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洛因时代”的时装摄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后海洛因时代”的时装摄影0

年仅20岁的时装摄影师大卫德·索伦蒂因吸食过量海洛因而死。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死预示了在破砖烂瓦前以病恹恹的模特为主角的时装摄影风格的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健康、丰满的时装模特形象。但对于许多摄影师来说,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理查·潘迪齐奥是美国《访谈》杂志的执行主编,同时经营有自己的广告设计公司。他相信未来的时装摄影潮流将远离“海洛因风格”,因为“时装摄影总是逆潮流而行的”。但他也相信有一种潮流将是不变的:“商业时装摄影师总是会关注艺术圈内的变化并从这种文化中寻找自己创作的线索。”朗·努伊安是《迂回》杂志的艺术总监,该杂志被认为是“海洛因风格”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努伊安的观点似在为自己辩解:“我们需要更丰富的多样性。但如今的实际情况是一阵瘦模特走红,一阵大兴超级模特,现在又轮到了19岁的小女孩。人们不应该盲目追随潮流。”克里斯蒂安·维特金是目前美国最炙手可热的时装摄影师之一,也正是他使“海洛因风格”如此时髦。他的看法是:“年轻的摄影师以不同于前人的眼光看待美。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对于美的个人化诠释。时装摄影中将更强调主观的体验。”为《面孔》杂志工作的同样年轻的摄影师安德烈·吉亚柯贝的看法却完全不同:“海洛因风格把自己游离于众人之外。它是懦弱的、绝望的、刻薄的、自私的。如果说‘海洛因风格’不再‘酷’,那可能是因为置身众人之外的做法已不再‘酷’。在大卫德·索伦蒂死后,时装产业已经走入社会,变得更有进取心。”几乎是一手创造了“超级模特”这一名词的“精英”模特公司的总裁约翰·卡萨布兰卡斯的看法则比较中庸,这也许是因为他的公司代理着不同类型的模特:“喜欢健康、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性感的模特的人将会永远与喜欢愤世嫉俗的外表的模特的人争吵不休。”

最后,一位没说话的摄影师让一保尔·古德倒是在自己的摄影专辑《时装:2000年》中用照片把自己的观点阐释得最为清楚。在这张照片里,古典、现代、性、暴力、爱情、死亡一应俱全——虽然看起来与海洛因没什么关系。 模特时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