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超级偶像:莎士比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卞智洪)

影视:超级偶像:莎士比亚0

几乎所有的剧作家都曾有这样的噩梦:债主堵在门口,剧院老板不想预支一分钱,家徒四壁,却要写恢谐的闹剧,叫做什么《罗密欧与强盗之女伊塞尔》。怎么办?

1593年,威廉·莎士比亚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但是接着,一个名叫维奥拉的女人来了,她家财万贯,美丽浪漫,渴望登台演出——但就像在同时期的中国一样,女子不允许演戏,而且,她已被许配给一个贪婪的贵族,她和威尔(莎士比亚的爱称)永无结合之日。维奥拉激励了威尔,他写出了一部爱情悲剧而不是轻浮闹剧。也许剧名该换一下,强盗之女伊塞尔应该换成,比如说,茱丽叶。

这是两个月来在美国上映的一部电影《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这部浪漫喜剧成了今年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11项提名和最后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大奖。Miramax公司在影片局部上映的前9周里,获得了3270万美元的票房,不用想获奖以后了。

“这对历史完全是一种不敬的态度。”编剧汤姆·斯达帕说,历史上的莎士比亚当然不是这样,但他感觉“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极佳的构思,也许年轻时的莎士比亚果真是这个样子”。400年足够人们把本来的莎士比亚变成他们想要的莎士比亚,那个所谓历史上的莎士比亚。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威尔·莎士比亚和维奥拉的爱情故事,与威尔的戏剧排演,两个空间令人眩目地交织在一起。它们齐头并进,互相发展。威尔和维奥拉在生活中是肉欲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在床上,她是他的茱丽叶:但在舞台上,她扮成一个男子,饰演罗密欧,威尔则扮演茱丽叶。到戏剧即将上演之时,他们的角色又再次互换,各人演回自己正当的角色。当观众把他们排演的一个个片断连缀起来时,得到的是对《罗密欧与茱丽叶》这部名著的全新演绎。但不管这种篡改有多么厉害,它保持了莎士比亚戏剧诱人的辉煌华丽。

事实也罢,狂想也罢,聪明之处在于,关于莎士比亚和他的时代的整体感觉,被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电影不是莎士比亚传记,而是一部主题就是“莎士比亚”的狂想曲。

许多莎士比亚研究专家都表示喜欢这部电影。毕竟,谁在乎这里有多少关于历史的精确考证?莎士比亚是他那个时代的流行现象,400年来差不多又是最伟大的作家。现在,通过现代传媒,他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一个青春偶像,他成了他一直都是的、真正的流行之王。

从1989年英国莎剧演员出身的肯尼斯·布莱纳改编《亨利五世》起,莎士比亚开始走入现代电影。伊安·麦克林的《理查三世》、布莱纳的《无事生非》、弗兰克·施瓦莱利和梅尔·吉布森的《哈姆雷特》等等,他们改变了人们心目中的莎翁,改变了所谓保留剧目的含意,他们视莎士比亚为一个精神上的同代人,他充满活力和能量,直接对着这个混乱的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讲话。大概最令人目瞪口呆与眼花缭乱的是1996年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这部以迈阿密阳光海滩为背景的、MTV风格的枪战爱情片,吸引了无数热爱电影暴力美学和偶像激情演出(迪卡普里奥与克莱尔·丹妮斯)的年轻人。其他还有,数位年轻导演和演员正在拍摄的《仲夏夜之梦》、《奥塞罗》,以及又一个《哈姆雷特》,等等。肯尼斯·布莱纳甚至刚刚成立了一个莎士比亚电影公司,计划在以后3年每年拍一部莎士比亚电影。

美国克莱森大学的教授,詹姆斯·安德斯认为,银幕莎士比亚的热门证实了莎剧能够持久地切近社会和政治问题,“《奥塞罗》和《暴风雨》引出人种混杂和种族平等的话题。而且,今天的人谁看《奥塞罗》不会想到夫妻反目或谋杀的事件?”

莎士比亚必然会在新的世纪继续编他的故事。因为年轻人希望他进入新的世纪,因为每一代人都在创造自己的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