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春夏纽约戏剧舞台一瞥

作者:娜斯

(文 / 娜斯)

'98春夏纽约戏剧舞台一瞥0

百老汇与托尼奖

美国的电影基地在洛杉矶好莱坞,戏剧之城则是纽约百老汇。所以一些剧院出身的明星,还是愿意住在纽约而不是洛杉矶。纽约90年代一扫不振之气,各方面都很兴旺。一步顺,步步顺。今年,百老汇商业剧院也出现格外的旺季,收入创历史最高,托尼奖的评选竞争激烈。在音乐歌舞剧方面,《狮子王》虽然是迪斯尼旧戏,但创意新颖,与传统百老汇音乐剧有很大不同,有很多新实验,其女导演泰勒也兼舞美设计,将其在东南亚学习木偶戏的心得充分发挥,经营独具匠心、想象辉煌的非洲艺术风格的舞台效果,也因此成为百老汇托尼奖第一位获奖女导演。另一出百老汇新音乐剧《拉格泰姆》改编自著名小说,说的是世纪初的纽约故事,将传统型美国音乐剧发扬光大,与《狮子王》竞争激烈,但败于“狮威”。

另一方面,《狮子王》和《拉格泰姆》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为它们由迪斯尼等大公司制作,开动所有商业促销机器,使百老汇进入了好莱坞式的垄断形态,对小型制作会很不利,对观众也没有什么好处——它更多靠游客观众,票价高居不下,也许会使百老汇更追求“大剧”的商业效果。

尽管美国人总感叹这里的戏剧文化在影视侵蚀下比以往大有式微,与欧洲也无法相比,但每晚几十出戏可供挑选还是有的。今年的托尼奖是女性、外籍军团、新人大获全胜。话剧方面,最佳导演也为女性,由爱尔兰写母女关系的《里南的选美皇后》一剧的Garry Hynes获得,最佳话剧则原本是一出伊朗裔法国女作者创作的法语戏,先被译成英语在伦敦上演,后又搬到纽约。剧名叫《艺术》,只有3个演员,对一幅极简主义画作发生争论——那画是一片空白。好友因为对这画倒底是不是艺术而争论不休甚至颇伤感情,一位还动了手——楞把那“画”上加了几笔。此剧颇获观众欢迎。

百老汇的话剧评选分新作与老戏。今年的老戏有阿瑟·米勒的《隔桥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罗马尼亚现代派剧作家尤奈斯库的《椅子》,都获多项提名,前者获奖,后者也观众踊跃。

新戏中获3项提名的还有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金童》。黄当年由一部颠覆经典的《蝴蝶先生》一举成名,此番的《金童》是寻根之作,全部由亚裔演员出演,写世纪初他祖父及其妻妾之家的故事、东西文化冲突等,评论、上座却不理想,现已停演。

音乐剧中,还有一部重演经典戏《Cabaret》,虽然是老戏,导演有很多翻新,大获成功。Cabaret是夜总会或高级餐厅歌舞秀的意思,这种形式在二三十年代的欧洲特别流行。《Cabaret》一剧,表现了20年代柏林的颓废风情,导演将剧场设计成看此种歌舞秀的形式,观众坐在桌边,还可以喝饮料。此剧的男女主演都是英国戏剧舞台上的高手,双双获音乐剧最佳男女主角奖。英伦三岛的戏剧传统比美国深厚得多,所以英国演员获奖是常事。此剧女主角娜塔莎·理查德森,出身英国戏剧世家,其父其母(瓦妮莎·拉德格列夫),其祖父其祖母,都是英国戏剧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丈夫利昂·尼森也是戏剧出身,今年也在百老汇主演话剧《奥斯卡·王尔德》中的王尔德。这二人几年前首次在纽约百老汇登台,合演尤金·奥尼尔名作《安娜·克里斯蒂》,大过演技瘾,双双获当年最佳男女主角,斯皮尔伯格也是因去看此戏演出而决定由利昂·尼森演《辛德勒的名单》。娜塔莎·理查德森说,在英国她家庭的名声太大了,所以她住在美国,在纽约而不是伦敦的百老汇演戏。此时,她的母亲和祖母也来美国巡回演出一个由契诃夫话剧片断组成的小戏,完全是实验性质,不是商业演出——瓦妮莎·拉德格列夫不仅是戏剧明星,在电影界也很成功,可是还在做这种基层的事,令人钦佩。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春季演出

