鞋又做广告之后,所有的小孩就都想穿那样的鞋,还想在过家家的时候,给玩具娃娃也穿那样的鞋。

法国依云矿泉水的婴儿广告也有多年历史。前两年的广告画是母亲仰卧,婴儿趴在她胸前吮乳,该矿泉水的广告推广文案说:“如果您的孩子知道母乳通常含有87%的水分,他也许想知道您喝的是什么。”

今春“依云”又投资700万法郎请来70个小宝贝同台作秀,最终效果是宝宝像天使一样在水里漂着,又兴奋、又好奇,那水蓝得无可挑剔,“依云”的纯净度不言自明。据“依云”市场部介绍,这则广告推出后,不少消费者给公司写信说:“你们的广告太有说服力了,我现在不饮用其他任何液体,除了‘依云’。”

大众汽车保险气囊广告画中,气囊被比作母亲的乳房。事故一旦发生,气囊及时冲出,你会感觉好安全,就像吃奶的孩子一样。

法国有句谚语——“所有小的都是好的”,小宝贝们乖乖的模样最能刺激人的感官,难怪跟婴儿实际干系不大的产品也为婴儿狂。

跟婴儿直接相关的产品要做广告更离不开婴儿的形象和意象。宝洁公司纸尿裤广告给出两个小人的背影,一个黑发,一个金发,背上画着小翅膀,广告语说:“女孩?男孩?宝洁纸尿裤告诉你天使的性别。”

帕玛拉特牛奶在巴西市场的广告明星是扮成恐龙、鳄鱼、蜗牛或者青蛙的婴儿系列,他们无辜地看着镜头,画面中心位置留给了盒装帕玛拉特牛奶的商标,配以文字:“他们也想当哺乳动物。”

随着年轻夫妇育龄推迟、婴幼儿平均开销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上升,婴幼儿产品及其广告也日渐精致。明里暗里,每个跟孩子有关的产品广告都在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孩子少吃了什么、少玩了什么,就丧失了发挥某种潜能的机会。对年轻父母来说,这太恐怖了。

欧洲布雷迪纳奶制品公司的广告走的就是恐惧诉求路线,它只字不提潜能,却自我标榜为发挥潜能必不可少的基础:一个3岁孩童饶有兴致地在读康德,戴的眼镜一个镜片就能盖住他半张脸,广告制作人为这画面配文说:“他一辈子都会喝牛奶,但是决定成长的只有生命最初那3年。布雷迪纳儿童奶,3岁之前不可缺少。”

前婴儿狂时代的婴儿可没受过如此公开的宠爱。碧姬·巴铎有孕后依然四处露面,就被视作不守规矩。规矩是,有孕的女歌手和女演员一旦曲线突出,请自觉淡出舞台,等包袱卸掉,小腹平平,再让自己与大家重逢,彼此都若无其事。如果想既不碍观瞻,又不被遗忘,请积极参予慈善事业和人道主义事业。

但婴儿狂时代的大众和明星却似乎明白了,还有什么事业比生孩子更慈善和人道?还有什么形象比有孕和有孕妇斑更消除明星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感?于是,伊莎贝尔·阿佳尼、苏菲·玛索、夏洛特·甘斯布、爱曼纽·贝阿都曾挺“身”而出,在公共场合很家常地自豪着。追星刊物大量刊登准妈妈照片,人们刚开始有点不习惯,渐渐地,就习以为常了。

如今,在时装界,六甲之身简直跟魔鬼身材一样受欢迎。她们不再是无生命的衣服架子,她们承载着人类未来的希望!本季Audi时装的模特就是孕妇,该品牌的发言人说,“谁都知道孕妇的形象很……性感!90-90-90的三围一点都不吓人。人身上最美的是什么?是人性。有哪点人性比怀有婴儿更美丽、更温柔、更敏感?”

如果再用《星期四事件》的原话:“婴儿狂时代的婴儿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爱的同时,也变成了无可替代的工具。”演员和模特的身孕是最佳饰物,广告画上天使的笑颦是最佳推销,从诞生之日起,婴儿就已卷入这消费的狂想。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