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视器走进校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昱 程锐)
王长春校长在监视室检查上课情况
任何人在长大的时候都会犯错误。对新一代的孩子们来说,监视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长春校长说: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
6月17日,课间休息的时候,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财会97—6班的一位同学兴冲冲地跑进教室,神秘地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刚从班主任办公室“偷听”到的“好消息”:“咱们班的监视器坏了。”
“班里的同学们都兴奋得炸了锅。”17岁的女学生王倩事后向记者描述道,“我知道这不见得是件好事,但真的感觉到了一种被解放的轻松和自在。”
去年10月,唐山一职专在24个教室的后墙、楼道、操场和校门口都安装了监视器,每天轮流由校领导和政教处老师到观测室值班,监视器镜头可切换到任何一间教室进行检查。据王长春校长介绍,去年5月,河北省教委曾组织一批校长考察了全国重点中专北京昌平农职校的先进管理经验,王校长独独看中了这所学校的一套“电子眼”监控系统,回来后与几位校领导一合计,便从扩招创收中拔出30万元,“引入了这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
1700多名学生并没有被告知他们要接受监视,但校方似乎也不希望学生们始终蒙在鼓里。“监视不是目的,它只是促使学生们守纪律的一种手段。”王长春说,“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们知道背后正有人注视着他们。”
“监视器当初大概是趁着周末安装的,但调试是在中午放学以后,我们一些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同学都看到了。”王倩回忆道:“我们一开始还挺好奇,以为是什么电教设备,但后来班主任告诉我们以后要老实一些,那是监视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看到,被录像。”
事实上,被王倩和她的同学们视为知心朋友的年轻女班主任也是被监控的对象。“我们用监视器可以检查教师是否达到了提前3分钟到教室、不准坐着授课等要求。”王长春校长承认,安装监控系统当然也没有征求教师们的意见。”我校91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70%,有个别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王校长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还专门召开了一次青年教师家长会,与家长们交流有关这些教师的第一手资料。“他们还都是些孩子,”王长春说,“对他们也要严格管理,高标准要求。”
王校长带记者参观了设在办公楼上的总监控室,这里正对着学校的德育展室,学生们是严禁入内的。监控室里摆放着3台高清晰度专业监视器,扳动操纵板上的一排按钮,监视器上便出现了各个教室上课的图像和同期声。教室里的秩序都还算井然,从后面虽然看不到学生的表情,但能清楚地看到课桌上摆放的书本、纸片、抽屉里的书包,甚至女同学脖子上的项链。监视屏前有话筒可与各教室直接联系。王校长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值班领导不会直接打断上课,而是把学生上课睡觉、小打小闹、看课外书等违纪行为记录下来,通知班主任去批评训导。
据监控室的一位老师介绍,分布在全校各处的29个监视镜头都是日本松下产品。王校长告诉记者,由于资金所限,这些监控设备档次还不算高,省教委曾经推荐过山东一家电子设备公司制造的高解析度电脑监视器,由微机控制,自由变焦,可以把监视的每一个角落都推拉出一个大特写。
唐山市一职专是全市近百所中学中唯一安装监控系统的学校。据校方介绍,省市教委都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一些外地市学校还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认为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学生们说:时间一长,大家都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
从去年10月至今,唐山一职专的校园监控系统已经运行了半年多时间,王长春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秩序发生了很多变化,基本杜绝了校园、尤其是教室里的违规违纪行为,“监视器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1月,财会班一名男生没有上微机课,偷偷溜回教室,又怕学校发现,于是蹬着桌子把教室后墙上的监视镜头扭向窗外,然后拧开暖气阀,放热水洗手。他没想到这一切正好落入监控老师的眼中。还有的学生自作聪明,躲在监视器下面的“盲区”抽烟,却不料自下而上的一缕青烟也被摄入了“慧眼”。王校长介绍说,过去常有的课堂捣乱、损坏桌椅门窗、男女生搂搂抱抱、调情打闹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考风考纪也有了显著改善,以前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作弊的泛滥都让校方十分头痛,即使通报处分一二十个也无济于事,而安装监视器后,几次考试都只发现了一两个作弊者。
