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销书与排行榜:从《完整的人》到《吸血鬼阿曼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武夫)
今年美国的圣诞购物高潮期,出版界似乎并未把精力放在推出新作上,而是着眼于回顾一年来的佳作,让读者购买原先错过的新书;而在那长长的清单中,为日常生活实用的书籍胜于文学作品。看来书籍市场也更讲实际了。
从本期的畅销小说新作来看,共有4部。占据首席的是《完整的人》。
其作者汤姆·沃尔夫已年近70,从事写作有35年的时间。有人把他比作美国文学界的水粉画家(相对于油画家而言),意思是说,他笔下的美国色彩明快,笔触轻松。不过文学圈子中的严肃作家和批评家们起初认为他烦人,直到1987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虚荣之火》(The onfire of Vanities)问世,才引起舆论大哗。那是一部篇幅极长的小说,把纽约的市井风貌,上起华尔街下至贫民窟,描写得淋漓尽致。坚持严肃文学观点的人却更无法容忍他了。但是在学术圈内始终没有贬低他。这恐怕是由于他在那部长篇出版后为《哈泊仑》所写的文章中争辩说,他的那种长篇小说写作手法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引起了同行们的不满吧。
如果说《虚荣之火》的成功造成一些人神经衰弱的话,这部《完整的人》大概会使那些人自杀了。实事求是地说,这两部作品或许还远远称不上美国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但就其涉及的广度而言,说是美国社会的微缩景观大概不为过。有的评家甚至为他辩解说,对他的作品如果吹毛求疵,谁的作品又没有缺点呢?
《完整的人》的情节难以概述。但大体上有两条线索。一条线是主人公查理·克罗克(Chadie Croker),是个妄自尊大的白人,在亚特兰大做房地产生意。他的王国和他的人格一起急转直下,眼着就要破产。另一条写的是黑人橄榄球明星法瑞克·法农(Fareek Fanon),他被指控强奸了一位杰出的白人商人的女儿。这两个事件如同两条滔滔大河融成一条巨流,把整个亚特兰大卷了进去,也冲走了。查理的妻子、他的银行职员、他的白人生意朋友、他的黑人法律对手、他原先的雇员,全都各有一本难念的经:沃尔夫笔下的人物似乎都以麻烦开始,而且越陷越深。而且那些不幸最后都集中找到了查理。
该书很容易被认为写的是种族的主题。确实这方面的篇幅很多,但种族问题只是附属于一个更大的主题,即旧南方农耕价值观——无论如何也是旧南方农耕价值观上的新南方概念的消亡。作者并没有像以福克纳为代表的南方文学那样以一种伤感来看待这一消亡,而是对这一现象加以研究,而且洋溢着作家特有的喜剧风格。于是,体现旧南方农耕价值观的查理·克罗克就成了他的实验室中的小白鼠。作家一方面创造了这一人物,一方面又把他置于与他处处作梗的整个当代社会环境中。而且作家也只是真实地写出这种斗争,并没有指出谁胜谁负。在某些象征性情节中,他反倒像是查理的副官长。如查理对于新一代商学院毕业生不以为然,看不惯他们离不开计算器的作派。他接过一个计算器,按下2+2,都得不出4,原来要按+2加+2,才=+4!
