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告别之路》到《辛格尔父子银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夫)

从《告别之路》到《辛格尔父子银行》0

从《告别之路》到《辛格尔父子银行》1

时值出版旺季,本期新书又有7部。

有两部新书的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一是《告别之路》,原文的tara一词很不普通,是“再见”之意。按照欧美一些国家的中产阶级的做法,亲友——有时甚至是通过可靠的人介绍的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往往在度假期互换住处,易地旅居。在此期间双方换用对方住所中的一切设施和用具。这样,既可换换环境,体验异地甚至异国的风俗人情,又可不改变原有的家庭生活方式,还可省掉住宿和餐饮等外出时最大的开销。当然,在假期前后,按双方商定,要有一个“交接”期,双方家庭不但要互换钥匙,向对方介绍当地情况(开始时),而且也要交流一下感受(结束时)。本书就是经过这样一个假期后双方的体会。新英格兰指的是现今美国东海岸北部的缅因、弗蒙特、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得岛和康涅狄格六州的总称,是早期清教徒最初的移民区,一直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中心,从信仰来说,主要是唯一理教派。而爱尔兰,虽然地属“英伦三岛”,长期的民族混杂,爱尔兰人早已不是远古的凯尔特人了。然而,英格兰几百年来却始终对爱尔兰施行殖民统治,1949年正式脱离联合王国独立后,至今还遗留下一个北爱尔兰问题。爱尔兰语虽然只是英语的一种方言,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相差无几,但爱尔兰地处一隅,民风古朴,更主要的是信奉天主教。当年向北美移民时,富裕者在南方成了庄园主,贫困者在北方或按传统操采矿等体力劳动,或当警察为业。因此,小说中来自爱尔兰和新英格兰的两位妇女,可说是背景十分不同,易地度假后就会从较大的反差中体会更深,有一种互补的收获。

《沉默的金钱》的故事发生在坎布里奇,这一地点与“剑桥”的原文一样,不过一个是音译,一个是意译。该市属大波士顿地区,位于马萨诸塞州,是传统的文化中心。那里有以哈佛大学为首的众多大学,不但学术气氛活跃,也往往对多种新思想比较敏感。因此,由学生自杀、黑人教授卷入的开场,就自然引起了对种种社会问题的思考如处理了。

另外两部新作《辛格尔父子银行》和《传病媒介》都写的是冷战后前苏联人在西方参与罪恶活动。无论这种事情有多少真实依据,但进入90年代以来,似乎成了许多英美惊险小说的构思线索,从中多少可以看出西方对前苏联相当普遍的一种戒备(即使不是敌视)心。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辛格尔父子银行》。作者约翰·勒·卡雷,我们以前曾介绍过他的《完美的间谍》。他的惊险小说总有意识形态斗争的背景。故事开始时就是发生在土耳其一座山顶的暗杀。被害人叫阿尔弗莱德·温瑟,年纪在40岁左右,是辛格尔父子银行的法律指导和董事。而辛格尔父子银行则是英国的一家商业银行,其最新和最大的客户是格鲁吉亚一个毒品贩家庭。那家人的贩毒活动受阻,因为有人举报,已为警察当局所监控。于是他们怀疑是这家银行出卖了他们,并按照最佳的传统方式来处理。第一步就是杀了那位银行律师。他们把将律师头部击碎的录像带复制品寄给银行,并附了一张条子,索要2亿英镑(按现今的汇率为3.2亿美元),否则银行的总裁们及其家庭将遭到击碎头部的同样下场。银行拿不出这笔巨款,主持人们赶紧藏匿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叫奥利弗·辛格尔,是辛格尔父子银行创建人之子。虽然他的姓氏还在银行的招牌上,其实已经从商业银行活动中退出,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生日宴会的魔法师。这次改行很快就见效了:大家都把生活系于奥利弗的幻觉。但在他父亲卷入格鲁吉亚毒品贩的洗钱活动之前,奥利弗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当他得知他原来的一个同事被毒品贩谋害之后,便挺身而出,援救他父亲不致遭受同样的命运。这样他实质上就从银行家变成了侦探。而这位年轻人保护他父亲的方式也出人意料:他告发了父亲。因为只有这样的“大义灭亲”,才能使他“忠孝两全”。

