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出门在外,住哪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祁烽)

消费:出门在外,住哪儿0

在格林威治村,人们将房间改成艺术工作室,每晚租金270美元  

“旅寓”的人情味体现在许多方面:不需要登记入住,无须繁琐的结账手续,没有烦人的账单和掺水的电话费用(房东会把你所拨打的电话明细账邮寄给你)。更妙的是绝对没有服务业惯有的侵扰,不用感谢或是给等候在一旁的服务生小费,不会有偷藏在你房里看电视的女服务员。

除此之外,还可以讨价还价。在公司差旅费日益缩减之时,租用高尚社区的一会公寓所需费用人概是星级饭店价格的一半。

汤姆·休斯上次去纽约时曾看了两套公寓。一套位于中央公园和莱克星顿的31大街之间,是一间在12层的阁楼式工作室,有着高高的天花板,许多窗户,硬木地板和一张上面贴了四张画报的床。休斯的妻子霍利十分欣赏公寓里的化妆室,干花的摆放和花瓶里新鲜的郁金香。显然此处无人居住,只是用来出租。在公寓的房客登记本上,一对来自亚特兰大的夫妇写道:“我们如此喜欢这个地方,所以我们留下一张我们的自画像。纽约人比人们想象的要好得多,谢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温馨的住所。”

第二处公寓价钱要便宜一些,130美元一宿;是位于离第五大道不太远的66东街上的一间小工作室。周围的邻居都是名流:波兰常驻联合国使节,文学团体Lotos俱乐部。西边距麦迪逊大道最热门的时装店只有半个街区。这套公寓的主人名叫南希,平时就住在这里,当客户入时,她就搬到朋友家或情人家星住。

玛丽·麦卡奥蕾现在经营着600套可供短期出租的公寓,每套价格从一夜75美元到450美元不等。作为最早人此道者,她于1979年开始向旅游者提供传统的有主人招待的住宿。“但是人们对与友好的纽约人相处并不热心。”现在她提供80%的公寓是没有主人招待的,其中又有一半主人根本就不住。“如果客人不想在公寓里看到其他人的衣服或是照片,他们应该言语一声。”

麦卡奥蕾代理的房东包括医生、剧作家、交响乐指挥家、大学校长。他们不是咄咄逼人的巨富,可也不缺钱花,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演员和模特。其中一个女人,在她去印度与特雷莎修女一起工作时,出租她在82街与中央公园之间的住所。

麦卡奥蕾认为住饭店的人不会喜欢家的亲昵感。“公寓是为那些想独自住在社区里,感触邻里氛围—吃在那里,在那里购物,参观博物馆,而不是为只想拨个电话,让人把行李搬下楼的人预备的。”

相当多的旅行给游人的遗憾不是所有的景点没有全部光顾,恰恰相反,人们可能会抱怨去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对观光地丧失了感觉,此时人们渴望的可能正是休斯提到的归宿感相归属感。事实上,家庭旅馆已是欧洲的传统,而眼下德国人正时兴到庄园主家里做客。人们不要面面俱到的走马观花,不要缺乏人情味的奢侈豪华。这很可能是对旅游服务的新层次的需求。