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的三种解读之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锋)
1998年刚开始没几天,1月10日上午10时50分,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一个名叫张家垠的自然村,突然在短短的几十秒里消失了。这次6.2级的地震共夺去了47人的生命。
“太可怕了,”62岁的邢海老人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依旧神情紧张,“地上裂开了好几条大缝,随着震动一张一合,就像大地在拉手风琴。”这次地震给原本就很贫穷的小山村造成巨大灾难,全县20多个乡,1224个自然村共损失财产15个亿。
1998年就是在这样不幸的灾难中展开的。据一家环保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最新报告估计:1998年发生的地震、暴风雨、水灾、旱灾和火灾,已给全球造成至少8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比整个80年代损失的总和还要多。报告说,至少已有32000人死亡,3亿人因此失去家园。
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来说,7月17日的海啸来得太突然,北部海岸阿罗帕村的2000多居民,在听到警报仅仅一分钟之后,就被一堵巨大的水墙吞没。海啸绵延48公里。“除了椰子树,什么都没了。”仅一个西塞皮克省,死亡人数就超过3000。
到10月,袭击整个中美洲的飓风“米奇”更是淫威肆虐,飓风所到之处,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共造成11000人死亡。仅洪都拉斯,庄稼几乎全被摧毁,全国半数人口被迫疏散,经济损失达40亿美元。
令中国人不能忘记的,莫过于8月间长江流域的全面水灾。据民政部灾情公告,这次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致使3656人死亡,倒塌房屋733万间,受灾人数2.3亿,农作物受灾2544万公顷,绝收6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占全球灾害损失的1/3。这场灾难,对于一个刚刚摆脱贫困,正积聚所有力量谋求美好生活的民族来说,实在是一个过于沉重的打击。
厄尔尼诺之后是拉尼娜,大自然以它自己的方式回应着人类的侵犯。世界观察所的报告指出,1998年最严重的灾害,除却自然因素,都越来越多地涉及人为成份:过度砍伐森林、人水争地、温室效应、生物灭绝等等,都是“天灾无常”的重要原因。
似乎为了补充和验证,继4月赤潮突袭珠江之后,9月13、14日,渤海又发生3000平方公里的大面积赤潮,这次渤海海域的灾难性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亿元以上。而且专家警告,从长远看,如果听任渤海污染,30年后,它就有可能重蹈日本濑户内海的覆辙,成为死海。在一切天灾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共谋或许是我们自己。
人与天也需要对话。人类独自的时代已经过去,灾难是自然的一种语言,人类应该倾听。
张北地震
1998年1月10上午10点50分河北张家口张北地区发生6.2级地震。全县20多个乡,1224个自然村共损失财产15个亿
“米奇”袭击中美洲
10月中旬,飓风“米奇”扫荡中美洲。致使该地区连降暴雨,洪水泛滥,短短半个月内1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长江全流域洪灾
7、8月间,中国长江和松嫩流域相继爆发全流域洪灾,365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人民币
印尼发生暴乱
1998年动荡的印尼经济出现30年来的首次衰退,严重的经济崩溃引发了数百万印尼华人的人生灾难
然而事情又不是那么简单。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地球上,许多貌似公理的命题都值得警惕和探究。比如有人已经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有人还在生存线上挣扎,于是,生存与发展,权利与义务便在“人与自然”这个命题上演化出两难的纷争;“发展”这个硬道理,没有止尽的消费主义浪潮,比人口更为膨胀的欲望,或许才是比厄尔尼诺更为莫测的灾难。美国当代重要的批评家桑塔格女士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得有一个近乎全球的生态灾难才能迫使我们重新考虑新的世界制度。”莫非这就是灾难的意义?