上期就已上榜的安妮·莱斯的《吸血鬼阿曼德>是她的吸血鬼系列的最新一部著作。读者当然不难想见,她的“吸血鬼”都是现代人在某些历史时期的化身,其中绝不含恐怖成分,而是饶有趣味。笔者曾在美国向一群高中生询问哪位作家他们最爱读,得到的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叫答:安妮·莱斯。
在这部新作中写的是阿曼德试图调和人们对吸血鬼的迷信和他们对基督的虔诚。
故事的背景开始是16世纪的意大利。阿曼德还是个男孩的时候便遭绑架,被卖身为奴,给带到吸血鬼马利乌斯治下的威尼斯大殿,得以高高兴兴地学习历史、绘画和法律。后来,马利乌斯打发阿曼德进入一家活人的家庭,他们在这家人中作祟,维持他们对吸血鬼的迷信,专门捕食“坏人”。不幸,他们这一善行和人道主义作为惹恼了一伙恶魔式的更正统的吸血鬼团伙。他们在摧毁了马利乌斯之后,强迫阿曼德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故事的下半部又到了现代社会,展现了阿曼德对种种事件的看法——这是莱斯迷们都了如指掌的手法和观点。一次他看到一个上面印有基督面容的残片,在神秘的运送中被人捉到,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经过一个富有的孤女及其无赖同伴的祈祷,阿曼德才得救。随后他便随他们二人一起到达美国的新奥尔良。阿曼德在那里本想靠吸血鬼李斯塔为生,但李斯塔在神秘地与基督本人会面之后即昏厥小醒了。故事的结局照例是为下一部书做出铺垫,这也算是莱斯的一种“且听下回分解”吧。
托中的基督和吸血鬼显然是人性中善与恶的两个极端。但吸血鬼中行善和讲人道的一派恰恰调和了善与恶的对立:只要一心向善,恶是可以转变的。
法国《快报》周刊12月2日畅销小说排行榜
1. CONFIDENCE POUR CONFIDENCE《肝胆相照》Paule constant保罗·康斯坦
2. UNE SI LONGUE NUIT《如此漫漫长夜》Mary Higgins Clark玛丽·希金斯·克拉克
3.LES PARTICULES ELEMENTAIRES《基本元素》Michel Houellebecq米歇尔·胡埃勒贝克
4. LA TERRE DES VIALHE《维亚勒的土地》Claude Michelet克罗德·米什来
5. LE LOUP MONGOL《蒙古的狼》Homeric奥美里克
6. HISTOIRES D' ENFANCE《童年故事》collectif 合集
7. LE MANUSCRIT DE PORT-EBLE《艾伯港的手稿》Dominique Bona 多米尼克·伯纳
8. LE DIT DE TIANYI《天姨语录》Francois Cheng 弗朗斯瓦·陈
9. LES THEATRE DU PERROQUET《鹅鹉的戏》Denis Guedj 丹尼斯·哥迪
10.LE PERE DE NOS PERES《我们父亲的父亲》Bernard Werber 贝尔纳·韦伯
年底时分,几本与中国有关的书在法国同时推出,颇引人注目。榜上第五名《蒙古的狼》是《解放报》记者奥美里所写,他以生活化的文笔写出了成吉思汗一步步征服欧亚的辉煌历程,让读者不能不为伟
人的业绩所震撼—“成吉思汗的军队开过来了,连看3天才能见到队伍的尽头;成吉思汗的军队撤回去了,沙场白骨堆得比金字塔还高。他就像拿破仑一样,他的命令无人敢违抗;他就像恺撒一样,以高
贵的罗马风格带兵打仗。从黄海直抵黑海,如果你想穿越他的疆土,请你打算好连走300万步!”这部历史小说有生死友谊,有浪漫爱情,有血有泪,《快报》书评说“它写得如此之好,以至于任何人读完之后,都会忍不住掩卷长啸,一如当年草原上狼一般生存和战斗的蒙古勇士。”
榜上第八名《天姨语录》(音译)则是一个在法国生活了50年的中国人的自传。弗朗斯瓦·陈在异国他乡历尽磨难,但是他渐渐超越孤独,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精神的世界找到了故乡。"11月,陈先生一下出版四部作品,一本石涛绘画研究、两册书法研究和一部感人的自传,在法国出版界和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法国人称他是“中国文化与法国艺术之间的信使”,“在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非小说类图书中还有一部《善之花》,作者米歇尔·巴里东将中国园林艺术的林林总总娓娓道来,从历史到文学,从建筑到哲学,无所不包,无所不谈。《新观察家》称这部作品“引领人们进入了东方的世界,让法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观”。 文学查理作家畅销书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