百老汇的一系列商业剧场,都在百老汇街中城一带,租给剧院公司演出戏目。百老汇外围,有外百老汇,继而外外百老汇,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偏锋的实验剧场、小剧场。无论如何,像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这种固定的大剧团,美国却没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这么说来北京“人艺”大可骄傲,可是“人艺”每年不演几出戏,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则是每个剧季都要有一整套剧目的,每个演员都要在其中演若干角色。它光是固定剧场就有五个,在首创地斯塔福特和伦敦都有演出,并且每年在英国巡演,并经由基金资助定期在世界各地演出,演出之外,还参与很多教育性活动,向公众传播莎士比亚艺术。

莎士比亚剧院恐怕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剧院。它以英国斯塔福特为基地,专演莎士比亚戏剧起家,60年代在伦敦购得另一基地将剧目扩充到现代作品,从此发展为兼有传统与先锋的多元化剧院。目前,它的每季演出包括起码两出莎翁剧作,一出早期或被忽略的欧洲经典,或者当代实验剧作,以及有可能四百年未曾上演过的伊丽莎白时代旧戏。此次在纽约的演出就有《哈姆雷特》、《亨利八世》、《Cymbeline》三部莎氏作品,现代剧作家贝克特的《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Krapp's Last Tape),以及15世纪晚期道德剧、无名氏作品《凡人》(Everyman》。此回的《哈姆雷特》来了回“多媒体”,开场和结尾用黑白影片,表现哈姆雷特与父亲在一起的童年镜头,中间哈姆雷特派艺人演出父亲被谋杀场面,则用的是皮影戏,整个剧的时间背景搬到现代,哈姆雷特不像以往的高不可攀,而更像普通人面临困境。但是总的说来,这个制作风格上不见突出。

'98春夏纽约戏剧舞台一瞥1

纽约戏剧节剧照  

'98春夏纽约戏剧舞台一瞥2

'98春夏纽约戏剧舞台一瞥3

拿莎士比亚颠来倒去地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纽约外百老汇的一出《R&J》引起注目,就是对《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最新颠覆——像伦敦曾有出全部由男舞者演绎的《天鹅湖》一样,这回的罗与茱成了寄宿学校里的同性恋。角色一共缩为四个,但是基本的情感关系仍可循势发展。

林肯中心艺术节与《牡丹亭》风波

'98春夏纽约戏剧舞台一瞥4

'98春夏纽约戏剧舞台一瞥5

《牡丹亭》未能来美,不管怎么说是一件憾事。中国戏剧能在美 国上演的机会本来不多,能在林肯中心艺术节这样大的场合“秀”一下,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西方现代戏剧对东方的关注人所共知,事实上,此次莎士比亚剧团的一个剧目《Cymbeline》,就借鉴日本歌舞伎形式。

欧美各地一到夏季,就充满了大小各种艺术节,林肯中心艺术节就是纽约每年一度展示世界各地艺术团体的机会,分为话剧、歌剧、音乐、舞蹈等项目,今年的节目,有斯图加特和汉堡芭蕾舞团,有以色列、西班牙、英国、美国本地的话剧团,有纪念伯恩斯坦的音乐会……《牡丹亭》在其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主办者打出“全本”旗号,剧场采用中国戏院形式,观众可以进进出出,吃东西等等,很是吸引人。戏剧是一种文化,其中剧院形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戏曲,跟中国的舞台形式、剧院形式,是一体的东西,能在纽约一并出现,也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有人说布莱希特“误读”京剧,然而所谓跨文化想象,误读似乎不可避免,有时甚至是创造性的。美国的东方迷们对昆曲大感兴趣,自然是知道它比京剧更古雅,颇有点附庸风雅的感觉。然而无论如何,西方的歌剧到中国去演,东方的歌舞到西方演,总是好事,可惜的是,《图兰朵》进了太庙,《牡丹亭》却没来成纽约。

