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的轰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整个1998年夏天,占据了古根海姆博物馆著名的螺旋形展台的是100多辆摩托车。在这次轰动一时的名为“摩托的艺术”的展览上,人们既可以看到1868年的蒸汽动力三轮摩托车这样的老古董,也能找到最新由意大利制造的,仿佛只有超人才能驾驭的超强动力摩托车。一些评论家对把这些机器放进博物馆颇感不满,其中《新公众》的艺术评论家杰德·佩尔就把这次展览形容为:“一小群自恋狂的一次最矫揉造作的自我展示。”

不过,至少这次展览的观众并不是一小群,参观展览的人数已经创下博物馆建馆6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截至9月20日展览闭幕为止,观众人数已经达到28万。当然,参观摩托车展的观众会有别于参观康定斯基、毕加索之类画展的观众,但其中也并未发现身穿皮马甲、臂带文身的嬉皮士。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主管对举办这类展览的解释是:“我们不能总是盯着莫奈和简约主义。我们必须保持博物馆思维的敏捷。摩托车展正可以改变博物馆的节奏,同时使人们好奇地等待知道下一次展览会是什么。“我们并不想以此轻视艺术。”

的确不是,因为这些结构复杂、精巧的机器本身就堪称艺术品。从陈列的摩托车的外形演变变化中,人们甚至可以发现布朗库西式的简约化过程。的确,摩托车不同于巴罗克绘画。不过,如今充斥在许多博物馆中的宝剑、披巾之类的展品在当年也不过是些普通的日用品。

最为有趣的是,与摩托车展同时举行、陈列在侧面画廊的是一位不知名的、画风阴郁的世纪末画家的个人画展,标题是“来自孤独与光明的丹麦画家”。与旁边摩托车展熙熙攘攘的观众相比,这一画展上三三两两的观众倒的确能够体会到画家的孤独。

博物馆中的轰鸣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