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现实,也是我们的宿命。
比较于中国张北,更为严重的一场地震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始发于1997年中的亚洲金融危机已持续一年,人们曾以为这场灾难会很快结束,但现实一再打破乐观的预期,并终于冲击到被称为“世界股市堡垒”的纽约股市。8月31日,道-琼斯指数狂泻512.61点,跌幅6.4%,纳斯达克指数也暴跌140.43点,创历年来单日下跌之最。美国金融资产市场损失高达23200亿美元。同期日元大幅贬值,日经指数跌破14000点,日美元汇率首次跌破147∶1大关。与此同时,俄罗斯金融形势也全面恶化,股市、债市、汇市全线下跌,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新的政治危机。一些亚洲国家也开始对自己向全球经济开放是否明智抱怀疑态度,印尼首都雅加达的街头出现了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游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已实行了货币管制……提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9月7日在一篇文章中向世人发问:“会发生世界性经济灾难吗?”国际问题专家吉姆·曼不无伤感地叹言:在全世界的股市暴跌中,我们正目睹一个天真的全球主义时代消失。
然而,吉姆·曼的预言过于草率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虽然还不是坚不可摧,倒也不至于那么脆弱。接近年终,各国政府基于各自的利益和共同的命运开始自救和互救:日本整治其银行系统,美国两度压降银行利率,西方七国为IMF注入新的资金。11月起,纽约股市开始反弹,到23日,道-琼斯指数突破9000点,创纪录新高……FED主席格林斯潘表示:有迹象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恐慌正在减退。
短短几个月,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在生死线上走了一个来回。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危及亚洲及全球经济的灾难中,中国政府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成为亚洲国家一个坚强的支点。11月30日,中国银行行长戴相龙进而表示:中国将珍视改革成果,坚持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不会恢复外汇管制。中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了一个成熟政府面对灾难时的沉着和信心。
固然,危机还没有过去,初现亚洲的微弱之光还很难说就是全球复苏的真正黎明,一切还在过程之中。不过没关系,从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到1987年的世界股市暴跌,我们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全球性经济灾难,每一次灾难,都伴随着我们对自己更深入的认识。重要的是,灾难中我们学会了确立自己的态度。正如迪克斯坦在描述60年代美国社会时所说:如果我们尚无理由欢欣鼓舞,我们更没有理由抱怨和沮丧。
曾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肇事者的“坏孩子”索罗斯十分反对经济学上关于人对市场有完全认知能力的假设。这位谦逊的狂人提出了“开放社会”的概念:即人的行动基于不完备的知识,没有人掌握终极真理。据说这是二战期间逃避纳粹追捕的经历给他的最大启示。不管索罗斯在亚洲危机中做了些什么,其“金融哲学”值得我们不带偏见地多加琢磨。
1998年动荡的印尼经济出现30年来的首次衰退,据预测至少有20%的负增长。印尼盾贬值80%,780亿美元的外债无法偿还。严重的经济崩溃终于引发了数百万印尼华人的人生灾难。据国际有关人权、妇女组织揭露,在5月印尼爆发以华人为主要攻击目标的大暴乱中,共有468名华裔妇女被强暴,最小的年仅9岁。印尼总统承认:这是印尼历史上最不人道的事件。
比尔·克林顿焦头烂额
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个人生活在1998年发生严重危机,一段性爱隐情致使这位美国第53届总统的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中东临时和平协议签署
中东和平与克林顿的个人危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因特网”粉墨登场
9月11日是网络史上的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新恐怖主义威胁人类文明
8月7日,美国驻东非两国使馆相继发生恐怖爆炸。恐怖主义在1998年第一次成为联合国大会主要议题
俄罗斯形势恶化
伴随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蔓延,俄罗斯金融形势全面恶化,继而引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图为10月7日抗议者在莫斯科红场示威游行
在这起非人道的暴行中,年仅19岁的华裔中学生伊达应该被我们记住。这位性格开朗柔顺的华裔少女在“五月暴乱”中目睹自己的同胞惨遭蹂躏,愤而参加“人道主义志愿者”组织,对受害者展开取证调查,随之而来的绑架和暗杀的恐吓没有使她退却,可在人权组织安排前往联合国作证的前夜,她惨遭杀害。警方证实,死者“腹部、胸部、胳膊和颈部多处刀伤,脖子几乎被割断”。验尸报告显示伊达是被奸杀的。伊达的生和死,向我们显示了一位19岁少女面对灾难时的勇气和尊严。
