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中性,很酷,很健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18岁那年,李东田给自己弄了个“朋克”发型,在街上招摇过市,吸引了众多目光,也引起了一位广告导演的注意,请他去拍广告。在片场,他挺热心帮化妆师干活儿,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娱乐圈。
8年过去了,李东田不再是那个刚从蒙妮坦美容美发学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他移居美国,在北京开有规模不小的工作室,快乐地奔走于东西方之间。他的每一次亮相均会让人的眼球定住,因为你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他为自己设计的造型,或者是齐腰的长头发,或者是穿件印有美丽无比的花朵的恤衫,或者干脆围一条沙龙似的皮裙。李东田这样那样出现时,倒也不难看。
李东田(右)和模特胡兵
造型设计师李东田知道自己很酷:“前卫和另类就是指别人不敢做的我去做了,然后别人来模仿我。”
李东田很喜欢这个把自己和别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职业。“这个职业的魅力不在于我可以和漂亮的模特、明星们在一起。在我眼里没有漂亮的人——你们所看到的漂亮的人,是我的手把她们变漂亮的。我从来把坐在我面前的人当成一张画纸,画成什么样,怎样画,由我决定。”他的顾客几乎包括了所有具备或大或小知名度的演艺人员,他说:“我把她们的光彩发挥到了极限。”
李东田在美国的工作也是做造型设计,西方人能够接受他的原因是他“做得够好”。他声称自己从不说“凑和”、“还可以”等等意思含混的语言,这种说话方式表明了造型设计师对时尚的把握程度。
李东田不参加美容、发型比赛,“得奖没什么用”,为了得奖制造出的怪异不代表时尚。“打个比方,时尚就是这个冬季流行灰和红两种颜色,紧跟着的流行色是从红演变下来的较透明的粉和灰色过渡成的白色。这是推理游戏,需要大伙儿齐心协力。再说,很多人不适合流行的东西,她们适合专属她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美国生活,我形成了一种态度,健康地生活。我爱护自己的皮肤,这样我才会想到爱别人;我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给城市带来一丝生气,促进社会的繁荣;我为自己设计发型和颜色,因为头发是生活中的一种Style。我努力把生活变得积极、更积极。我知道关于我的说法特别多,不理它们。别人议论我是对我的关心——活一辈子没人理会,多郁闷!”他根本不在乎我对他“中性”的评价。他的眉毛是文过的,“上学时一位同学学了文眉技术拉我当实验品”;眼睫毛烫了,不夸张地刷了层睫毛油。“这个社会男女平等,男人当然应该注意他的脸,它是进取的表现。”
李东田懒得在媒体上开“形象设计”专栏。“我希望做专业性强的指导工作。平常人在我心中是另一种概念。我用最前卫、顶尖的东西影响专业人士,他们更接近生活,由他们去影响平常人好了。我个人有多大号召力?”
在李东田的工作室里工作的是一群时髦的新生代。李东田反复对他们说的话是,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剪头发、化妆的师傅,“在我这里只能做艺术家。剪头发和雕塑、绘画一样,都是艺术”。 李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