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谁污染谁付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晓莉)

垃圾收费的现实意义

有消息透露,国家将依据产生量的多少,向生活垃圾产生者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但建设部城建司环卫处的官员表示,这只是一个想法,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办法。

许多城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着手展开有关工作。1995年北京市环卫局开始进行调研,1997年提交立法项目建议书。真正进入实施却遇到不少障碍:国家治理乱收费,新的收费项目也就不好上;收费后,垃圾回收处理实行企业化经营,现有的环卫机制要改革,等等。关于垃圾收费本身没有什么争议,正如建设部官员所说,这是今后的趋势。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对环卫部门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全国每年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在1亿吨以上,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4%。据测算,按发展的目标,到2000年我国的污水处理率要由10%提高到30%,需要投资300亿元,可以筹集到的只有1/3;垃圾的处理率由50%提高到80%,还需投资200个亿。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而国外赠款和世界银行贷款最终要以牺牲环卫市场为代价。有关领导前不久提出,“垃圾收费还是可以的”,环卫部门不用担心被划入乱收费的行列。

事实上,“谁污染谁付费”早已是国际通行的原则。在美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费由政府承担,运营费则由市民支付。美国人一般每月每户为垃圾付15美元;英国城市居民在购买货物时,商品价格中就包含废物处理费用;法国居民每人每年交垃圾费300法郎;德国的一个四口之家,每年交纳垃圾费600~700马克,平均占家庭收入的0.5%;意大利实行“垃圾袋课税法”,规定每个垃圾袋付8美分的税,商店每卖一个价值50里拉的塑料袋,要交100里拉的税;在日本的东京都,三口之家使用20升的容器,四口之家用40升的容器,用户要在容器上写上姓名。此类垃圾一般免费收集,但是平均每日的垃圾量不得超过10公斤,而且在一段时间里不得超过200公斤,超出者,每公斤收费17日元。

垃圾收费多少合适

我们可以设想,环卫部门获得资金后会建设更多更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使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加洁净,这便是为垃圾付费对于普通人的意义。道理总是比行动更容易普及。我们还记得许多城市推广袋装垃圾,开始居委会送垃圾袋,人们只是感觉不大习惯,后来要自己买垃圾袋,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法制处处长孙俊在谈到垃圾收费时反复强调两点:一是法制化,使收费具有法律强制力;一是指出收费的意义不仅在钱本身,还要让居民具备成本意识,改变垃圾处理是免费的偏差心理,并对自己生产的垃圾负一部分责任。从国外的情形看,凡是实行按量收费的地方,垃圾的减量十分明显。例如,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运走4桶垃圾,交纳13.25美元的费用,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费用9美元。这一规定实施后,西雅图市的垃圾量一下减少了25%以上。

把收费的道理讲通只是第一步,人们有权明确收费标准的合理性。去年,建设部城建司会同国家计委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决定今年在武汉、桂林、北海、苏州和珠海等5城市搞垃圾收费试点。5市已拿出各自的方案,例如,北海市对城市户口居民每人每月收1.5元;珠海市对居民每月每户收8元,其中卫生费4元,绿化费2元,消毒杀菌费2元。这些标准还有待建设部的批准,建设部的要求是让各试点城市拿出更精确的测算。

消费:谁污染谁付费0

所有的人都应该为保持环境清洁支付代价,然后,所有人都受益于此  

孙俊处长介绍说,1吨垃圾从搜集到处理成本相当于1袋富强粉的价钱。这只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实际上,成本随处理手段的先进在不断提高,现在在百元以上。那么城市居民每人每天能产生多少垃圾呢?北京市在1997年估计日产量在1.2公斤,后国家计委核定为1公斤。还需要明确的是,在搜集、清运、处理各环节,收费的分配比例。据研究测算,在美国垃圾费用中,收集占50%,回收占20%,处理占15%,管理占10%,运输占5%。法国居民每年所交300法郎垃圾费的用途也十分明确,其中100法郎用于收集及清运;150法郎用于废旧电视机、家具等大件垃圾的处理;环卫部门按150法郎/人·年拨给处理中心,作为垃圾处理费,约占75%。业内人士呼吁垃圾处理产业化,经营者的收入就要弥补成本,居民也要知道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精确核算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使各项规定在面对经济学原理的检验时不至产生尴尬。

南京市在1994年就已经开始征收垃圾有偿服务费,标准定在每人每月2元,同时取消了每人每月1元的保洁费。由于实行人头制,并由职工所在单位代缴,反响并不大,南京市的垃圾量也没有减少。人们以一种不痛不痒的方式不自觉地完成义务。不久前,一种能把厨房垃圾粉碎后由下水道排走的机械在电视商场上露面,它体积颇大,售价不菲,更重要的是人们并没有使用的必要,所以这种在美国比较普及的装置在我们的市场上不被看好。也许在垃圾收费的各项制度完善后,它可以看到一线市场的生机,至少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家庭垃圾产生量。

很多人在关注把垃圾变废为宝的技术,它已经产生一定的作用,法国东部日处理垃圾400吨、总投资1亿法郎的汝拉特垃圾处理中心的日常经费有5%~6%来自供热卖电收入。但总体上,这项技术仍很初级,所以人们现在会随便扔掉还可回收利用的玻璃瓶、废电池……当回收技术给经营者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时,我们似乎可以期待不用再支付垃圾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