用“灾难”解读1998年似乎有些于心不忍,但我们接受生活本身的昭示。灾难作为一种极端的形态使我们更接近生活的本质。人们关心灾难,是因为灾难往往触及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敏感之处。同时,灾难性事件中,也蕴藏着社会情感、道德观念和政治气氛的深刻变革。
1998年有三部进口大片票房卓然,在国内引起绵绵话题。《泰坦尼克》在世纪沉船的灾难中歌咏爱情;《天地大冲撞》则描摹了人类面对彗星冲撞地球这一劫世灾难时的种种人情世态;《拯救大兵瑞恩》的主角是战争,从中我们看到人在战争灾难中的种种非人性和无奈。
你可以认为三部引起轰动的影片都以灾难为背景是种巧合,但一家调查公司对《天地大冲撞》观众的调查还是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58%的观众看电影是因为“对灾难感兴趣”;80%的人认为彗星撞地球“会发生,但我赶不上”;52%的观众对影片“灾难中人性的刻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7%的人认为“如果彗星真撞上来,科学帮不了什么忙”。
很难解释人们对灾难既恐惧又好奇的心理,什么样的反应或许折射了人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心情。芝加哥德波尔大学的巴特列特教授认为:“每当人们无法理解某件事情的真谛,而且周围所有事又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时,便通过等待‘灾难’的方式以了断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真不知是灾难毁灭了人还是拯救了人。
1998年对灾难意义不确定性的最好注释,莫过于比尔·克林顿了1998年绝对是克林顿的灾难年。这位美国第53届总统和白宫实习生莱文斯基的情爱故事,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借助网络神话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映。人性、科技、制度、文化、民主和自由,从来没有一个灾难性的个人事件衍生出如此丰富的话题。
1998年9月11日是网络史上一个值得记住的时刻。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关于克林顿性丑闻的调查报告在这一天上网。一时间网络以它时效、容量和覆盖面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战胜了所有旧有媒体。就像1876年3月10日贝尔第一次用电话向他助手传达指示,就像1936年11月22日希特勒主持柏林运动会的形象标志电视时代的开始,因特网终于在1998年9月11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只是,这次网络形象的宣传建立在对另一个人形象及尊严灾难性地侵犯上,这个事实让人们不由对这个世纪骄子的神话保持警惕。
旷日持久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使长期在低谷徘徊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战后50年来主宰日本政治的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7月13日引咎辞职
据报道,仅在斯塔尔报告公布后的一个小时,全球使用者就下载了62000份报告,CNN网址11日下午每小时处理阅览页数高达420万,足足为8月道-琼斯指数惨跌500点时的两倍。由此,克林顿的个人灾难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正像匈牙利一家电视台的新闻评论员质问的那样:“究竟谁更可耻?是发生了这件事本身,还是全世界都抢读这份报告?”
克林顿的个人灾难在1998年还有一个不引人注目却极其重要的延伸,那就是10月23日巴以签订的中东临时和平协议。据报道这次和谈十分艰难,阿拉法特重病缠身,内塔尼亚胡出尔反尔,以至签订协议的前7个小时克林顿下了“达成协议要么现在要么永不”的严正通牒。
最后克林顿总统笑得很开心,他为美国赢得了一场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他将与这次和谈一起被写入历史。同时,这也是他个人的一次胜利。面对记者,克林顿亲口形容这是他的一次“赎罪旅程”。就在和谈开始前不久,国会刚启动对克林顿的弹劾程序。这也许正是他力促中东和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原因。把中东和平协议与一条残留异物的裙子扯在一起或许有些勉强,但历史往往就在这种不经意处表现出自己的逻辑和幽默,谁知道呢?
巴以和平协议的签订,使中东人民又一次远离战争的灾难,然而地球并不平静。5月,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南亚次大陆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悍然核试验,引发又一局灾难性核竞赛游戏。印巴间半个世纪的对抗和军备竞争因此急剧上升,给全球核裁军努力带来沉重打击。
发展和和平是当今世界主题,但我们须臾不可忘记战争遗留给我们的创伤和灾难。自二战以来,全球在历次武装冲突中埋下的地雷共4亿颗,其中未爆地雷1亿颗,遍布5大洲60多个国家。每年1万多人触雷身亡,数万人被炸伤残,地雷成为困扰人类安全的大问题。10月中旬,中国正式批准国际扫雷方案,签署了《地雷议定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又一重大努力。