如前所述,西方很多惊险作品都要引进前苏联的角色;这一做法无论其初衷和效果如何,都是把惊险小说的背景扩大到国际化,这无疑符合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丰富了这类作品的题材。但约翰·勒·卡雷除此之外又选了银行洗钱作为线索,这就使自己陷入困境:因为银行的业务不构成刺激,而法律又不是作家所熟悉的领域。他一心想把银行家和律师写成严肃的人,结果却未能如愿;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不是蠢材,就是无赖。当奥利弗向他父亲问起为格鲁吉亚毒品交易洗钱一事时,老辛格尔是这样回答的:“亚当是人类的始祖吗?我不知道。基督是诞生在圣诞节吗?我不知道。在生意场上,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子,我们就照样玩。”显然既是蠢材又是无赖。然而,卡雷先生聪明地把他的主人公先从银行家的位置上撤出来,再为了父亲的缘故,干起了实际是私人侦探的行当,从而让情节转入了他驾轻就熟的轨道。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制造悬念,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从而使这部作品取得了成功。

法国《快报》3月31日畅销小说排行榜

1.《激情之果》AUX FRUITS DE LA PASSION

达尼埃尔·贝纳克Daniel Pennac

2.《巴比龙宝贝》BABYLON BABIES

莫里斯·G·丹泰克Maurice G.Dantec

3.《合伙人》L'ASSOCIE

约翰·格里斯罕姆John Grisham

4.《燃烧》COMBUSTION

帕特里夏·康威尔Patricia Cornwell

5.《穷人旅店》L'AUBERGE DE PAUVRES

塔哈尔·本·热鲁恩Tahar Ben Jelloun

6.《国王的喷泉》(第二部)LA FONTAINE DU ROI(TOME Ⅱ)

让·迪沃Jean Diwo

7.《心的膨胀》BOUMKOEUR

拉希德·达贾尼Fred Djaiani

8.《倒着的男人》L'HOMME A L'ENVERS

弗雷德·瓦加Fred Vargas

9.《陌生女子》DES INCONNUES

帕特里克·蒙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0.《神秘的耶路撒冷》LES MYSTERES DE JERUSALEM

马雷克·哈尔特Marek Halter

4月8日《快报》周刊公布了1998年法国最畅销的15部虚构类作品和15部非虚构类作品。充满怀旧情绪的精美散文集《第一口啤酒及其他微小快乐》整年自上榜就不曾下榜,这次果然是选虚构类作品第一畅销。其后依次是《萨克森的疾病》、《基本元素》、《第一任妻子》、《你属于我》、《绝对保密》、《第五座山》、《如此漫长的夜》、《如果没有我》、《维亚勒的土地》、《暗红色的河流》、《巴达坡花园》、《我们父亲的父亲》、《大胡蜂之城》和《鹦鹉定理》。其中《你属于我》和《如此漫长的夜》都是美国惊险小说作家玛丽·希金斯·克拉克的作品,《大胡蜂之城》出自法国侦探小说女王帕特里夏·康威尔,《第五座山》则是全球畅销的巴西神秘小说作家保罗·柯埃罗的译著。15部作品有6部是女作家的手笔。

非虚构类作品15佳中,阿拉伯裔作家本·热鲁恩的《向我女儿解释种族主义》销量第一。其后依次是《那架黑钢琴——关于女歌唱家巴巴拉》、《新的看门狗》(关于新闻)、《穿过黑夜》(有关占领时期的历史)、《女儿和她们的母亲》、《玛格丽特·杜拉斯》、《为光明而战斗者的行动手册》、《怎样和鲑鱼一起游泳》、《玛丽莲·梦露——谋杀案的调查》、《男权统治》、《经济论坛中的黑社会》、《精神迫害》(关于工作场合的不平等)、《伸向法国黄金的黑手》、《防火墙》和《弗朗斯瓦·密特朗——一部法国史》等。其中出自女性作家的只有两部,关于女性的却有三部传记和两部社会论著。(刘芳)

下一篇: 文化流行(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