风波期间,因《纽约时报》文化版一位编辑本来任职林肯中心,是《牡丹亭》计划的策划者,所以《纽约时报》自然而然对林肯中心大加褒扬不遗余力,对上海文化局口诛笔伐也不留余地。中国读者虽然大多对《牡丹亭》不能来美感到遗憾,但与《纽约时报》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对林肯中心和陈士争也有很多看法。这中间,中美文化在运作层面上的很多冲突都一一浮现,让人无可奈何,很难一言以蔽之。很多人对林肯中心的教条作风不满,但是不管怎样,忽然在最后时刻闹成风波,不予放行,上海文化局的做法也算不上聪明。

意大利人与张艺谋合作愉快,《图兰朵》也成功抵达中国,《牡丹亭》却恰恰相反,这印证了我一直有的一种感受,就是中国人与欧洲人更易合作些,或许都是老文明里出来的缘故。所谓中美文化交流,像《牡丹亭》这样最后搞得鸡飞蛋打的事情,并不稀松平常。如何良好沟通,还有待双方都做学习。

《牡丹亭》虽未来美,林肯中心艺术节倒也还有不少节目。林肯中心艺术节资金之庞大,从来让人咋舌,组织者也总是在叫好与叫座之间搞平衡。比如今年的戏剧剧目,就有绝对票房保证的莎士比亚《第十二夜》。整个制作用导演的话说,是以水和音乐为基本意象,舞台上倒处是流水潺潺,设计极受好评。整个戏的风格抒情流畅,还有影视明星海伦亨特等出演,成了大受欢迎的节目。

另类风格的代表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La Fura.dels Baus剧团的网络空间《浮士德》——(F@ust: Version 3.0)。如果非得给La Fura dels Baus戏院归类,你可以说它是解构派。它是一个年轻人组成的剧团,人称巴塞罗那戏剧界的“坏小子”,不按文字剧本排戏,只在街头和仓库之类的地方演出。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出现把他们展现给了世界观众,一举扬名。这出解构歌德名作的新戏号称是他们第一个有文字剧本、在正式剧院里的演出。网络空间乃是今日地狱,我辈灵魂在其中惶惶不可终日。演员们的形体动作多过言语,即使开口,也是支离破碎的断言残句……舞台上五花八门的道具、效果……有人说,他们是百老汇的MTV。不过,这个制作观众叫倒好,剧评也不佳。

我倒是对他们的露天表演、流动宗旨很欣赏。古希腊的露天剧场,中国农村的露天戏台……戏剧,本来是与人近的一件事,什么时候搞得越来越正襟危坐了?我觉得没有这些“野台子”的存在,也就算不上有真正的戏剧生活。夏季,纽约的公园、停车场等处也会有免费的表演,如公共剧院每年在中央公园演莎士比亚,下城的华盛顿广场今年有《樱桃园》。实际上,在这方面,芝加哥更胜一筹,因为地皮相对便宜,芝加哥的剧团随便在阁楼、库房等地都可以演出,所以虽然在规模上次于纽约剧界,但被认为比纽约更少商业气息,更多艺术探索。

La Fura dels Baus更随心所欲,以一种江湖艺人的姿态,做戏剧生活的一种回归,或者一种再出发。 百老汇狮子王艺术剧院戏剧爱情电影智利电影莎士比亚牡丹亭

上一篇: 企业家品质
下一篇: 笑、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