但是,也有人总想抹平战争的灾难,甚至把曾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创伤的侵略战争美化成“民族解放的义举”。5月9日,一部为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招魂的影片《自尊》在日本上映,右翼分子借此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这种对历史灾难的歪曲被国际社会视为“极其危险的信号”,表现出日本典型的“民族自虐”心理。
与此相应,2月13日东京地方法院首次审理日军731细菌战诉讼案。对于原告的诉状,日本政府以“国家无答责”为由拒绝谢罪赔偿。法庭上原告王选陈述:“这场审判是审判本世纪最大的国家犯罪,是在审判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战争暴虐和灾难……”这是一个普通中国公民对战争的态度。审判是为了灾难永不再来。
当然,“灾难永不再来”只是人们的美好向往,这纷乱的世界即使没有战争,暴力和死亡的灾难也须臾不曾停止。
8月7日,美国驻东非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国使馆相继爆炸,这起1998年最为惨烈的恐怖主义事件致使248人丧生,受伤者更高达4300人。仅仅9天之后,北爱尔兰又发生了30年来死伤人数最多的爆炸事件,给刚刚开始的北爱和平进程蒙上阴影。
恐怖主义是对我们日益宽容和开放的社会及世界各地无辜人民的严重伤害,其行径的暴虐和不可预测在1998年给数以亿计的无助平民带来恐怖和不安。1998年3月,德国卫星电视一台播放了一部电影《歌剧院舞会》,轻歌曼舞之下掩藏的恐怖杀机让和平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不寒而栗。
恐怖主义在1998年第一次成为联合国大会主要议题,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挑战。让人不解和无奈的是,这种挑战可能来自于民族纷争、阶级报复和刑事犯罪,也有可能来自于反对核扩散、环境保护甚至呼吁人权,用灾难对抗文明,以暴力追求和平,人类行为的诡异和荒诞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灾难并不总是表现为战争和暴力,有时它就是我们普通人生活的困境和命运。1998年,一些灾难性事件残酷地袭击我们,断送了许多人原本和平宁静的生活。发生在中国农历新年间的朔州毒酒案,使27个农民兄弟带着致命的醉意死去;2月18日,台湾华航C1676班机降落时坠毁,机上208人全部遇难;5月间分别发生在河南、宁夏的两起煤矿瓦斯爆炸,致使45位矿工永远留在地下;8月,3名登山勇士突遇雪崩,年轻的身体长眠于海拔5100米的博格达雪峰;25岁的俞寒冰在1998年春节头一天成为孤儿,因为不合格的水煤气在一夜之间夺走了她6位亲人的生命。这里还应该提及一位少女的逝去。11月18日,在那个期待流星成雨的凌晨,14岁的中学生马珺被一中年男子拐骗,残酷地伤害致死。现实的灾难无情粉碎了一位少女关于星空的期待和幻想。
5月,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南亚次大陆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悍然进行核试验,给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蒙上阴影
这都是些普通的生命,在各自的生活里经历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死有的是由于天灾,有的由于他人的贪婪,有的是缘于生命的勇敢和激情,有的则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不幸的死亡了结了这一切。生活还很美好,可他们不能继续了。他们都留在了1998年。
前往麦加朝觐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功课之一。今年有230万穆斯林参加。作为朝觐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向象征邪恶与灾难的石柱投掷石块,以表示终生与灾难作斗争。可4月9日,不幸发生了。在朝觐中有150余人因拥挤和践踏丧生。已经很难揣测教徒们面临死亡时的心中所想,但这一事件本身或许正彰显了人类抗击灾难的永恒使命和可能为此付出的代价。
好了,重述和解读这一年里我们所历经的灾难实在是一趟过于沉重的旅行。在1998年岁末让我们把眼光投向遥远的宇宙起源。
1998年2月5日,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斯蒂芬·霍金提交了他的最新论文:《没有假真空的开放暴胀》,使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
霍金认为:在大爆炸之前的一个瞬间,宇宙只是一个豌豆状的微小物质,它是悬浮于没有时间的空间内,这个空间在无外力因素下发生了一次迅速扩张,这种扩张发生在宇宙大爆炸前短暂的一瞬。西方科学界认定:“霍金对宇宙诞生之前的一瞬间所进行的最新研究可能使他解开了宇宙间的最大奥秘。”
可是,创造如此奇迹的科学天才竟是一位身患重疾,肌肉萎缩,不能说话,无法直立,只能用3根手指敲击电脑的残疾人。医学上判断患此症者一般活不过两年,可霍金已与灾难性疾病斗争了36年。在疾病面前,霍金实现了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不可抗拒的最高智慧和尊严。
让我们在对霍金的崇高敬意中结束1998年。
飞机空难
1998年共发生大大小小8起飞机空难事件,死亡近千人
马旻之死
11月18日,中学生马旻因出外观看流星雨时惨遭杀害
朔州毒酒
1998年农历新年期间,计有上千人因饮用朔州假酒中毒,其中27人致死 灾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