王校长告诉记者,唐山一职专的办学宗旨是“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让人民满意”,这也是他们学校在全市41所职业中专中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但他也承认,近几年出于创收的考虑,扩招了大量低于分数线的考生,造成学生素质良莠不齐。1996年,唐山一职专计划招生6个班,最后招了10个班,1997年计划招8个班,结果又招了16个班,有的班级学生超过60人。而与此同时,教职工却严重缺编,再加上学校处于厂矿区,“地痞流氓多”,因此学校秩序一度较为混乱,学生纪律观念松弛。“监控系统这种新技术手段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学校风气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王长春说,“它使我们管理的触角伸向了每一个角落。”
听完校方对监视器的高度评价,征得校领导的同意,记者在过道上随意叫住一位经过的女学生。“我没有心理压抑感,只是多了一种更强的自觉约束力。”这位名叫冯雪妍的18岁女生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监视器使用后,可以说规范了同学们的言行。也有个别爱打闹的男同学挺反对的,认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束缚了自由,但班里绝大多数同学是拥护的。特别是考试,以前有同学作弊,得了高分还趾高气扬,觉得心理特别不平衡;现在好了,监视器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种环境有利于学习,毕竟还是想好好学习的同学多。我对监视器倒有一份亲切感,因为它能保护我,证明我。”
王长春校长对冯雪妍的回答大加赞赏。他用简洁的两分法来概括学生们对监视器的不同反应:“想学知识的好学生都拥护学校的监控,只有不想学的混混儿才反感它。”
仍心有疑惑的记者后来趁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外暗访了几位学生。出乎记者的意料,学生们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里已几乎找不到真正反对监视器的人了。一位自称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男生说:“刚开始那会儿,大家都感到挺别扭,觉得跟坐监牢一样,我们一些好玩的男生都有些抵触情绪。但时间一长,大家都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尽管有时还恶作剧地把桌罩蒙在监视镜头上,也希望它坏上几天,“可它确实能让我们老老实实地学点东西,毕竟这对我们自己更有好处。”
王长春校长说:学校的目的是为学生们筑起一道遮风蔽雨的大墙
虽然监视器在唐山一职专上下赢得了一片掌声,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为它“唱赞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董奇教授认为:“青春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生、发展的最高峰,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长时间处于“被监视”的紧张状态,可能引起焦虑、恐惧等心理疾患。
唐山师专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张亚钧也认为,尽管法律上并未明文规定在课堂、楼道等非秘密场所安装监控系统是不是侵犯了学生的个人隐私,但从教育理论上讲,这种管理手段显然是不合适的。师生关系首先应是平等的,应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一些学校搞无监考班级的实践证明,教育管理的未来趋势是自治管理,”张亚钧说,“学校无处不教育,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尊,他们才能真正地自信,自强。”
然而就在张亚钧老师发表意见后不久,记者获悉,行将升格为师院的唐山师专也已决定引进类似的监控管理系统。
事实上,除唐山和北京市昌平以外,太原、石家庄、平顶山等城市的一些中小学也已经或正在安装这种校园监视器。记者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种“校长听课系统”正长期做着广告。而在美国加州、佐治亚、纽约州等地私立学校的教室里,由IBM、柯达、微软等大牌公司生产的电子摄像设备也比比皆是,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通过因特网观看教学情况和自己孩子的表现。
在中国,校园监视器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现在的孩子思想太活跃了。”王长春校长向记者慨叹道,“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在17~20岁之间,处于尚未成熟、容易躁动的青春期。他们要比以前的学生幸福得多,受到的诱惑、面临的危险、可能犯的错误也要多得多。他们在家庭内外、学校内外、课堂上下,常常看到、听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剧烈冲突的东西,稍不留神就可能走上歧路。任何人在成长的时候都会犯错误、学校就是教育人、转变人、塑造人的,既要有教育的内容,又要有强制的手段,我们必须加强管理,勒紧缰绳,为学生们筑起一堵遮风蔽雨的大墙。”
王校长告诉记者,就在去年10月安装监控系统的时候,学校刚刚在市教委组织的德育评估中被评为A级。“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王校长说,“事实证明,对这些新时代的学生,光靠说教已经无济于事了。对新问题、新学生必须用新手段。从目前来看,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了监控这一新手段。”
王校长认为,安装监视器与张亚钧所说的学生自治管理在目的上并不矛盾,“监控只是手段,没有监视器的时候班主任还不是要听墙根?搞监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达到有没有老师一个样。久而久之,行为上的遵守转变提高为思想上的自觉接受,有没有监视器一个样,学生们‘慎独’的觉悟自然就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